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鈍感的人,肯定不懂生活

低鈍感的人,肯定不懂生活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80 人贊了文章

低鈍感的人,肯定不懂生活

作者:硯無聲(富書籤約作者)

前段時間,有兩件事上了微博熱搜,引起網友廣泛關注。

一件是【德陽女醫生自殺】;另一件是【劉嘉玲首談綁架案:已原諒所有人】。

之所以把這兩件事拿來相提並論,是因為兩人都遭遇了巨大的輿論壓力。

事情原委我就不再贅述了。

兩人遭遇相似,結尾卻截然不同:

德陽女醫生不堪網路暴力,自殺身亡,留下傷心欲絕的家人,彷彿她在用死向世人證明她才是受害者。

而劉嘉玲經歷那件事,反而長大了,整個人豁然開朗。

正如她曾言:「我若是阮玲玉,早已去死一百,但我是劉嘉玲,我只會活得更好。」

為什麼經歷相同挫折,一個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最終命喪黃泉;而一個能全身而退,活得肆意盎然?

這是因為兩個人鈍感力的強弱不同。

所謂鈍感力,即「遲鈍能力」,亦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而不要過分敏感。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中提到:「當今社會是一個壓力社會,磕磕絆絆的愛情、如坐針氈的職場、暗流涌動的人際關係,種種壓力像有病毒的血液一樣逐漸侵蝕人的健康。」

鈍感力就是人生的潤滑劑,也是沉重現實的千斤頂。

德陽女醫生自殺令人惋惜,網路暴力傷害之大不可否認。但一個人如果能擁有很強的鈍感力,坦然面對流言蜚語,挺一挺也就過去了。

畢竟,明天又是一個天。

人活一世,誰都難以一帆風順。只有具備強大的鈍感力,對各種令人不快的事情忽略不計、坦然處之,才能開朗大度地活下去。

鈍感力,藏著你在愛情里的小幸運

戀愛中,鈍感力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對於男生追女生來說,鈍感力就是主動出擊的勇氣,以及受挫後再次崛起的胸懷。

喜歡對方,就要勇於表白,不要怕被拒絕,就像王小波當初追李銀河。

李銀河偶然看到王小波的手抄本小說《綠毛水怪》,深深被那浪漫又乾淨的文字所吸引,便尋找機見見王小波是何方神聖。

不見則已,一見之下,好感頓無。

王小波長得太難看了,又粗又黑。

王小波除長相令人著急外,自身條件也和李銀河相去甚遠。

李銀河擁有大學畢業文憑,王小波初中沒畢業。

李銀河在報社當編輯,王小波卻在街道當工人。

李銀河發表過文章小有名氣,而王小波什麼都沒正式發表,默默無聞。

這兩個看似不可能的人卻走到一起,牽手一生。

憑什麼?

憑的就是王小波的鈍感力。

試想想,如果王小波懼於階層的壓力,又羞於李銀河的拒絕,他們還能修成正果嗎?怕此事難成。

有些男生暗戀女生,卻因種種原因不敢表白,或者被拒後就輕易放棄,往往錯失一段美好姻緣。

比失敗更可怕的,是還沒開始就承認失敗。

大部分女性經受不起鈍感力的衝擊,即便不接受對方,也會為對方鍥而不捨的精神產生好感。

戀愛中的鈍感力,還包括鈍感的腸胃和對環境的鈍感力。

比如,兩人一起吃飯,無論什麼菜,在什麼場所,兩人都能食之有味、甘之如飴。

戀愛中的鈍感力,是維繫愛情長久的勇氣和寬容,也是戀愛成功的法寶。

鈍感力,藏著婚姻幸福的小秘密

鈍感力,在婚姻中有多重要?

我有個同學,因為她老公每天下班一回來,就把臭襪子脫了扔在沙發上,臭氣熏天,怎麼說他都屢教不改,我行我素,導致有一天她終於忍無可忍,對著老公大打出手。

她老公也不甘示弱,把家裡電視機、冰箱等家居物品砸個稀巴爛。

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讓兩人都憋了一肚子氣,破了財。

同一屋檐下的男女,各種不滿和琴瑟失和的情況在所難免。有的會為牙膏從哪擠爭吵,有的會為衣服怎麼曬而抱怨。

如果在婚姻中能有一方擁有鈍感力,對另一方的計較、抱怨不放在心上;或者是另一方不再想著去改變另一半,矛盾也就化解了。

看了一期《妻子的浪漫旅行》,被張傑夫妻和付辛博夫妻的鈍感力圈粉了。

張傑爆料說,妻子謝娜就是個「屢教不改」的小迷糊。

她每次打開抽屜,走了也不隨手關上,都是張傑替她善後。

張傑為這些瑣碎說過謝娜不知多少回。可謝娜倒好,她就是一副「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態度。

張傑見改變謝娜無望,只好改變自己。他也不關抽屜,兩人「志趣相投」,家中也就風平浪靜。

付辛博也吐槽妻子穎兒,用過的手紙她總是丟進馬桶,隨水衝下去。

說了兩年,人家就是左耳進、右耳出,也不生氣。最後,傅辛博也不再為此事說妻子,家中一派和諧。

鈍感力也是治癒玻璃心的良藥。

因為在感情中,彼此很敏感,很在乎,所以很容易受傷害。有時候,對方說了兩句不愛聽的話,就要生氣好幾天。

在婚姻情感中,對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需要鈍感力,不要太敏感,互相包容和妥協。

否則,家裡就會鬧得雞飛狗跳,永無寧日。

曾經有個作家說過:

相愛的男女最需要的就是鈍感力,想要長期維護雙方的良好關係,不僅需要敏感,同時也更需要有益的能夠原諒對方的鈍感。

人無完人,兩個不同家庭走出來的人結為夫妻,一定會有摩擦衝突。很多感情和婚姻,就是過不了這些坎而夭折。

鈍感力,不是麻木遲鈍,而是對感情中的雞毛瑣事,不敏感,不計較。

鈍感力,藏著身體健康的源泉

渡邊淳一有句話深得我心:「對健康而言,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血液順暢地流淌。

我常常告誡自己:做事不要總是思前想後,即使別人說些不中聽的話,聽完後能夠馬上拋到腦後。

這種有益的鈍感力,是保證血液暢通無阻的重要原因。

比如,我的老師湯小小,就對別人的各種負面評價保持鈍感力。

她上抖音,人家說她字寫得丑,普通話難聽。

她在家風評也不好,大家都覺得她懶,笨,不是賢妻良母。

如果換作別人被說,特別是被婆婆數落,少不了一陣爭吵。可湯小小老師倒用一句話懟回去:對啊,我就這樣,誰讓我有這麼能幹的婆婆呢?

正如湯小小所言:「你不在意,別人就傷不到你,你越在意越受傷。」

大有一種:兩耳不聞窗外事,我就要我行我素的洒脫。

身體不健康的人,除生活習慣對人有影響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鈍感力—愛生氣

俗話說「不生氣就不生病」,病是氣出來的。生氣就像一場「大地震」,氣在心情,傷在身體。

別人說一兩句不好聽的話,做了他看不順眼的事就失魂落魄、鬱鬱寡歡,這對血液循環大不利,也是疾病最親睞的一群人。

之前李月亮老師寫過一篇爆款文《當31歲遇上癌症:別僥倖了,癌症性格真的會害死你》,文中提到患乳腺癌症去世的鄰居姐姐。

鄰居姐姐有個最大的特徵:愛生氣。

老公換手機她生氣;吃飯時接電話她生氣;同事獎金比她高生氣;女兒成績下降一點她生氣,婆婆說她也生氣。

氣著氣著就病了,年紀輕輕她就走了。

經醫學研究發現:精神緊張、不安、焦躁、憤怒、憎恨等,都能造成神經緊張,血液不通。

血液不流通,久而久之身體就會生病。

有鈍感力的人,神經不會時常陷入緊張狀態,耳順心寬,笑口常開,保持開朗、放鬆的狀態,有助於身體健康。

鈍感力,藏著通往成功的道路

工作和事業中,如果一個人謹小慎微,凡事看得太重自尋煩惱,即便再有才能也會因缺少鈍感力而籍籍無名。

《鈍感力》這本書里有一個例子:

O先生是一個作家,剛出道時,他一度被認為是最有才華的青年才俊。

但是,最近兩年,因為約稿少又被拒稿,O先生則變得消極,漸漸喪失了創作新作品的慾望和鬥志。

久而久之,編輯也不再約他,慢慢形成惡性循環,O先生失去發表作品的機會。

為什麼O先生有才華卻沒能成功呢?

因為他沒有鈍感力。

有一期《朗讀者》上,請來了著名作家賈平凹。

他和《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以及《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並稱為陝西文學的三駕馬車。

賈平凹的寫作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經常被退稿。

他說:「源源不斷地給人投過去,又源源不斷地退回來。」到大學畢業時,被退回的手稿已經裝了兩大箱子。

同宿舍的同學還故意把退稿信貼在賈平凹床邊。

當董卿問及這樣是否會對他造成刺激時,賈平凹不以為然地表示:這其實是一種鼓勵。

鈍感力強的人,能迅速從打擊中恢復過來,重整旗鼓,最終獲得成功。

渡邊淳一說:

一旦下了決心,就能夠無視周圍人的目光和流言蜚語,毅然決然地進行。即使聽到別人的諷刺,也是一副與我無關的架勢,大大方方的勇往直前。這種鈍感力,正是人們獲得成功的原動力。

我們是否成功,不完全取決於才能。要說什麼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話,那就是鈍感力,適用於任何行業。

對負面衝擊,你如果能做到不在意,不上心,是沒有人能傷害你的。做好你想做的事,該做的事,學到你該學的東西,總有一天,你會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就像比爾.蓋茨說的:「在你沒有成功之前,請不要在意你的自尊。」

無論工作、生活、感情、人際關係,當一個人擁有鈍感力,很多麻煩就迎刃而解了。

心大了,事就小了;事小了,路就順了。

作者簡介:硯無聲,富書籤約作者,用理性觀點抒寫生活百態,每天一萬步踐行者,做喜歡的事,愛愛我的人。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鈍感力 | 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