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不信任的人,是我的孩子
信任孩子,從不冤枉孩子開始
晚飯後帶著兒子去逛超市,看見隔壁店鋪的老闆娘在訓斥她的兒子:「不是你,還會是誰偷錢,還不承認,
看我不打你
!」小男孩說:「不是我,我沒偷!」
媽媽正揮起手準備打孩子,在二樓的爸爸喊著:「找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放在這的。」
小男孩眼眶裡滿是委屈的淚水。
而媽媽卻像個沒事人一樣,也沒有向孩子道歉,連忙去樓上確認了。
可以看出,只要家裡丟了東西,媽媽不假思索就認為一定是孩子做的。對兒子非常不信任,根本不給孩子一個辯解的機會。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比起有可能冤枉孩子,他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的判斷。
他們不知道,爸媽的一句「
我相信你
」,對孩子有多重要。孩子信任父母,才會向你尋求幫助
一對北京的父母,為了給正在上高二的女兒提高成績,請了一位名師到家裡給女兒補習功課。名師價格不菲,前前後後,一共花了16萬多。
卻沒想到引狼入室,這位「禽獸老師」對孩子竟然猥褻性侵一年多。
從最開始動手動腳,到後來強行撫摸,親吻,猥褻。還恐嚇她不能說,否則讓她在學校無法上學。
讓人痛心疾首的是,女兒曾多次暗示父母,不想繼續讓老師補課了。
女兒第一次被強姦時,就告訴過父母不想補課。
但父母以為是女兒抵觸學習,並沒有當回事。之後,女兒又多次表示過,不想再讓這個家教老師補課。父母又以常換老師對學習成績不利來勸解女兒。
最後,在女兒強烈要求下,父母在女兒房間里安裝了監控,才得知真相,但為時已晚。
有一句話特別戳心,
每個孩子都曾經無條件的信任父母,可父母卻無條件的信任老師
。如果在最開始女兒向父母求助不想補課時,父母能夠和女兒好好溝通,了解背後的真相,也不至於讓補課老師從最初的小動作變得膽大妄為。更不至於讓最後幾乎毀了女兒的人生。
失去信任,導致孩子不願意跟家長溝通
知乎上有人問:成長過程中,是什麼導致孩子不願再跟家長溝通了?
有個高贊回答:「失去信任」。
當家長質疑孩子為什麼不跟我們溝通的時候,有沒有想過,
信任是雙向的
。孩子需要先被父母理解,才會信任父母。那些失去孩子信任的父母,可曾想過,你們給過孩子,讓他們願意繼續與你們溝通交流的信任嗎?
「你是不是先惹事了?你不惹事別人怎麼會欺負你?」
「老師為什麼批評你,不說別人?」
「你平常要是行得正做得直,他怎麼會誣賴你?」
這類話我們經常聽到,這些質問很容易使孩子喪失對父母的信任。
孩子成長過程中,在最需要幫助,最需要信任支持的時候,父母卻沒有選擇相信孩子並給與幫助。
當孩子找父母傾訴的時候,得到的不是父母的幫助與理解,而是父母不問事理的批判和責罵。於是,孩子不但閉上了嘴巴,也關上了耳朵。
所以,當很多孩子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他們選擇不再相信父母。
他們即使知道父母可以幫他們解決問題,但因為在以往向父母求助的過程中,父母總是不信任,所以後來乾脆就不再告訴父母了。
1967年,為了研究抑鬱症,美國心理學家賽里格曼在賓州法尼亞大學做了一個著名的動物實驗。
把小狗關在一個它逃不出去的籠子里,只要蜂鳴器一響,就給它難
以忍
受的電擊,讓小狗痛苦萬分。小狗拚命逃,卻怎麼也逃不掉。經過多次電擊之後,小狗不再試圖逃跑了。
最後,研究人員把門打開,小狗抬腳就能逃離這座地獄般的籠子,可它卻不再逃了。
因為對於這件事情,小狗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想法。它認為任何掙扎都是徒勞的,於是就不想再逃了。
賽里格曼把這一現象叫做習得性無助。
所謂習得性無助,就是指如果孩子重複失敗或者被懲罰,就會產生無助感。
比如,父母經常對孩子責罵、不支持和不信任,這些都會導致孩子的習得性無助。
他們認定父母不理解不相信自己,無論自己怎樣努力也無濟於事,因此最後變的消極執拗。
漸漸不再與父母溝通,不再信任父母。
信任,就是出了事第一時間想到告訴父母
在童話大王鄭淵潔的《智齒》中,有這樣的一幕場景。
女孩梁新被同學合夥栽贓陷害,冤枉她偷同學錢包。老師把她帶去辦公室,她第一時間說:「我要給我父母打電話」。
聽到這話時,老師一愣,因為學生遇到這種事,最怕老師找家長告狀。沒想到梁新居然主動提出通知父母。
這就來源於,梁新對父母無條件的信任,父母就是自己堅固的後盾。她知道,被人冤枉,遇上困難,第一時間就應該求助父母。
每個孩子都希望,無論自己是優秀還是平凡,父母都可以無條件的接納,信任自己。
親子之間,最重要的不是可以教孩子什麼,而是,緊緊拉住父母與孩子之間,那條名叫「信任」的線。
愛因斯坦小時候,在別人眼裡,並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因為他不太愛說話,而且總是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大家都認為他是個傻子。
有一天,母親帶他到郊外遊玩。親友家的孩子一個個活蹦亂跳,爬山,游泳。唯獨愛因斯坦一個人默默地坐在河邊凝視湖面。
親友問母親:「愛因斯坦為什麼總是一個人對著湖面發獃?是不是精神有問題?不如趁早帶他去醫院檢查一下。」
然而,愛因斯坦的母親卻堅定地說:「愛因斯坦沒有任何毛病,只是你們不了解他,他那不是在發獃,而是在沉思,在想問題。我相信,他將來一定是位了不起的教授。」
母親並沒有因為親友的質疑就懷疑兒子,也沒有對愛因斯坦失去信心。反而通過對愛因斯坦的細心觀察,深信愛因斯坦聰明有才智。她選擇相信愛因斯坦,認同並鼓勵他。
最終,愛因斯坦成為了偉大的物理學家。
信任,不是我做對了什麼你才信任我,而是我做錯了什麼,你依然會信任我!
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表明:
你發自內心地相信孩子,認同孩子,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感受到這種正向反饋,他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父母對孩子「信任的三台階」
1.低階
孩子做了事情,父母拿著放大鏡去找缺點。
2.中階
孩子做成功了一件事情,父母給出相信和認可。
3.高階
在孩子還未開始做一件事情之前,父母就已經信任孩子了。
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
不要拿著放大鏡去找孩子的缺點,而是在缺點中找到孩子的進步。允許孩子犯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認可並鼓勵孩子,這才是父母給與孩子最高階的信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