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絕對安全也是絕對死寂的本能鬥爭,關於迷茫、勇氣、信念和平衡

與絕對安全也是絕對死寂的本能鬥爭,關於迷茫、勇氣、信念和平衡

來自專欄人生異想14 人贊了文章

這篇文章,想說說幾乎貫穿在我們每個人一生之中的,時常跳出來的,對前途的迷茫和現狀的不滿,以及我的一些解決方案建議。

起因是這段時間見了兩個老朋友,一個是自覺事業陷入了某種死寂,想要有所改變以重獲人生的新鮮感和樂趣,卻不知如何開始,一個則是做著非常充實的工作,卻在內心深處懷疑現在努力前進所要去的那個方向,並非自我真正渴求的。

其實他們都過著世俗所謂「高大上」的生活,但他們仍直接接收到或者隱約感覺到生命處於不圓滿和不平衡中。

首先從這個不滿意的主觀狀態本身說起,它證明了兩點。

其一,通常規則定義的人生幸福感或者人生意義,沒有任何用處。

每個人都是極其獨特的個體,從天賦到經歷,從欲求到已經擁有的物質和精神成果,都千差萬別。因此對於活下去要繼續追求的到底是什麼,自然是有各不相同的想法的。

其二,人終其一生,一大本質就是時刻在自己想要的和已經擁有的中間產生的空隙中掙扎。

佛教所謂的人生幾苦,貪、嗔、痴、怨憎恨、愛別離、求不得,是對這種常態的最精妙概述。了解了迷茫和不滿足的本質之後,才好生髮出解決之道。

相對應的,第一是要叩問內心,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大眾的觀點,家人朋友的建議,都只是參考系,正解藏在每個人心深處。只要你心中仍有躁動,煩悶,就說明你還沒有挖到源頭的痛處。

第二,在揭露了真相之後,需要的是勇氣和信念,走上治療痛處的路。

既然真正的痛點多半隱秘且深(這也是我們一開始不容易找到它們的原因),那治癒起來自然也異常艱難。而且,所謂的平衡,即所求和所擁有的之間幾乎沒有空隙,能和諧相處,在某種程度上也只是暫時的。

或者說,只有動態的平衡,而沒有靜止狀態永久的平衡。人生這條河流奔淌向前,有時會經過高山峻岭夾成的險道,有時會化成幾股細小支流漫過平原,總是需要不同的適應之道。這就意味著,我們須常處於覺醒狀態,不斷調整和進步。

關於如何找到內心真正訴求,我被問了一個特別有趣的問題。

其中一個朋友最近也對瑜伽產生了更深厚的興趣,想要系統的學習,於是問我,是看書還是瑜伽,對自我覺知幫助大。我思考了一會,告訴她書和瑜伽一樣重要,但都僅僅是在工具意義上的,本質意義上重要的還是經歷和思考。

東西好吃不好吃,光看是不夠的,要放到嘴裡,所謂的色香味俱全,最重要的還是味道。

上大學選專業的候,我們都不真正上過這些學科的課,以為選了喜歡的專業,體驗後發現離心中設想甚遠,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到了工作和事業這一環,沒有實踐過,同樣沒有辦法了解自己是否真的適合,以及願意全身心投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拿我自己從投資轉到創業的選擇作為案例來分析,看看怎樣才能通過經歷和思考找到自己的真實訴求。

在我做了4年投資以後,在不少人都評價我適合做投資的時候,我卻體察到自己在工作中開始有懷疑的態度。

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之後(主要是屏蔽外界聲音,專註探求內心渴望),我認識到投資雖然適合我,但不是我當下的最優匹配。做投資雖然是很少有的可以做一輩子的職業,也有足夠的高度和廣度,但依然有對於我個人來說,不合契的地方。

其中一點是做投資所要求的覆蓋面,也是某種分散性,即使選擇了一個細分領域專註研究,也依然是面對這個領域的眾多公司和創始人。

我發現,自己還是更死性一點,喜歡聚焦在一個點上做透。這段思考的過程,有點像剝自己的皮,找到骨頭底下的那顆心。這時候一切保持自己處在相對清醒和堅定狀態的工具,就發揮作用了,包括閱讀和鍛煉。

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曾頒給過Sam Smith在007 Spectre中的Writing』s on the Wall,它曾經是我在一段時間裡的單曲循環。

看到的歌詞中文翻譯,還是往通俗愛情的角度去解釋意義的。但我覺得這是一首人生通用場景之歌,在遇到任何讓我們恐懼的事的時候,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迎面而上。如果是我翻譯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會是這樣的。

◤ Ive been here before

我曾置身於此

But always hit the floor

但總是墜落

Ive spent a lifetime running

我一直在逃避

And I always get away

也總能得逞

But with you Im feeling something

但這一次我有一種感覺

That makes me want to stay

要留下來面對

For you I have to risk it all

為此我孤注一擲

Cause the writings on the wall

因為再也無法躲開 (writing』s on the wall是源自聖經的典故,意味災難來臨)

每一天都是新的,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數十年如一日,生活平淡無奇,但其實我們時刻都會碰到一些之前沒遇到過的情況。我們會對變化不大的欣然接受,對變化大的則由於無法準確預測事情的進展和結果而心生不安甚至排斥。

這也算是人本能的反應。但是,人生如果已經處於失衡得厲害的狀態,就勢必要與雖然保證絕對安全但也保證絕對死寂的本能作鬥爭了。

Sam Smith是男生,也喜歡男生,所以我在聽Wrting』s on the Wall的時候,總覺得,他在唱自己的故事和心境。作為性取向中的少數派,弄明白自己真正的選擇,多有深刻甚至有時痛苦的檢視,而聲明自己的自由意志之後,又需要更大的勇氣和信念面對無數未知的挑戰。

但開始了,就成功了一半。而逃避,則對於人生里這場註定的掙扎之戰,永遠無解。

創業以來一直很忙,公司發展迅速,伴隨的心情是,一半期待和興奮,一半忐忑和不安。晚上經常輾轉許久才能入睡,想用戶的需求,產品的定位,功能細節,還有可能面臨的競爭和業務的延展性,想到好點子的時候激動不已,碰到難解的題目的時候更是被刺激得絞盡腦汁。

換做過往,多半會因為這麼多心緒起伏而煩惱,人在不能得到良好的休息時情緒暴躁些也是自然的。但如今,我卻很享受這一切的心緒起伏。

選擇做有挑戰之事,得到的最大收穫就是擁有之前從未有過的體驗,它裹挾帶來的興奮,激動,驚奇,甚至是沮喪,恐懼,都是一個全新水平的。就像感官需要刺激,感情需要調劑,人生要過得特別和有趣,不陷入迷茫和不滿足,甚至不只是通過勇氣和信念改變現狀,還要主動不斷進入新的領域。

以上,說得都是面對迷茫和不滿足的欲求時的其中一種應對之道,即行動起來求得心中所願。當然也有另一個方向的做法,就是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期望和追求。

在我看來,並非只有前者才是積極的應對方法,後者也是一種對不平衡狀態的主動適應。具體怎麼做,我會再分享。

先送給大家一句我練的瑜伽里的引導語,我特別喜歡。Get rid of what is unwanted, to make space for what is needed。


推薦閱讀:

TAG:勇氣 | 信念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