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孩兒但是感情不和,該不該離婚?
1 人贊了文章
作為單身文藝高齡女青年
我還是決定寫這個總結是因為跟我關係很好的弟弟鬧離婚一年了,因為孩子一直下不了狠心,目前處于越鬧越不愉快的情況。
一直跟著「案情「,我看過很多心理學社會學的文章,也問過很多「過來人」,所以覺得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總結一下。算是給自己一個交待(至於別人能不能收益,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我是從小性格比較獨立,有主見,愛思考,敢愛敢恨,不喜歡拖拖拉拉的性格;
而且我個人非常支持的觀點是:人生會面臨很多選擇,有大有小,有簡單的又複雜的,而且很多選擇沒有對錯;在眾多的選擇當中 「選擇跟誰在一起是最重大的選擇」;這裡的「跟誰在一起」不僅包括伴侶,還包括上學時的同學,工作中的同事,朋友等。
而伴侶是「跟誰在一起」當中對我們人生起特別重要作用的選擇~
所以這個選擇做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如果發現選錯了,必須得及時止損~
而且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在我看來不管我弟弟繼續這樣待著還是離婚,以後再婚還是單著,反正他一生不變的事實是「孩子一直是他的孩子,只要他想表達愛,他總能對孩子負責並表達他的愛」,這個父子關係是一直沒法解除的關係。但是他不離婚可能就永遠就會為了孩子,過行屍走肉般的混日子的生活。我覺得才三十歲就放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真的很「悲催」。
出於這個理論觀點,我一直沒有支持弟弟這種墨跡的狀態:結婚半年後就開始各種吵架,兩人性格,價值觀都不合適,看不到未來的關係為什麼不早點結束,各自重新開始獨立生活呢?
彼此消耗,心裡繼續增加怨氣,何時了?何時可以重新洗牌,讓自己重新開始,建立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畢竟改變自己不滿的現狀從來不會「太晚」,而今天就是「最早」的第一步,不是嘛?
他們目前的情況是:
他們有個女兒,一歲多了,孩子出生三個月到現在一年多時間,兩人處於分居狀態~~~
我弟弟特別捨不得孩子,老覺得如果可以再試一試,他想忍者看看,能不能跟她老婆過過日子;但是他老婆性格很強硬,每次談複合的要求都特別離譜,搞得我表弟和他家人都接受不了這種「我是女王,請下跪」的態度。
之後各種來回折騰後,找了律師,寫了離婚協議書,就要求按正常程序離婚,女的來養孩子,男的給撫養費,並要求兩周一次父親有權利帶孩子過周末。
最近最狗血的更新是:
女的說了:離婚可以,離婚了別想再看到孩子,一輩子都讓你見不到孩子~
在我眼裡,這樣無理取鬧,沒底線,拿孩子威脅的女人,絕對不能復婚,不然一輩子都拿孩子威脅,我表弟豈不是天天得下跪著過日子~
但是總有一堆人看不清楚大局,各種勸他還是為了孩子,忍一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日子,有的還說實在不行自己在外面玩兒就行,不用非要離婚;
大家「為了孩子,不要離婚,忍一下」的奉勸背後各式各樣的理由,我發現我都不能接受~
因為我比較強調人的身心獨立性; 也就說如果你在這個關係里很清楚你會過的不開心,絕對不應該為了任何一個人(包括你的孩子)隱忍著過日子。 因為你的孩子不能為你一生的幸福負責人;所以不應該成為你追求自己幸福的絆腳石。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才是核心關係,所以不要弄亂了循序,說什麼夫妻關係不好,也能為了孩子要維持住家庭關係。(當然孩子應該被放進到那個幸福生活定義種的小籃子里,但是不應該成為幸福生活唯一的定義)。
當然如果你本來就是自理能力不行,懶又笨,又不能靠自己生活,除了依賴對方,苟且可憐巴巴的過生活混日子之外沒有選擇,那也可以繼續忍著過日子,畢竟怎麼選都是被動的可憐。
如果夫妻兩感情已破裂,兩個人之間沒有愛了,那每天下班回家,吃飯,睡覺,走個形式,聽著好像挺容易;
實際上那個「定時炸彈」會隨時爆炸;因為沒有愛,所以雙方大部分時間是看不到對方的優點的,心裡是有怨氣的,是不願意妥協的,也不會以考慮對方顧大局的態度處理家庭大大小小的事務的。
比如有愛的夫妻之間,如果一個人經常加班晚歸,另一半可能願意為對方準備好吃的,會擔心對方太累,也許周末的時候更願意讓自己的伴侶多睡個懶覺,多準備有營養的美食;而老加班的ta,因為(心裡有愛),所以願意在自己不忙的時候,多花時間陪伴對方;甚至晚歸的時候都是輕手輕腳,深怕吵醒對方。
同樣的案例放在沒有愛的夫妻身上,就是隔幾天可能就會吵架;憑什麼你老加班。家裡操心的事兒都是我干?孩子我接送?天天晚歸,一身酒味兒,還吵醒我們;你咋不睡外面呢?
而老加班的那個Ta,估計就更不願意回家,也不會對對方有虧欠感。也不會想通過浪漫溫馨的方式「彌補」自己沒有陪伴的時光~
而這樣瑣碎的吵鬧會發生很多次,會為了怎麼花錢吵架,會為了怎麼給長輩買禮物吵架,會為了五一/十一怎麼帶孩子出去旅遊吵架;
放到孩子身上事情上:是,父母在一個家,孩子每天可以看到父母在一個屋檐下,但是因為夫妻之間沒有愛,沒有了彼此的欣賞和仰慕,養孩子過程的各種觀點的不一樣,行為的不一樣,都會以爭論不服氣結束;
有愛的夫妻,看見兒子動手能力很強,可能發生的對話是:
老公:你看,我兒子就遺傳了我的好基因(自豪臉),我小時候也特別喜歡動手組裝東西, 當時還把爸爸的收音機拆了又裝回去了呢~
老婆:是嘛,沒聽你說過,我老公原來從小都這麼聰明,來,親一下;不過過兩天別跟兒子一起把電視拆了哈~~~
(這就是能發生的甜蜜畫面之一,而這是有愛的家庭生活)。
而無愛的夫妻之間,可能會發生的對話就是:
老婆:你咋又讓兒子把玩具都弄亂了,我剛收到籃子里的去的;就知道給我添亂,嫌我不夠累嘛(一臉不高興)
老公:小孩兒嘛,喜歡玩遊戲,就讓他玩兒唄,一會兒再放到籃子里不就得了(不耐煩臉)
老婆:是啊,什麼事情到你這兒都說著很容易,那你每天收拾五次十次試一試,你就偶爾陪孩子玩兒一下,就覺得自己是好爸爸了,是嘛
老公:我怎麼就不是好爸爸了,我又哪裡做錯了?你就做的很好了嘛?我都沒說你還~~~
~~~~~~這就是沒有愛的夫妻帶孩子的家常便飯(動不動就會意見不合,意見不合就會上升到更高的台階~~~)
孩子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愛,為了孩子在一起的父母,時不時表現出來的教育孩子上的意見分歧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彼此沒有愛,沒法溝通,沒法出自內心的達成一直才產生的矛盾。
所以孩子周末應該去哪個培訓班,應該跟誰玩兒,應該培養什麼樣的興趣愛好,應該去那個高中,該不該打耳洞,該不該談戀愛,應該去那個大學,學什麼專業之類的,因為夫妻心不在一條線上,只會讓小孩兒一直在糾結困惑中長大~
我知道離婚對孩子來說不是最理想的成長環境。
但是沒有愛的前提下,夫妻該不該離婚,可能出現的,比較大眾化的結局有以下幾種:
- 為了孩子,繼續在一起 :也許繼續養孩子的過程,發生什麼重大的事件他們感情會復燃(可能性很小),大部分的時候這樣的關係會越來越糟糕;有的可能孩子更大一些的時候忍不下會離婚;有的等到孩子18歲高考後會離婚;也有忍了很久以後放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就接受命運,接受自己平庸無趣的夫妻生活到老,變成大家眼裡:「所有夫妻都是這樣的」類型的夫妻。
- 雖然愛孩子,但是自己不願意將就,比較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為了及時止損,選擇了離婚。雙方都接受彼此合不來,和平離婚的,會爭取實現的狀態是: 父母離婚了,但是爸爸和媽媽沒有和孩子「離婚」。所以爸爸想給孩子的愛還是會通過不一樣的渠道傳達給孩子。(每兩周一次,周末讓爸爸帶孩子;暑假寒假父母陪伴時間評分之類的)。而且父母雖然彼此分開,不會惡意惡化孩子對另一方的看法。西方世界這樣的處理模式很多,所以很少會聽到,為了孩子忍著在一起的夫妻;因為他們相對分的清:爸媽是離婚了,但是不能阻斷孩子該得到的父母的愛,國外孩子就是在父母分開後也照樣得到了該得到的父母的愛,所以很少出現說:因為爸媽離婚了,我多恨爸爸,多恨媽媽之類的言論。甚至父母分開後多了自己的新伴侶之後,小孩子也能很輕鬆的接受:my father`s girl friend will pick us up later, we will go for vacation on this weekend together這種的情景。
- 為了自己,即使捨不得孩子還是離婚了,但是因為沒有和平離婚,一方怨氣很大(經常出現在女方和長輩們的態度),會通過控制孩子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想報仇的心態(這是目前長輩們老提,而且大家也比較怕的結果)。因為夫妻鬧離婚,對彼此有仇恨,而間接把仇恨轉嫁到孩子身上的情況就是孩子受傷的情況; 小孩子會在不知情的情況從小認為自己是被爸爸(或媽媽)拋棄的,認為自己是沒有得到完整的愛的,容易出現性格缺陷。不成熟的,帶孩子的一方,如果火上加油,一直給孩子灌輸,是你的爸爸(或媽媽)拋棄了我們,不然我們不會這麼慘的觀點,那這個孩子絕對會產生仇恨的心理,等長大後,及時通過其他渠道跟自己失聯的家長取得了來往,也很難建立比較健康的家庭觀。
所以離婚到底會不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夫妻感情不和,沒有了愛情,應不應該為了孩子繼續忍著過日子;綜合上述情況,我認為第二種選擇是最合適的。即保證了自己不會忍耐著不愉快的婚姻,又保證了最大範圍內保護好孩子的利益和性格的健全成長。
可能有人會說,你說的那個在西方社會可實現,國內文化社會背景不一樣,所以不可取。我不想爭論這個問題。因為其實每個人的Case,都可能會不一樣,所以肯定沒有一個模型可套。但是如果認同第二種選擇,就應該努了一把,無限接近一下相對完美的處理方式。
只是不要大家結婚就跟著結婚,不要大家生孩子就跟著生孩子,自己的人生還是自己要想清楚;之前沒想明白,沒關係,當發現之前的選擇不對時,一定要學會及時止損。
寫了這麼多,勸離婚後,更要強調,人生選伴侶是費很多心思,精力,時間,金錢的過程;錯了一次之後,再來一次時千萬要吸取教訓,自己該反思,該反省的地方,需要改變的地方都應該爭取改進一下。不然下一次的婚姻也有可能以失敗結束。
推薦閱讀:
有小孩兒但是感情不和,該不該離婚?
1 人贊了文章
作為單身文藝高齡女青年
我還是決定寫這個總結是因為跟我關係很好的弟弟鬧離婚一年了,因為孩子一直下不了狠心,目前處于越鬧越不愉快的情況。
一直跟著「案情「,我看過很多心理學社會學的文章,也問過很多「過來人」,所以覺得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總結一下。算是給自己一個交待(至於別人能不能收益,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我是從小性格比較獨立,有主見,愛思考,敢愛敢恨,不喜歡拖拖拉拉的性格;
而且我個人非常支持的觀點是:人生會面臨很多選擇,有大有小,有簡單的又複雜的,而且很多選擇沒有對錯;在眾多的選擇當中 「選擇跟誰在一起是最重大的選擇」;這裡的「跟誰在一起」不僅包括伴侶,還包括上學時的同學,工作中的同事,朋友等。
而伴侶是「跟誰在一起」當中對我們人生起特別重要作用的選擇~
所以這個選擇做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如果發現選錯了,必須得及時止損~
而且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在我看來不管我弟弟繼續這樣待著還是離婚,以後再婚還是單著,反正他一生不變的事實是「孩子一直是他的孩子,只要他想表達愛,他總能對孩子負責並表達他的愛」,這個父子關係是一直沒法解除的關係。但是他不離婚可能就永遠就會為了孩子,過行屍走肉般的混日子的生活。我覺得才三十歲就放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真的很「悲催」。
出於這個理論觀點,我一直沒有支持弟弟這種墨跡的狀態:結婚半年後就開始各種吵架,兩人性格,價值觀都不合適,看不到未來的關係為什麼不早點結束,各自重新開始獨立生活呢?
彼此消耗,心裡繼續增加怨氣,何時了?何時可以重新洗牌,讓自己重新開始,建立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畢竟改變自己不滿的現狀從來不會「太晚」,而今天就是「最早」的第一步,不是嘛?
他們目前的情況是:
他們有個女兒,一歲多了,孩子出生三個月到現在一年多時間,兩人處於分居狀態~~~
我弟弟特別捨不得孩子,老覺得如果可以再試一試,他想忍者看看,能不能跟她老婆過過日子;但是他老婆性格很強硬,每次談複合的要求都特別離譜,搞得我表弟和他家人都接受不了這種「我是女王,請下跪」的態度。
之後各種來回折騰後,找了律師,寫了離婚協議書,就要求按正常程序離婚,女的來養孩子,男的給撫養費,並要求兩周一次父親有權利帶孩子過周末。
最近最狗血的更新是:
女的說了:離婚可以,離婚了別想再看到孩子,一輩子都讓你見不到孩子~
在我眼裡,這樣無理取鬧,沒底線,拿孩子威脅的女人,絕對不能復婚,不然一輩子都拿孩子威脅,我表弟豈不是天天得下跪著過日子~
但是總有一堆人看不清楚大局,各種勸他還是為了孩子,忍一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日子,有的還說實在不行自己在外面玩兒就行,不用非要離婚;
大家「為了孩子,不要離婚,忍一下」的奉勸背後各式各樣的理由,我發現我都不能接受~
因為我比較強調人的身心獨立性; 也就說如果你在這個關係里很清楚你會過的不開心,絕對不應該為了任何一個人(包括你的孩子)隱忍著過日子。 因為你的孩子不能為你一生的幸福負責人;所以不應該成為你追求自己幸福的絆腳石。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才是核心關係,所以不要弄亂了循序,說什麼夫妻關係不好,也能為了孩子要維持住家庭關係。(當然孩子應該被放進到那個幸福生活定義種的小籃子里,但是不應該成為幸福生活唯一的定義)。
當然如果你本來就是自理能力不行,懶又笨,又不能靠自己生活,除了依賴對方,苟且可憐巴巴的過生活混日子之外沒有選擇,那也可以繼續忍著過日子,畢竟怎麼選都是被動的可憐。
如果夫妻兩感情已破裂,兩個人之間沒有愛了,那每天下班回家,吃飯,睡覺,走個形式,聽著好像挺容易;
實際上那個「定時炸彈」會隨時爆炸;因為沒有愛,所以雙方大部分時間是看不到對方的優點的,心裡是有怨氣的,是不願意妥協的,也不會以考慮對方顧大局的態度處理家庭大大小小的事務的。
比如有愛的夫妻之間,如果一個人經常加班晚歸,另一半可能願意為對方準備好吃的,會擔心對方太累,也許周末的時候更願意讓自己的伴侶多睡個懶覺,多準備有營養的美食;而老加班的ta,因為(心裡有愛),所以願意在自己不忙的時候,多花時間陪伴對方;甚至晚歸的時候都是輕手輕腳,深怕吵醒對方。
同樣的案例放在沒有愛的夫妻身上,就是隔幾天可能就會吵架;憑什麼你老加班。家裡操心的事兒都是我干?孩子我接送?天天晚歸,一身酒味兒,還吵醒我們;你咋不睡外面呢?
而老加班的那個Ta,估計就更不願意回家,也不會對對方有虧欠感。也不會想通過浪漫溫馨的方式「彌補」自己沒有陪伴的時光~
而這樣瑣碎的吵鬧會發生很多次,會為了怎麼花錢吵架,會為了怎麼給長輩買禮物吵架,會為了五一/十一怎麼帶孩子出去旅遊吵架;
放到孩子身上事情上:是,父母在一個家,孩子每天可以看到父母在一個屋檐下,但是因為夫妻之間沒有愛,沒有了彼此的欣賞和仰慕,養孩子過程的各種觀點的不一樣,行為的不一樣,都會以爭論不服氣結束;
有愛的夫妻,看見兒子動手能力很強,可能發生的對話是:
老公:你看,我兒子就遺傳了我的好基因(自豪臉),我小時候也特別喜歡動手組裝東西, 當時還把爸爸的收音機拆了又裝回去了呢~
老婆:是嘛,沒聽你說過,我老公原來從小都這麼聰明,來,親一下;不過過兩天別跟兒子一起把電視拆了哈~~~
(這就是能發生的甜蜜畫面之一,而這是有愛的家庭生活)。
而無愛的夫妻之間,可能會發生的對話就是:
老婆:你咋又讓兒子把玩具都弄亂了,我剛收到籃子里的去的;就知道給我添亂,嫌我不夠累嘛(一臉不高興)
老公:小孩兒嘛,喜歡玩遊戲,就讓他玩兒唄,一會兒再放到籃子里不就得了(不耐煩臉)
老婆:是啊,什麼事情到你這兒都說著很容易,那你每天收拾五次十次試一試,你就偶爾陪孩子玩兒一下,就覺得自己是好爸爸了,是嘛
老公:我怎麼就不是好爸爸了,我又哪裡做錯了?你就做的很好了嘛?我都沒說你還~~~
~~~~~~這就是沒有愛的夫妻帶孩子的家常便飯(動不動就會意見不合,意見不合就會上升到更高的台階~~~)
孩子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愛,為了孩子在一起的父母,時不時表現出來的教育孩子上的意見分歧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彼此沒有愛,沒法溝通,沒法出自內心的達成一直才產生的矛盾。
所以孩子周末應該去哪個培訓班,應該跟誰玩兒,應該培養什麼樣的興趣愛好,應該去那個高中,該不該打耳洞,該不該談戀愛,應該去那個大學,學什麼專業之類的,因為夫妻心不在一條線上,只會讓小孩兒一直在糾結困惑中長大~
我知道離婚對孩子來說不是最理想的成長環境。
但是沒有愛的前提下,夫妻該不該離婚,可能出現的,比較大眾化的結局有以下幾種:
- 為了孩子,繼續在一起 :也許繼續養孩子的過程,發生什麼重大的事件他們感情會復燃(可能性很小),大部分的時候這樣的關係會越來越糟糕;有的可能孩子更大一些的時候忍不下會離婚;有的等到孩子18歲高考後會離婚;也有忍了很久以後放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就接受命運,接受自己平庸無趣的夫妻生活到老,變成大家眼裡:「所有夫妻都是這樣的」類型的夫妻。
- 雖然愛孩子,但是自己不願意將就,比較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為了及時止損,選擇了離婚。雙方都接受彼此合不來,和平離婚的,會爭取實現的狀態是: 父母離婚了,但是爸爸和媽媽沒有和孩子「離婚」。所以爸爸想給孩子的愛還是會通過不一樣的渠道傳達給孩子。(每兩周一次,周末讓爸爸帶孩子;暑假寒假父母陪伴時間評分之類的)。而且父母雖然彼此分開,不會惡意惡化孩子對另一方的看法。西方世界這樣的處理模式很多,所以很少會聽到,為了孩子忍著在一起的夫妻;因為他們相對分的清:爸媽是離婚了,但是不能阻斷孩子該得到的父母的愛,國外孩子就是在父母分開後也照樣得到了該得到的父母的愛,所以很少出現說:因為爸媽離婚了,我多恨爸爸,多恨媽媽之類的言論。甚至父母分開後多了自己的新伴侶之後,小孩子也能很輕鬆的接受:my father`s girl friend will pick us up later, we will go for vacation on this weekend together這種的情景。
- 為了自己,即使捨不得孩子還是離婚了,但是因為沒有和平離婚,一方怨氣很大(經常出現在女方和長輩們的態度),會通過控制孩子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想報仇的心態(這是目前長輩們老提,而且大家也比較怕的結果)。因為夫妻鬧離婚,對彼此有仇恨,而間接把仇恨轉嫁到孩子身上的情況就是孩子受傷的情況; 小孩子會在不知情的情況從小認為自己是被爸爸(或媽媽)拋棄的,認為自己是沒有得到完整的愛的,容易出現性格缺陷。不成熟的,帶孩子的一方,如果火上加油,一直給孩子灌輸,是你的爸爸(或媽媽)拋棄了我們,不然我們不會這麼慘的觀點,那這個孩子絕對會產生仇恨的心理,等長大後,及時通過其他渠道跟自己失聯的家長取得了來往,也很難建立比較健康的家庭觀。
所以離婚到底會不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夫妻感情不和,沒有了愛情,應不應該為了孩子繼續忍著過日子;綜合上述情況,我認為第二種選擇是最合適的。即保證了自己不會忍耐著不愉快的婚姻,又保證了最大範圍內保護好孩子的利益和性格的健全成長。
可能有人會說,你說的那個在西方社會可實現,國內文化社會背景不一樣,所以不可取。我不想爭論這個問題。因為其實每個人的Case,都可能會不一樣,所以肯定沒有一個模型可套。但是如果認同第二種選擇,就應該努了一把,無限接近一下相對完美的處理方式。
只是不要大家結婚就跟著結婚,不要大家生孩子就跟著生孩子,自己的人生還是自己要想清楚;之前沒想明白,沒關係,當發現之前的選擇不對時,一定要學會及時止損。
寫了這麼多,勸離婚後,更要強調,人生選伴侶是費很多心思,精力,時間,金錢的過程;錯了一次之後,再來一次時千萬要吸取教訓,自己該反思,該反省的地方,需要改變的地方都應該爭取改進一下。不然下一次的婚姻也有可能以失敗結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