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擺脫恐懼、焦慮和憤怒

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擺脫恐懼、焦慮和憤怒

1 人贊了文章

每當我談論抑鬱症的時候,我總是想起電影《偷心》里的那段對話。

Dan: 我想把安娜要回來。

Larry: 她已經做了決定離開你了。

Dan: 我欠你一個道歉。我愛上她了,我不是想讓你痛苦。

Larry: 所以你的道歉在哪呢,你這混蛋。

Dan: 我道歉。如果你真的愛她,你應該讓她走,這樣她才能幸福。

Larry: 她不想要幸福。

Dan: 每個人都想要幸福。

Larry: 抑鬱症患者不想。正因為他們不幸福,他們才能確定自己是在抑鬱著的。如果他們幸福了,他們就不能再抑鬱下去了。他們不得不走去面對這個世界,活著。這是很讓人抑鬱的一件事。

何為抑鬱症

當面對一堆令人沮喪的情緒問題時,大腦難以集中精力和工作,並且會發生抑鬱症。這種現象可以使人陷入困境,無法自拔。當大腦活動被抑制太久時,可能會出現各種癥狀。人們根據患者的不同行為表現使用不同的名稱。

據說,美國約有1000萬人遭受各種蕭條。患有或將患有輕度抑鬱症的人更多。事實上,抑鬱症是每個人在成長和進步時遇到的自然現象。在經歷了這種心理消費之後,人們的個性就會得到發展,勇氣就可以被鍛造。因此,如何正確對待負面情緒是人們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能夠得到關心,關心和同情,並鼓勵他朝著解決消極內心情緒的方向發展,大多數抑鬱症只是一種短暫的現象。

抑鬱症與恐懼,焦慮和憤怒有關。不幸的是,有些人無法很好地解決這些情緒。其中最突出、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睡眠不好,有些入睡比較容易,但是不到幾個小時就清醒了,清醒後,心裡又處在抑鬱的情緒中。有的入睡困難,常做惡夢的表現。從而導致惡性循環,精神越來越差,恐懼、焦慮和憤怒也越來越嚴重。

如何自我調節,治癒抑鬱症

(一位抑鬱症患者治癒後的自述)

1. 飲食、健身、鍛煉。(減輕重量,降低體脂率)

人們說鍛煉會讓人快樂,他們說對了,的確是這樣!並且很有效果。我曾經嚴重超重(我的BMI指標高達29.9,典型的肥胖症患者),因為我企圖通過食物來擺脫抑鬱,但隨之而來的超重和肥胖反而讓事情變得更糟糕。我討厭自己,有了人造胸和肥胖的肚子後我總擔心要穿什麼衣服。魅力盡失,從而我變得極度自卑,但如果我體型還正常,這一切會好很多。

2. 調整好你的生物鐘,睡眠質量不容忽視(值得你再三重視!!!)

按睡眠計劃一步一步嚴格實施,你會注意到若能維持你的健康睡眠計劃一周你的做事效率也會提升,心情愉悅,幸福感爆棚。睡夠時間,科學家們建議一般人每天至少要睡7-8小時(我每天要睡夠9-10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我白天才精神抖擻充滿幹勁)

3. 遠離生活中的負能量攜帶者。與那些真正喜歡並欣賞你人品的正能量者多交流。

這是我一直在堅持的。遠離那些讓你感覺很骯髒、喜歡嘲笑他人、貶低你的音樂愛好等興趣、取笑你的穿著、利用你的情感的人。

直面這樣的家人。當我意識到有些人總是辱罵我對我惡語有加,甚至打著「為我好」的幌子傷害我時,我就不再跟他說一句話了。

快樂和抑鬱皆具會傳染性,我可以拿出上萬條證據來證明。

4. 改變思考模式,改變行為方式

這是認知行為矯正法的原理。這是心理醫生的工作,而你就是自己的理醫生。讓積極的想法取代腦海中的消極想法。你要堅信你完全可以已有的潛力順利地做好任務而不是想「我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無人關愛,我恨死這樣的自己了。」

與其心情低落時暴飲暴食,不如去散步或者辦一張一學期的健身卡。健康新習慣代替壞習慣。積極的想法往往聽起來很傻氣卻奏效。它不會立竿見影,但是從長遠來看,練習次數越多生活就越美好。這可能我生命中做過的最重要的事情了,沒有之一。

5. 愛好。

音樂。這是靈魂的治療師。24小時內聽不到音樂會讓我崩潰,它是骨子裡的愛、我的快樂源泉。天籟之音比抗抑鬱葯更有療效。

追夢或者新愛好。學彈吉他,學彈鋼琴,學習一門外語,學習跳舞。當我開始學習彈鋼琴時我能感受到自己發自內心的愉悅感,那種感覺我找不到一個恰當的詞來描述。

6. 怎樣開心就怎樣來。

你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你知道如何取悅自己,哪些事情讓你覺得開心就去做吧,儘管這話聽上去是那麼毫無新意。(因為我找不到更好的表達方法了。)

7. 對像我一樣正遭受抑鬱的同性戀者說的

有數據統計抑鬱症患者中同性戀比例遠遠高於異性戀。我感到悲憤相加。我是最近一個對這個話題進行建議的人,時機也許不是特別好,但我只是想說一些幫助我度過那段黑暗時光的話:一切都會更好!愛你自己,做更好的你,一定會好好的。以上我所做的回答是基於我個人的經驗。

其實每一個抑鬱焦慮的人,他們都是在一邊維持現狀,一邊抱怨。他們逃避改變,逃避改變帶來的未知恐懼和痛苦。所以你需要認識到你的問題。最後,說起容易,做起難。最好的選擇——面對問題,面對改變帶來的未知恐懼和痛苦。你是安全的,你會變得更好。


推薦閱讀:

TAG:抑鬱症 | 焦慮 | 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