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 | 第11期 | 直男之所以為直男

談心 | 第11期 | 直男之所以為直男

但我不過是人非夢 總有些真笑亦有真痛

前段時間在朋友圈裡問了一個問題——有沒有一個(名)詞形容不會表達感情甚至沒有感情的人。

然後還補充了一句「感覺有點像直男但想找一個男女通用的詞」。其實我還特意查過關於直男的定義,但是網上的解釋側重「大男子主義」(強調男女平等問題),跟我的個人理解不太一樣

以下是當時收到的一些評論

01

直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02

冷漠

03

孤僻?(不善表達感情)冷淡/冷血(甚至沒有感情),但是我覺得直男主要不是感情問題,而是價值觀問題。

04

木頭~石頭~你是塊兒木頭嗎,為什麼不懂我的心?

05

一個字 cool

其實我覺得直男之所以為直男,並不完全是他們的錯。與其說他們「不擅長讀懂女生心思」,不如說有些女生不會正確表達個人想法

有效溝通是需要雙方配合的。與其總是拐彎抹角,不如嘗試直接表達

舉個例子,如果A第一次告訴對象B自己生病了,然後B只說了一句「多喝熱水」。這個時候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A覺得對方不夠關心自己然後暗生悶氣,B覺得自己已經努力關心對方了然後沒意識到自己「做得不夠好」,或者是想做得更好但不知道該怎麼做

長此以往,A一直耿耿於懷,B又沒有改進,最後很有可能感情破裂,或者是不幸福地勉強相處

如果A能夠在第一次感到不滿時,用合適的方式告訴B自己的感受,甚至表示自己希望對方如何表現,那麼接下來就是看B的表現了。

如果B願意努力嘗試改變(要是對方屬於「鋼鐵直男型」,還需要A有足夠的愛和耐性),那麼結局應該是美好的。

要是B在A(多次)表示情感受傷後的反應(都)是不屑一顧,那我覺得這就是「直男癌型」的表現了。

所以,準確來說本文的討論對象應該是「直男癌型」群體


我自認為是一個內心情感很豐富的人,可是身邊有太多不會(恰當)表達感情的人,所以我也選擇(特別在這些人面前)把感情隱藏起來

然後漸漸地有人開始說「我覺得你不像是這麼安靜的人呀,為什麼你話這麼少呢」或者是「你給我一種神神秘秘的感覺」。

我覺得會這麼想的人還是有情感的,因為(在我看來幾乎)沒有情感的人會說「你話太少了,要多說點話」。

更明顯的是,說出前面那番話的人多數是剛剛認識就能察覺,而後者是認識多年,看著我改變的人。


記得有一次,我的政治/哲學老師在課上很認真地強調「一定要記住,假話說一萬遍也不會變成真話」。當時我就很想笑,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有點多餘。

可是慢慢地我開始不同意這句話了,因為我發現生活中真的存在明明不(應該)是這樣的人,最終變成了Ta自認為的人,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更適用於客觀事實,但不完全適用於主觀層面

正常人或多或少有點情感,可是像「直男癌型」群體,在我看來是幾乎沒有感情的。我至今還沒弄明白,這個群體到底是因為生活在「壓抑個人感情」的社會而成為這樣的人還是他們自身確實沒什麼感情

不認為情商是主要問題,因為情商(應該)不至於有如此顯著性別差異(往期回顧:科普 | 第1期 | 你真的能正確理解投票結果嗎?)。

而且我覺得女性中也存在對應群體,只是這部分女性群體被忽視了,而相應的男性群體被放大了(就像「女司機」群體被放大,對應的「男司機」群體被忽視)。

或者說社會對不同群體的容忍度不同。換句話說,對女性「任性無理」的性格更加包容,對男性「不解風情」的表現更加挑剔


對於為什麼會存在「直男癌型」群體這個問題,我目前能想到的解釋主要有自我實現預言習得性無助(之後也許會詳細科普)。

自我實現預言指的是直接或間接導致預言本身實現的一種預測。換句話說,積極的或者消極的預言,強烈堅持的信念,或者錯覺(被宣稱是真實的,其實是錯誤的),都可能足以影響到人們,使人們的反應最終會導致先前錯誤的預言實現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懷有某種期望值,這種期望值將會(不自覺地)引導著這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行為,這一系列的行為將最終導致另外一個人也朝著這個原先的期待值前進,最後這個預言得以實現

比如我們的傳統社會主張「喜怒不形於色」、「以大局為重」(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忽視個人需求),要求男性「流血不流淚」,倡導穩重內斂的性格等。

儘管有很多要求(至少在我個人看來)是不完全合理的,但由於社會環境所趨,人們接受了這些觀念並且漸漸內化

他們一開始也許是出於印象管理(往期回顧:談心 | 第4期 | 我為什麼不愛發朋友圈2),結果漸漸淡忘/失去了與生俱來的基本情感,最後成為了「這個社會希望自己成為的人」。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簡單來說,「習得性無助」是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

男性從小在哭鬧時就會被說「男孩子哭什麼呀」。再長大一點,無論男女,如果在人前(特別在是長輩面前)哭起來,有可能會被說「都長這麼大了,怎麼還動不動就哭」。

久而久之,人們學會把感情埋藏起來,最後自己也忘了,原來人是可以擁有並允許表達不同情感/情緒的。


如果有感覺自己是「直男癌型」的人看到這篇文章而感到傷心或者哪怕有一點感覺,那麼你們的內心深處應該還是有情感的,只是藏得太深需要被喚醒。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對你們道歉,這種被人直指要害而受到的衝擊感應該是挺難受的。

如果確實是「直男癌型」的人看到這裡還是沒有絲毫感覺,那我想說「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這話沒有任何惡意,只是一想到有這樣的人,就讓我覺得既可惜又可怕

我相信人是會改變的,所以如果有「覺醒的直男」,或者是有任何其他感想的人,我很樂意聽聽你們的想法


References:

baike.com/wiki/自我實現預言

baike.baidu.com/item/習得性無助/2091594

zhihu.com/question/2829


往期回顧:

談心 | 第10期 | 主動加我的是你,悄悄刪我也是你

談心 | 第9期 | 別想太多,活在當下

談心 | 第8期 | 像Ta明天會來那樣期待, 像Ta永遠不會來那樣生活

談心 | 第7期 | 「你又鑽牛角尖了」

談心 | 第6期 | 我為什麼喜歡心理學

談心 | 第5期 | 請讓我用自己的方式長大

談心 | 第4期 | 我為什麼不愛發朋友圈 (2)

談心 | 第3期 | 我為什麼不愛發朋友圈 (1)

談心 | 第2期 | 告訴你一個秘密

談心 | 第1期 | 我有故事,你要聽嗎

weixin.qq.com/r/3y59ZU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直男 | 心理學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