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損者快速做好聽力康復訓練的四大狠招

聽損者快速做好聽力康復訓練的四大狠招

1 人贊了文章

1

出來工作後,溝通變得越來越多,我佩戴的助聽器越來越吃力了,開會的時候聽不清領導說什麼,在吵鬧環境下沒法和同事說話。

我漸漸被逼入困境,因此我決定做人工耳蝸。

有人認為做了人工耳蝸就萬事大吉了,卻忘記了康復訓練,也有人堅持康復訓練卻沒有選對方法。

這些都會讓你在康復這條路上花的時間成倍增長,

想不想快速做好康復訓練?

2

人工耳蝸帶來的聲音和你之前聽到的聲音都一樣,這意味著你需要重新學習聽聲音,難度等同於讓一個右撇子變成左撇子,難不難?難!

你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康復訓練上,一萬小時定律在你身上或許還不管用,你要把時間前置,現在就開始康復訓練,不能再等了。

但我沒有在開機第一天就投入康復訓練,因為剛開機人工耳蝸的電流聲音還沒熟悉,大腦覺得吵鬧的很,得先讓大腦熟悉下耳蝸的聲音,多聽環境音及鍋碗瓢盆的碰撞聲。

開機一周後,開始做康復訓練。

但剛開始你可能無法聽懂人工耳蝸的聲音。

這個時候你只能分辨一些環境聲音,聽見了說話音,大腦感受到的卻是嗡嗡的聲音,沒辦法把它和你的辭彙庫對應,這是因為還沒有熟悉人工耳蝸帶來的新聲音。每次感受到聲音但聽不懂,你或許會開始懷疑人工耳蝸的能力。

不要急,剛剛開始可以讓父母擋住嘴型單獨念詞語,自己來複述的辦法,單詞不能太複雜,最好是同音詞,比如爸爸、媽媽、奶奶,和同音不同韻母的詞語,比如毛髮、密碼、「Maofa」、「Mima」,這種就是同音不同韻母,也可以是烏鴉、烏梅、「Wuya」「Wumei」。

這樣能夠快速拓展辭彙庫,因為都是同音,只是韻母改變了,理解起來更容易。

剛剛開始很難,如果你把爸爸聽成了娃娃,奶奶完全聽不懂,這很正常,大多數人和你一樣,這時讓你的培訓者重複這一個單詞,不斷重複,直到自己聽懂。

給你的培訓者倒一杯水,或發一個紅包,有助於緩解他的焦慮。

沒有人第一次下水就學會了游泳,聽聲音也是一樣,沒有人第一次用人工耳蝸聽聲,就聽懂,要做的是放低心理預期,多分辨單詞的聲音,這個階段不要太著急,也不要太快下定義。

人工耳蝸要陪你的路還有很長。

  • 合理舒緩心理預期,重視康復訓練
  • 給一點時間適應人工耳蝸帶來的新聲音
  • 康復訓練要不看口型,該階段訓練以同音和同音不同韻母的詞作為訓練內容

3

當你終於能夠聽清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些辭彙了的時候。接下來的階段開始以短句子為主。剛開始,要聽懂一句話真的很難,一句話很快,留給你思考的時間並不多,有時聽見了但是卻反應不過來。

辭彙庫的大小,決定了你聽懂的可能性。

很多時候我們聽別人說話,其實聽清了,但就是不知道什麼意思,比如別人說「去玩魔獸」,你可能聽清了「moshou」,但你就是不懂什麼意思,這是因為你不知道「魔獸」是一個遊戲,你也沒有接觸過它,所以才會反應不過來。

有一回做短句訓練,訓練素材取的是馬來西亞航空370航班事件,簡稱馬航370。馬航本身是一種縮寫,我把馬航聽成了螞蝗,因為我的腦海中沒有儲存這個詞,所以我才會聽錯。這個時候就需要不斷的重複去聽,直到你聽懂了這個詞。可以準備一個生詞本把前一天沒有聽懂的詞記錄下來,第二天復訓一遍。

辭彙庫不僅僅是辭彙庫,更是你生活閱歷的體現。

要在專註力上面下功夫。

訓練的時候干擾我們的東西很多,手機來消息了你打開看看,電視在播放喜歡的節目你瞄一眼,有點口渴去拿點水。

重複聽同一個詞是很容易讓人走神和疲勞的。如果不保持專註的精神,你可能前面幾個詞聽懂了,但中間沒聽清,這時候你去想那幾個詞是什麼詞時,你就會忘了聽下面幾個詞,然後整句話都沒有聽懂。

不只是康復訓練,日常與人交流,保持專註,都是必要的。

  • 不斷的重複,直到你聽懂
  • 豐富自己的辭彙庫,記下今天沒聽懂的生詞本,明天復訓
  • 聽的時候要專註,聯想每一個詞語的意義,開腦洞有時是不錯的辦法

4

你開始聽懂了越來越多的短句,和人面對面交流變得更好,也聽見了很多以前聽不見的聲音,比如蟬的鳴叫,但你仍然不敢接聽手機,比起害怕自己聽不清,更怕的是將電話舉起來放在耳旁這個動作。

你要開始接聽電話的訓練了。

在每天的訓練中加入針對電話聲音,也就是電子聲音的訓練。利用手機上的喜馬拉雅APP來幫助你訓練。聽什麼音頻好呢?好難選,那先來段郭德綱相聲吧,結果只聽清了一個詞「大家好」

挑選合適自己的音頻是讓你事半功倍的好法子。

第一次訓練,選了一個脫口秀欄目作為訓練素材,結果脫口秀主持人說話速度很快,背景又嘈雜,再加上還是兩個主持人,三分鐘後你實在提不起精神,想去午睡了。

在喜馬拉雅APP上挑選合適的音頻時,首先要挑選說普通話的,並讓你覺得聽起來舒服的音頻,什麼是聽起來舒服呢?就是主持人講話,你心裏面覺得聽她說話很容易聽清,也很標準,也沒有背景音,這就是段適合你的好音頻了。

多挑新聞類的,少挑脫口秀。這是因為新聞類,往往標題會簡略概括整個音頻內容,這樣你就有了關鍵詞,會更方便你去理解,而脫口秀主持人思維很活躍,想到哪裡說到哪裡,還往往是兩個人,這就增加了聽懂的困難。

如果對於喜馬拉雅APP上的音頻感到聽起來實在太困難,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去聽新聞聯播,各大平台的視頻APP裡面都有昨天新聞聯播的重播。

訓練要慢慢遞進,先易後難,聽不懂的訓練素材不要死磕。

要訓練多久才能自由接打電話啊,有沒有捷徑快點告訴我。

面對面的人聲和隔著屏幕經過處理的電子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面對電子音,和之前的人聲訓練一樣你需要大量的輸入。

不管你在家裡幹什麼,都要播放音頻,讓耳朵聽見聲音,聽見了聲音大腦就會有反應,這是快速讓大腦熟悉聲音的好方法,即大量的輸入,先不管能不能聽清,只管大量的輸入,只有大量的聲音輸入才會有輸出,即聽懂聲音。聽力訓練的核心就是大量的聲音輸入,要多大量才叫大量,每天兩個小時夠不夠?

完全不夠,剛開始,我每天差不多5-6小時的訓練時間,早上起床我就開始聽APP,中午也聽APP,晚上和家人一起語訓,當大腦不斷的聽見聲音後,它就會理解,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無論是想聽清電子音還是現實中人與人間的交流,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聲音輸入,大腦習慣並理解後才能聽清,要做的就是練。

訓練的過程常常是痛苦的,可以說是磨練,但你能夠獲得的不只是聽力,還有為之而努力的精神力。

  • 利用音頻APP來作為電子聲音訓練素材
  • 挑選適合自己的音頻,如新聞類。
  • 加大訓練量,同時也要保持專註,聽音頻是很容易走神的。

5

康復訓練的核心就是練,並不是說必須要有一個人來幫我或聽音頻APP才叫做訓練,生活中隨時都可以進行康復訓練,比如開會,選好一個適合你的位置(避免頭影效應),不去看說話者的口型,看看自己能聽清多少,外出吃飯排隊,注意聽排在你後面的人說話聲,和朋友喝茶,試試多人交流能不能應對自如,與同事面對面交流稍微站的遠一點,這樣是否可以聽懂。要把生活中每一次聽見聲音都當作訓練,每一次沒聽懂聲音,都當作是一次豐富生詞本的機會。

用心生活就是康復最好的素材。

我的公眾號「耳蝸篝火」聽損者職場打怪升級,康復寶典,歡迎來取,關注後免費哦。


推薦閱讀:

TAG:人工耳蝸 | 聽力殘障 | 神經性耳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