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是真的很吃虧啊。

內向的人是真的很吃虧啊。

-1-

前些天,我轉專業的室友憤憤不平的向我控訴,說她的新班級太不近人情,甚至對她們還有些許冷落。

我前前後後聽室友說了個大概,依稀清楚發生了什麼。

這個學期室友轉到了其他專業,也自然換了一個新的班級。

大學的許多通識必修課,都有教學實踐活動這一項任務,一般是由8—10個人為一小組,進行實踐研究。

大家都各自組好了隊,僅剩室友和另一位轉專業的學生,孤零零的不知要怎麼辦。

在班群詢問沒有人回復她們,尋找班長幫助,班長卻敷衍了事。

她們兩個突然插進新班級的轉專業生,被隔閡在整個班級之外。

班級里熟悉的彼此各自抱團,沒有人去搭理這些外來者,她們激不起一點波瀾,宛如被丟棄一般。

-2-

不同的是,我認識另外一位轉專業的同學,她卻和新班級相處得極好。才沒多久就跟新同學出去遊玩,朋友圈都渲染著她的歡喜;班聚時她站在最顯眼的位置,笑的分外明媚。

總之,真的是與新班級相處得極其融洽,近期競選班委,她憑藉著幾周的相處,拉到了不少的選票,最後還擔任了宣傳委員一職。

同樣是轉專業生,卻處於兩種截然不同的境地,我承認會受到班級氛圍多多少少的影響,但最大的決定因素,或許還是性格使然。

受新班級疏離的兩位轉專業生都是偏向內向的女孩子,不太善於交際,也比較內斂和安靜。

而擔任了宣傳委員的轉專業生是一位外向型女孩,熱情活潑,喜歡交往,善於人際。

很多時候,我們都說性格是天性使然,並無好壞之分,但處在這人際關係恰如蛛絲聯結的大網路里,我們不得不坦然承認,有些性格本身就是與生俱來的優勢。

而有些性格本身就是先天存在的劣勢,很不巧的是,內向便是如此。

內向的人不僅僅是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吃虧,在職場上、在情感生活中,他們所能獲得的機會都會少於外向者。

我不止一次的在實習招聘上看到諸如此類的任職信息:

「要求:性格外向開朗,活潑熱情,喜歡人際交往,善於溝通。」

在如今的年代,外向似乎已經成為一項能力,而不是一種性格。

當然,這不是說,內向者都不善於社交。相反,有部分的內向者在人際關係上的處理,是非常細膩的,而且遠比外向者來得專業。

但是,無論內向者擅不擅長,他們都是發自內心的,不喜歡社交。因為內向者本身,就是靠獨處時來獲取能量,而外向者則是靠群體來獲取能量。

也正是因此,外向者由於與生俱來的優勢,只是本能驅動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而內向者卻要違背自己的天性,強行逼迫自己做那些不情願的事情,才能謀取到平等的機會。

內向的人是真的很吃虧。

-3-

內向的性格既吃虧,又憋屈,是不是該改變呢?這是一個常被談及的問題,也是內向者一直以來就耿耿於懷的問題。

我自己也是個偏內向的人,也曾一度陷入內向所帶來的委屈當中。

由於不樂於也不善於交際,周邊人總說我有種若有若無的疏離感,再加上眉眼寡淡,看起來略顯冷漠。

這就使得很少有人會主動的來與我打交道,而我也不喜主動,最後導致我人際交往的圈子非常局限。

我儘管一度非常苦惱,但時間一久便發現,我的苦惱似乎有些自作多情。因為我從來沒有由於內向而真正失去什麼。

人際關係局限,可我依然有深情厚誼的朋友,雖然人數不多,但好在平淡長久。

雖然偶爾羨慕能夠在交際中如魚得水的人,但放在自己身上,對強迫社交這件事,終究還是不喜歡。

廣結善緣這種事,放在內向者身上大抵都是左右逢源。因為他們真的很難享受這一過程,那樣的交往終歸是不純粹的。

也正是因此,後來我才發現,內向吃虧歸吃虧,可它並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軌跡。

很多時候並不是性格讓人錯失機會,只是你的能力不足以抓住這個機會,或者是你真的不太情願去爭奪這個機會。

其實,「內向性格該不該改變」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與生俱來的事物,我們從來都是替它戴上後天臨摹的虛假面具,以此來遮掩它的內在本質,欺騙自己罷了。

一個內向的人他能夠無限的趨近外向者,主動熱情、外向活潑、善於交際,但卻無法像外向者一樣享受這個過程。

所謂的改變,只是趨利避害的,欺騙大家,也欺騙自己。

-4-

以前做過一張紙質的心理測試,無意間被班上一位活潑開朗的女孩子看到了。

她隨意瞥了幾眼,抬頭咧著牙對我笑,說,「你這是亂選的吧,怎麼會有人在聚會的時候,覺得不舒服呢。」

我笑著搖搖頭,沒有說話。

怎麼會有人在聚會的時候,覺得舒服呢,你才是亂說的吧。

-END-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木子七阿七

木子七阿七:一個花式寵粉的公眾號。

藏著一個普通女大學生滿滿當當的用心。我想跟你分享喜樂,陪你成長,也希望你能見證我的成長。

作者:叄七,我願意在一片質疑聲中,牽起你的手。


推薦閱讀:

TAG:外向 | 內向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