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種高仿幣殺傷力很大
所有文物造假中,古錢幣造假最為普遍。
古錢幣收藏入門門檻兒低,人氣高,招致大批假幣湧入市場,令人防不勝防。
那麼,古錢究竟如何作偽呢?
其實,古幣作偽最主要使用3種方法:
1 翻砂法 2 改刻法 3 嵌補法。
翻砂法
翻砂法是我國古代鑄幣的主要工藝法。
真錢幣流傳至今,表面會產生一層色呈深褐色的包漿,色澤柔和。
圖 | 西王賞功金錢 明
而偽品的鑄造工藝一般比較馬虎,致使錢質疏鬆,讓人感到火氣很重,錢面砂眼和氣孔雖經打磨,但總不及自然磨損而顯得光滑。
古代鑄錢是整箱翻砂模,鑄造出來的錢幣厚薄一致。
而作偽者一般僅雕刻一枚母錢,不是整箱翻砂模,因此,由於母錢的數量和鑄造工藝不一樣,翻鑄出來的錢幣厚薄因變形而不同。
而古代的錢幣在使用時,是用繩索將錢幣串在一起,所以錢穿早已經磨損。
而偽錢的錢穿則方整有棱,留有新銼痕迹。
改刻法
一種是利用流銅進行改刻,流銅本身沒什麼了不起,但在作偽者卻利用流銅進行改刻。
往往被刻成星紋或月紋,也有的則被刻成文字,這些被刻成的星月紋或文字一般位置都不正。
另一種是直接在錢幣表面陰刻文字。
作偽者常常會在錢幣表面刻上一些吉語或意義隱晦的符號、數字和文字,也有的在錢幣邊上或肉上刻上一些花紋圖案。
還有一種是對原有錢文進行改刻。
有的採用將文字鏟去,如將太平天國背聖寶小平錢的「天國」兩字鏟掉,使之成為出譜的橫讀「太平」背「聖寶」。
又如將康熙通寶之「熈」字鏟去第一筆撇劃成簡體字「熙」形,等等。
以上這些改刻的方法,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作偽者為了使改刻的地方不露痕迹,經常會施以假銹,假銹容易剝落,給人一種矯揉造作之感。
嵌補法
古代錢幣常常會因錯范或移范而形成一些比較特殊的版別。
例如合背,這種因鑄造工匠疏忽而形成的版別,一般都要比普通的錢幣為少見,對於收藏者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品種。
作偽者利用這點,或者將兩枚錢幣磨得很薄之後粘合在一起,或者各取錢幣的一半粘合在一起,使之成為少見的合背或面文。
用這種方法造假的錢幣,無論從文字、還是從銹色等方面觀察,似乎與真幣無異。
但輕輕地扔在檯面上或地上,發出的聲音與真正的合背等錢幣相比較,相去甚遠。
10種常見高仿幣
市面上流通最多的10中高仿古錢幣,遇見它們可一定要擦亮眼睛!
1
貨布
貨布是古錢幣鑒定中所見偽品最多的品種之一。
翻砂鑄,比真品略短小,銹色淺浮,在肩部幾乎均有一塊偽做的紅斑。
另外,文字雖然做得很到位,但仍比真品文字稍淺,還有真品邊多有明顯挫痕,這個打磨有明顯現代工具留下的痕迹。
2
乾封泉寶
文字與真品相比稍粗,銅製大多做成白銅,銹薄,有些帶有偽做紅斑,銹沒有層次感。
這類贗品甘肅也有出現,其銹和北坑西夏錢接近,銹軟太浮,放大鏡下其結構無結晶體呈漆粒狀。
3
太和五銖
其錢型大,直徑都在2.6mm左右,銹色單一,基本都是浮土下一層綠銹,有些做得稍好一些的還做成幾枚錢粘在一起剝落後的樣子,很能迷惑人。
銹是經化學處理後後又窖入土內,所用的土是帶膠液狀的,這類贗品最大的破綻是怕遇熱,銹雖牢但遇熱即呈片狀脫落,且銹的氣味冷時無味,遇熱就刺鼻難聞。
4
太貨六銖
文字較真品粗,外郭和內郭較寬,尤其背面內郭寬厚肥大,是其主要破綻。同批所出還有背月文者,不少朋友還當成稀有品種收藏。
5
孝建四銖
錢形較厚,文字較粗,銅製發紅,銹薄刺眼。
同一批出的還有太平百錢,豐貨,直百五銖,直百五銖背為,永通萬國,大泉五百,大泉當千等。
6
隆慶通寶
其幾乎全是清一色的鐵鏽坑包漿,文字稍有些走樣,尤其"寶"字右足較長,還有"通"字的那一點向左轉折長而且生硬,這是其主要破綻。
7
泰和重寶
前些年作偽者採用高精密翻砂而成的泰和重寶,錢體所用為五銖等普通古錢幣熔後銅質,偽銹高溫處理過,通體發紅,很能迷惑人。
8
遼下八品
遼下八品為:
重熙通寶、清寧通寶、咸雍通寶、大康通寶、大安元寶、壽昌元寶、乾統元寶、天慶元寶。
由於遼錢文字大多較淺,所以翻砂後文字多帶隱起,散漫不精,銹色單一,多為通體綠銹,沒有層次感。
9
永安五銖
永安五銖仿品網上很多,主要區別是字體變形,背內郭獃滯,仿藍綠土銹厚且浮,上手不難區別。
10
大觀折十
偽錢鑄成後打磨方式與古時不一樣,錢體的側面往往留有不規則凸起。還有偽錢以真錢為模翻鑄,所以直徑比真錢略小,一般都小於41mm。
現在古玩市場作偽的花樣層出不窮,多掌握些文物基本知識,才能降低「交學費」的風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