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布昇騰 寒武紀何去何從

日前,華為發布了昇騰910和昇騰310兩款人工智慧晶元,從產品線來看,華為的人工智慧晶元幾乎與寒武紀高度重疊。如果華為在將來的麒麟晶元上,不再集成寒武紀的人工智慧IP,而是採用自家的人工智慧晶元,那麼對於寒武紀來說,將有可能失去一個重量級客戶。這對於還在成長期的寒武紀來說,絕不是好消息。

華為對於寒武紀的商業化作用很大

目前,國內外一大批公司開發了海量人工智慧晶元,由於不少人工智慧晶元還處於PPT狀態,或者是在性能對比中玩田忌賽馬的遊戲,因而性能孰強孰弱,強多少,弱多少鐵流暫且不論,這些人工智慧晶元其實最需要的並非是PPT上高一點或低一點的性能,而是實打實的應用和產業生態。

中科院計算所在人工智慧晶元研發上布局非常早,陳氏兄弟的學術論文在國際上屢有斬獲,就技術上來說,寒武紀是很不錯的。但正如科研院所孵化出來的企業在技術上不錯,但在商業化上表現一般類似,寒武紀的短板是人工智慧晶元的商業化,如何把自己的晶元用起來,賣出去,是寒武紀的當務之急。

而在這方面,在寒武紀草創之初,華為和曙光兩家公司就給寒武紀訂單,在這方面解了寒武紀的燃眉之急。

特別是華為的訂單,給了寒武紀千萬級數量的應用量,這一方面給寒武紀在公司初創時賺到了第一桶金,另一方面給寒武紀打響了品牌,並用華為的信用給寒武紀背書,使寒武紀從國內一大批研發人工智慧晶元的企業中脫穎而出。

另外,華為在供應鏈上給寒武紀的幫助也非常大。晶元的性能怎麼樣,一方面取決於晶元的設計水平,同時還取決於晶元的製造工藝。對於一家初創公司,如果沒有寡頭牽頭,想要和蘋果、高通、AMD、英偉達這些巨頭搶產能,拿下台積電最好的工藝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

正是有了華為的牽線,使寒武紀迎來了與華為和台積電合作的蜜月期,對寒武紀在晶元性能上和商業上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華為發布昇騰寒武紀最受傷

正如華為採用寒武紀的IP對寒武紀的促進作用有多大,華為發布昇騰晶元,對寒武紀的副作用就有多大。

目前,華為是寒武紀的做大客戶之一,甚至很可能就是最大客戶,且沒有之一。

失去最大客戶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巨大打擊。

本次華為發布昇騰晶元,對寒武紀的打擊力度堪比蘋果宣布棄用Imaganation GPU對Imaganation的影響。

其實,從過去華為在介紹麒麟970和麒麟980時,有意無意淡化寒武紀的情況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麒麟970國外發布會上,余大嘴濃墨重彩的宣傳人工智慧,卻絕口不提寒武紀,在PPT上寒武紀也變成了麒麟NPU。這種行徑著實讓寒武紀的研發者寒心。

之後,中科院的一份"賀信"巧妙的指出,所謂麒麟NPU其實是寒武紀。據業內人士披露,當時雙方是鬧得不太愉快的。

事實上,有業內人士在麒麟970發布時就告知鐵流,華為也在搞自己的方案,因此他對當時大紅大紫、估值扶搖直上的寒武紀公司的未來持謹慎看好態度。

此前,華為的麒麟710上沒有採用寒武紀的IP,而是採用了ARM的方案,就顯露出華為不願意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畢竟,人工智慧的市場前景廣闊,人工智慧晶元的蛋糕太大,加上華為自己就有很龐大的應用量和非常全的網路通信、智能終端等硬體產品線,完全有能力自己搞一套。寒武紀不是華為的子公司,以及麒麟970首次發布時兩家發生的不愉快,必然導致這種結果。

對於華為來說,與其扶持"外人",還不如扶持"自己人",這樣既能保障自己的供應鏈安全,避免在人工智慧模塊上受制於人,又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獲得更高的利潤。

華為昇騰與寒武紀兩者不會成為死敵

和一些媒體認為,華為昇騰會成為寒武紀頭號競爭對手的觀點相反。鐵流認為,昇騰除了會使寒武紀失去很多華為的訂單之外,兩者衝突的空間相對偏小。

誠然,華為的人工智慧晶元幾乎與寒武紀高度重疊。但產品性高度重疊並不意味著兩者會爆發激烈衝突。

原因主要是兩者的商業模式不同。

華為昇騰並單獨出售,而是以加速卡、伺服器集成等產品進行出售。

寒武紀則不像華為擁有一系列整機產品,對外既出售晶元,還出售IP授權。

華為昇騰和寒武紀這種商業模式上的差異,使兩家公司未必會爆發非常激烈的衝突,兩家公司成為死敵的可能性非常低。

舉例來說,ARM賣IP授權,高通賣晶元,蘋果的晶元不外賣,只賣整機,由於商業模式差異,針對的客戶完全不一樣,三家企業並不存在多少衝突。

未來,很可能是華為向客戶出售搭載昇騰系列晶元的整機產品,而寒武紀向客戶出售IP授權和晶元,兩者井水不犯河水。

另外,由於人工智慧市場非常大,足以養活好多家重量級企業,在市場沒有被充分拓展,還處於藍海階段的時候,人工智慧晶元企業更多的是各自跑馬圈地,而不是彼此同室操戈。

寒武紀的商業模式註定前路坎坷

雖然Intel只賣晶元在商業上非常成功,雖然ARM只賣授權也在商業上非常成功。

但在人工智慧晶元上,無論是賣授權,還是賣晶元,都未必能夠大紅大紫。

這還是與應用息息相關的。

目前,人工智慧晶元取勝的關鍵,是能不能賣出去,能不能用起來,而不是PPT上的數據指標比友商高一些。

因此,軟體演算法、開發工具、具體應用這些,反而比晶元本身更加重要。

就這方面而言,像華為、谷歌這類巨頭,顯然比寒武紀這類初創公司更具實力,因為谷歌的TPU單單谷歌自己的應用量就能養活。類似的,華為只要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伺服器、通信設備上搭載自家的人工智慧晶元,就足以提供足夠規模的市場。

畢竟,技術再好,也必須具備自我造血能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正循環,實現技術的迭代演進,否則只能重蹈DEC曲高和寡的覆轍。

對於人工智慧初創公司,一個結局是被阿里、騰訊、百度這類互聯網寡頭收購,因為這些互聯網寡頭和谷歌類似,本身就有應用需求,可以靠自身的應用養活人工智慧晶元,這也是阿里、百度先後計劃開發人工智慧晶元的原因。

另一個結局就是被在硬體上產品線很齊全,市場份額較高的公司收購。大家可以參考華為能對昇騰產生很強促進作用。類似的,這種硬體上產品線很齊全的企業,也能對人工智慧晶元初創公司產生很強的促進作用。

至於像寒武紀這類單獨賣晶元和授權的企業,由於國內互聯網巨頭和ICT大廠都在著手自己研發人工智慧晶元,因而只能選擇一些中小廠商做客戶,而這些中小廠商本身實力偏弱,訂單量不能和華為這種巨頭相比,在生態建設上也力不從心,在號召力上更是不可能和華為比。因此,寒武紀過去高奏凱歌的發展歷程,可能無法繼續保持了。至於未來的路究竟怎麼走,在商業模式上是否做出一些變革,就只能交給時間來回答了。


推薦閱讀:

TAG:華為 | 寒武紀 | 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