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西方文化差異—看中國武術
4 人贊了文章
西方文化,起源於古希臘,發展於古羅馬時期。
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到前二世紀中葉,
古羅馬進行了征服戰爭。
孟德斯鳩在《羅馬勝衰原因論》一書中寫道:
羅馬人為了能夠使用比其他人的武器更重的武器,他們就得更多地鍛煉。
不斷地努力勞動以增強自己的體力。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他們練習以取得動作的靈巧,
而這種靈巧不外是正確地分配自己的力量。
目前我們看到,我們的軍隊由於士兵的過度勞動,而發生大量地死亡。
但,正是由於大量地勞動,羅馬軍隊才把自己保存下來。
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中產生的,
古羅馬文化必然是,
「強者哲學」文化。
強者哲學一直是西方文化的核心。
西方的道德觀推崇強者,弱肉強食,
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所以,弱者在西方是不值得同情的。
這與中國的傳統道德觀「扶持弱者」完全對立!
西方文化在戰鬥上的表現是
「進攻!進攻!不停地進攻!」
在這種強者哲學的思想指導下,
一切體育比賽都是
「強勝弱」,奧運會不過是一場西方體育的賽事,
它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
中國傳統文化是東方文化的最正統的代表。
中國傳統文化在對抗性鬥爭中,
是尚智不尚力,柔克剛,弱勝強。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老子說: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堅強居下,柔弱居上。
「柔勝剛,弱勝強。」
這種弱者哲學,在西方是不能接受和不可理解的。
然而,中國武術,幾千年卻是在這種
「弱勝強」的哲學理念指導下發展完善的。
終於出現了諸如許多這樣「以柔克剛」、
「以小力勝大力」、「以靜制動」的技術。
不但有「弱勝強」的技擊理論,
而且有實現的技術方法。
整個孫子兵法講的就是「弱勝強,智勝力」,
他說:「形人而我無形」「虛實不測,是以無形」;
又說:「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
故,能為敵司命。
這些理念都融入中國武術。
說清楚一點,幾千年來,
我們的先輩在中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
經過血的洗禮。
總結出了從理論到方法系統完善的,
專門對付強大敵人的技擊方法——中華武術。
這就是中國武術的本質,一切都是出敵不意的「形人而我無形」之技。
如此,它才能做到「弱勝強」。
是除中國以外世界上沒有的!
在這方面,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大量的經典史料、文獻和方法。
再強調一下:這是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沒有的,屬中國獨創!
首先,外國沒有哪一種技擊術
含有如此深厚而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
中國武術從三千年前的《易經》、
二千多年以前的老子《道德經》,
以及儒釋等多家哲理,
以及道家吐納導引之術到諸家動靜之說
都融入其中。
這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
第二,世界搏擊理論一律是
「強勝弱,大打小,快勝慢,有力打無力」。
唯中國技擊理論,反其道而行之,
王宗岳《太極拳論》說: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
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
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
是皆先天自然之能,
非關學力而有為也。
這種哲學理念,僅中國一家。
西方技擊術,完全建立在先天自然之能的體力基礎上的,
人練得皮粗肉糙,以力降人。
第三,把「弱勝強」的理念變成可以實現的技術方法,
例如「借人之力,順人之勢」。
這種打法,在二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吳越春秋·閾閶內傳》記載「要離殺慶忌」的故事:
公子光殺吳王僚,自立為吳王,即闔閭。
僚的兒子慶忌力大而勇,闔閭非常怕慶忌,想除掉他。
伍子胥向吳王推薦要離。
吳王問要離:
你是何人?
要離回答:我是國東一千里的人。
我瘦小無力,迎風就僵硬,順風就摔倒。
大王有命令,我不敢不儘力。
吳王看這個樣子,不說話了。
於是,要離又說:「大王不是憂患慶忌嗎?
我能殺他。
吳王說:
慶忌之勇,世所聞也。
筋骨果勁,萬人莫當,
走追奔獸,手接飛鳥,
骨騰肉飛,拊膝數百里。
吾嘗追之於江,駟馬馳不及。
射之暗,接矢不可中。
今,子之力不如也。
要離說:
只要王有意,我就能殺他。
於是與吳王策劃,要離詐作犯罪出逃,
讓吳王殺其妻,焚燒於街頭,揚灰,
懸賞千金,捉拿要離。
要離奔慶忌,說:
闔閭無道,無故殺死其妻,焚屍揚灰。
說他了解吳國的情況,慫恿慶忌取吳國。
慶忌相信了要離的陰謀,三個月後,挑選士卒取吳。
他們乘船渡江,船到中流,
「要離力微,坐於上風,因風勢以矛鉤其冠,順風而刺慶忌」,
把慶忌刺死。
這是「順勢借力」的最早記載。
後來,發展為「順人之勢,借人之力」的以弱勝強的武術重大方法上的突破。
這也是以後的中國功夫的主要技擊方法之一。
《易經》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基本理論依據,
它支撐中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幾千年,
現代仍不失其價值。
易經有兩個重要的卦:
一個是泰卦;一個是否卦。
泰卦的卦形是,上卦坤為地,
下卦乾為天,地上天下;
天輕而向上運動,地重而向下運動。
天地相交而生萬物,陰為虛,上虛下實為泰,是吉。
所以中國傳統武術都要求根基,
要站樁,立地不動搖;
上肢輕靈,出手敏捷。
中國武術,講求以靜制動、後發制人,
沒有西方那種蹦蹦跳跳的動作。
金字塔形是東方文化的典型造型,
泰卦正是金字塔形的哲學根據。
中國武術講求內充實而外安逸,
都基於泰卦的哲學理念。
反之,否卦的卦形是三,
上卦乾下卦坤,天上地下,
天向上移動而地向下沉,
天地分離,陰陽不交,
故主凶,取名「否」。
中國武術絕不採用上重下輕這種打法。
而這正是西方拳擊的經典打法,
蹦來跳去,重拳出擊。
東西方技擊術,在哲理上就是相反的,
這種相反一直延伸到訓練方法和實戰方法。
這又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
所謂的「武術散打」,
不研究中華傳統文化,
盲目跟著西方拳擊去蹦跳,
還自以為是中華武術精華,
可悲而無知!
重症之一便是,不深入研究中國武術所獨有的特徵,
反而跟著西方的屁股後跑,喪失了傳統文化內涵,
也失去技術含量。
沒有獨自、獨立、獨特的特色,也就沒有技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