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開始高度自律的4個跡象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332 人贊了文章
一個人開始高度自律的4個跡象
作者: 柳一一(富書籤約作者)
?拿走誘惑,選擇斷舍離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個寫作班。
群里有一位小姐姐,很少發言,剛開始不顯山不露水。我以為就是普通的素人。
幾天後,看到一篇文章,被很多平台轉載,發到群里,才知道是小姐姐所寫。
文章很有深度,有讀者評論「引經據典,信手拈來」,「一看文章,就知道飽讀詩書」。
再深扒之後,才知道小姐姐本身就是「爆文選手」,文章經常被各大平台轉載。
大家讓小姐姐聊一下「爆文」經驗。小姐姐說了三個字:多讀書。
很多人說,讀不進去怎麼辦?好玩的事兒太多,上網有微信,微博,抖音,刷起來完全停不下來。
放下手機,還有電視,放下電視,又有各種各樣的聚會。
小姐姐談了自己的經驗。
她每天會看電視的時間是固定的,手機里除了必要的信息工具和學習軟體,沒有那些特別吃時間的軟體。
聚會之類的活動,她也會提前告訴同事或者同學,自己有哪些時間段可以參加。除了固定的時段,小姐姐統一設定「婉拒」。
正是這樣看起來「死板」的安排,讓她能夠一年讀上百本書。
高強度的輸入,確保她能夠輸出高質量的文字。
生活中,有很多充滿誘惑力的選擇,就像一個個黑洞一樣,深不見底,很容易就讓我們深陷其中。
而人的精力是極其有限的,你選擇了聚會,就放棄了沉思,你選擇了抖音,就放棄了書本。
如果你想成為交際場上的達人,那你就該把主要的經歷放在提高溝通能力上;反之,如果你想成為知名寫手,那孤獨的閱讀和高強度的練習,就是你的必備曲目。
最可怕的是,你做任何事情時,都不能高度自律,不能形成有效閉環,而是不斷在細碎與自我焦慮中耗散時間。
《選擇的悖論》里提到一個理論:
如果一個人選擇過多,你在做某個選擇,而放棄另一個選擇時,你內心會感到不舍和痛苦。這是因為機會成本的影響。
機會成本是指:你為了做一個選擇,你需要放棄另一個帶選項以及待選項可能帶來的利益。機會成本會讓你目前的選擇,看起來缺乏魅力。
當你既可以看書,也可以玩一把遊戲時,玩遊戲的機會,顯然能帶來的即時利益更大。
放棄另一個選擇,比如刷不了電視劇,帶來的損失,也會讓你耿耿於懷。
人天生就是損失的厭惡者。這樣的消極情緒,對我們要積極做事,有很大的危害。
所以,一個人開始高度自律的第1個跡象是:能夠把那些琳琅滿目的誘惑,毫不猶豫的拿開;拿不走的,可以直接限定使用時間。
和選擇斷舍離之後,機會成本面前的利益和損失,才不會成為困住自己的絆腳石。
分解任務,累加夠得著的小目標
朋友小源,生完孩子以後,體型一直未恢復,體重居高不下。她下了無數次決心,要開始練瑜伽,跑步,都以失敗告終。
小源每次立的Flag都特別宏大。比如明天要練1個小時瑜伽,以及跑步1個小時。
小源說第二天的時候,就開始想:既然達不到,今天就乾脆放棄吧,明天再開始好了。或者找很多借口,今天比較特別,上班已經很累了,所以算了吧,明天一定開始。
《自律力》里提到:人們難以自律,其實往往是陷入一種「今天很特別」的誤區。
而今天很特別的借口,大部分時候產生於過於宏大的目標。
一旦目標立得太大,就很容易讓人執行的時候望而生畏。最可能的結果就是直接放棄。
情況好一點的時候,可能鼓起勁兒跑了1小時,累成一灘泥。
那麼該如何應對這種困境呢?
暢銷書《微習慣》的作者斯蒂芬.蓋斯曾提到自己的親身經歷。
他最開始按計劃做30分鐘俯卧撐,發現根本做不到。
直到有一次,蓋斯心想,管它呢,隨便做一個也好啊。當他開始只做一個俯卧撐的時候,事情發生了變化。
做完第一個,蓋斯覺得狀態還不錯,就繼續做第二個,第三個。
2013年一整年,他都只要求自己每天做一個。
結果是,每次做起來自然不只一個。因為沒有心理負擔,蓋斯發現做俯卧撐的習慣就這樣堅持下來了。
而且,只想著做一個,就不受時間環境的限制,有時候睡不著,爬起來到地板上開始做俯卧撐。
後來,蓋斯如法炮製,在閱讀和寫作領域,也同樣使用這個方法。蓋斯在每天寫50個字的小目標推動下,寫出了暢銷書《微習慣》。
事實上,蓋斯曾經也是一枚普通大眾,掙扎在及時享樂和想要努力的泥潭裡。
從2012年的每天至少做一個俯卧撐開始,兩年後,他擁有了理想的體型,創作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過的書是過去的10倍,還出了超級暢銷書。
目標越大,越容易讓人找到各種各樣的客觀借口。
把目標範圍縮小,從只做一個俯卧撐開始,你會發現,所有的心理負擔都消失了。你實現目標所受到的客觀限制也很少,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
一個人開始高度自律的第2個跡象是:從最微小的目標開始,形成一種新的習慣,讓自律漸漸成為一種本能。
增強時間顆粒度,優化節奏感
知名企業戰略顧問劉潤,在專欄里提到一個概念「時間顆粒感」,指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
劉潤說:「越是那些自律的牛人,時間顆粒感越細。」
王健林的時間顆粒度,大約是15分鐘。
比爾·蓋茨的時間顆粒感,大約是5分鐘,而一些簡短的會議,或者與人握手,則按秒數去安排。
之前看綜藝節目《女人有話說》,奚夢瑤和謝依霖擔任「生活體驗官」,陸續前往五位女明星的家中,節目的第一期她們來到了韓雪家。
兩位生活體驗官看到韓雪的作息時間表後,徹底驚呆了。
時間表上,某個時間點具體要做的事情,寫得很清楚。不止如此,一件事情要多長時間完成,也有確定的時間。
「七點半起床、三分鐘洗漱、五分鐘上妝。」韓雪的作息安排,精確到分鐘,時間顆粒度非常強。
越是牛逼的人,時間顆粒感越細。他們對自己的時間,有一種很強的掌控感。
如何找到自己的時間顆粒度?
劉潤說:
你約人開會,一般約多長時間。如果一約就是半天的會,那你顆粒度是半天。
你的會都是以小時為單位,那你顆粒度是1小時。
先找到自己目前的顆粒度,然後開始逐漸切割,讓顆粒度變細再變細。
有這麼一個的哥,用時間顆粒度的概念管理自己的出車行為。
的哥根據每天的份子錢,郵費,出車時間,算出自己的時間成本是34.5元/小時。於是他在每次出車時都會判斷,走哪條路或者提供怎麼樣的服務能讓時間成本降低。
比如為了節省時間成本,寧可走高架橋而繞遠燒油,不過依然只收乘客不繞路的車錢,省出來的時間能接上新的乘客,新的收入遠大於浪費的那點油錢。
他通過這種方式,讓每天出車的收入水平最大化,很快超越了一般的的哥們。
一個人把時間切割的越來越細,時間就會越來越值錢,自己也會越來越成功。
隨著自己越來越成功,時間一定會越來越值錢,時間顆粒度也會變得更細。這兩者形成一種正循環。
時間顆粒度,不是讓我們緊鑼密鼓,除了工作學習,沒有休息和運動。
而是提升我們對時間的使用效率,加強對時間的掌控力。
最終,每個人在這樣的過程中,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節奏。
所以,一個人開始高度自律的第3個跡象是:不斷優化你的時間顆粒度,掌控持續精進的節奏感。
讓自己被綁架,借他力設定保險栓
朋友大鎚,是一個知名說書人和知識博主,他開發了多套在各大平台備受歡迎的課程。
其中的「多元思維課」,我聽完後受益匪淺,推薦給很多朋友,他們都和我反饋,這樣的課程質量真的很罕見。
我問大鎚:「這麼優質的課程,是不是需要提前一年開始看書,學習,高密度的輸入,才能做到。」
他的回答,刷新了我的認知。
大鎚說:
開始賣課程的時候,只是有一個雛形。
在做完20節課的多半年時間裡,他閱讀了100多本書,每天八個小時左右的高強度輸入加輸出。
自己做另外幾套課程,也用的是同樣的原理,先讓自己「被綁架」,否則很可能發生無限期的拖延。
很少有成功者是一開始就能設想道路上的每個步驟,並且不折不扣地實行的。
摸著石頭過河,不僅因為石頭深藏在水裡,而且因為湍急的水流,讓你不得不凝神靜心,全力以赴。
羅振宇也曾提到自己每天錄語音60秒的經歷。
他說自己根本沒有多能堅持,真正的原因是「他被綁架了」。
第一次六十秒語音發出去的時候,只有五個聽眾,五個用戶,就是他辦公室里的五個同事,等到第一個禮拜結束的時候,他發現已經有好幾百人了。
堅持到第三個月的時候,愛睡懶覺的羅振宇,每天想著就是如何放棄這件事情,這樣早上不需要定鬧鈴,經歷難熬的早起折磨了。
但是,那個時候,公號已經有好幾萬人了。再後來,公號用戶越來越多,到現在,已經有1000多萬用戶了。哪裡能談放棄?
羅振宇說:
自己已經沒有能力、沒有資格撤了。
所以這兩千多天,每天60秒語音這座巍巍高塔,那是我親手建立出來的,但它是因為我有意志力嗎?不是,因為我是被綁架的。
所以,如果你想做一件讓別人佩服的事情,第一件事是先讓自己被綁架。
我們在自律的路上,經常以為有目標,有動力,就能讓自己堅持下去,實際上,並非如此。
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邊際效益遞減」。
比如你吃了一塊好吃到炸的餅乾,吃第一塊的時候,覺得特別幸福。
再吃第二塊,這種感覺就會有所削弱。
然後你繼續吃下去,會發現自己對味道也越來越麻木,內心也體驗不到愉悅感了。
行為重複的次數越多,對我們感官和內心體驗帶來的愉悅就會降低一次,這就是邊際效益遞減。
你有十足的動力,去堅持做一件事。
但是,隨著你這件事情的次數增多,會發現過程中動力帶給你的愉悅感越來越少,最終你可能絲毫感覺不到動力的刺激作用了。
如果你想只依賴所謂的動力,去變成一個持續自律的人,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所以,一個人開始高度自律的第4個跡象是:不依賴動力,讓自己被綁架,給自己設定最強的保險栓。
萬維剛說:
如果你是個特別自律的人,每天面對各種限制,有各種固定流程,你每時每刻都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你反而獲得了一種自主的感覺。
肆無忌憚的放任自己,這樣得來的自由,終將在現實中轟然倒塌。而自律贏來的,是你對現實的自主感,是真正的自由。
你越自律,你就越自由。
作者簡介:柳一一,富書籤約作者,重度閱讀者,年閱讀200本+,願我們一起破萬卷,行萬里,能經常聽得見耳邊「嗖嗖嗖」的聲音,那是成長時的風聲,簡書、微博@柳一一步媽。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