為什麼媒體相親節目那麼火?(深度)
來自專欄親子教育 婚戀諮詢 性與愛
近些年相親節目很火,從最開始孟非主持的《非誠勿擾》到《中國式相親》,到我們湖北本土的《桃花朵朵開》,還要其它很多綜藝頻道節目的相親節目,收視率非常不錯.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除了些娛樂元素之外,今天我從心理角度上作個簡要分析.
紀伯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到了愛,便找到了我們自己.」
說真的,以前的我不是很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或者是不能完全讀懂其全意.隨著閱歷的增長以及對內心地不斷拷問,真心是那麼回事.
從心理角度來講,我們每個人最終極的歸屬就是心的歸屬,不是嗎?
我們所看到的所有相親節目的嘉賓都是希望藉助相親舞台找到心儀的另一半,讓自己的人生不更孤單.
反之,這類節目越多越火的話,一方面說明我們現代人生活節奏比較快,對異性的綜合需求比較高,同時也說明了對自身的生活品質要求比較高.
「缺什麼才找什麼」---- 這句話我特么的相信了.
聽聽舞台上的真言,共性需求一目了然.
「我願意為心愛的她去創造財富,去守護我們的情感.」
「愛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有你的日子,每天都在溫暖陽光的.」
「我願意以最快最快的速度,帶你去看更大更大的世界….」
還有一點的就是:現代人生活節奏比較快,沒有太多的空閑時間去會友相親,自媒體跨地域跨空間,有效地縮短了大家的時間成本,同時還能夠為大家整合一些信息,這一點傳統的相親所無法比擬.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相親節目中,父母對平台的參與代入,在戀愛婚姻的配備給予很好的參照意見.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最近《東方衛視》推出一檔由孟非主持,家長參與子女選擇伴侶的相親節目,光從外形氣質上便可看出:一般兒子像母親的居多,女兒像父親的居多,孩子的氣質一般是父母氣質的縮影.氣質是個較清晰但又較模糊的概念,肯定是離不開先天和後天的共同打造.從某種意義上講,與其說是選孩子,不如說是選母親,選家庭,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個人的氣質品味大多來源於較低的出身和現階段較低的心智.」
承認吧,家庭血脈與傳承的東西在一定意義上更優於後天的受教育.
我們常常念絮的感覺,從根本上而言,主要就是來源於血脈基因與後天受教育的綜合產物.
豈至是通過視覺上簡單鏈接後所能表達出的呢?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
有人曾說過,人生最大也是最難的投資是婚姻.婚姻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戰略投資,投得好的話,贏的可能就是幾代人;反之毀的也可能是幾代人.
如今的相親節目如此之火爆,說明了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更理性,更客觀的對待人生中最大的婚姻投資,這也是我們社會的進步,時代的進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