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錯字怎麼辦?
今天,人們不小心寫錯字時,通常都會使用橡皮擦、塗改液改正。你有曾想過沒有橡皮擦、塗改液的古人寫錯字時會如何處理嗎?他們也會用到橡皮擦或塗改液之類的工具嗎?
書刀
秦漢前,竹簡木牘是最主要的書寫載體,南方多以竹為主,北方多以木為主。同時,古時對於製作竹簡木牘的原材料也很講究的,比如漢代的竹簡最好選擇直徑粗大的竹子,木牘的製作也會因為木材的特點,用在不同內容的書寫上。如果在竹木上書寫錯誤時,就需要用到一種特殊的文具――書刀。
顧名思義,書刀其實就是一件體型較小,在書寫過程中使用的刀具。如果寫了錯字的話,可以用書刀刮掉錯字,然後再重新書寫。古代的書刀以鐵質為主,一端鑄有圓環,可隨身佩戴使用。書刀在秦漢時期較為盛行,皇帝還常常把書刀賞賜給臣子。
古代的書刀
書刀又何止是一件文具呢?在很多漢字和用語中都能找到書刀的痕跡,比如「刪除」的「刪」就是書冊的「冊」旁邊再加刀字部;又如古時以「刀筆精通」形容一個人特別善於寫作,文學修養很高。另外,古時的讀書人及政客常常隨身帶著刀和筆,以便隨時修改錯字。因刀筆並用,歷代的文職官員也就被稱為「刀筆吏」。宋元後,人們將訟師幕僚稱作「刀筆吏」,因為他們深諳法律規則,文筆厲害,用筆如刀。
直接塗抹
秦漢後,蔡倫對造紙技術加以改進,紙張慢慢替代竹簡木牘,成為了最重要的書寫載體。要是紙張上寫了錯字,最常見的辦法就是直接在原文上塗抹,比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可能是一份草稿,塗抹的地方很多;還可以在錯字旁邊做個記號,然後在下面重新寫上正確的字,是為了保持整體頁面的整潔,比如蘇軾的《黃州寒食帖》中就有好幾處誤寫。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上有多處塗抹的地方
雌黃—古人的塗改液
遇到考試等場合,塗抹總是會影響卷面整潔,古人又可以怎麼辦呢?當然,古時還可以使用一種特別的塗改液。這種特別的塗改液叫雌黃,其實是一種名為「三硫化二砷」的礦物質,可以用來製作黃色的褪色劑。古代很多紙張都是以黃柏為原料製作,顏色發黃,如寫有錯字,用雌黃塗抹後,可以在原來的位置上再寫上正確的字。
據說西晉時,一位叫王珩的讀書人,總喜歡給別人講大道理,但那些道理中,經常會有錯誤,很多人給他提意見後,他就改變原來的說法。漸漸,王珩身邊的人發覺:這個人怎麼可以隨隨便便改變自己說過的話呢?於是,人們稱他「口中雌黃」。今天,形容一個人說話沒譜,我們可以用成語「信口雌黃」來表達。
古人的塗改液提取自礦物質
在這個人們已經習慣了用電腦和手機打字的時代,書刀和雌黃的身影距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但它們卻以其他形式被人保留了下來,向人們講述著它們曾經實用的價值。
來源:鳳凰網
編輯:胡越
知識邀你一試
全港首個免費網上補習平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