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卡爾羅傑斯是誰?他為何被稱為人本主義之父?

卡爾羅傑斯是誰?他為何被稱為人本主義之父?

來自專欄哲學詩畫

人要學會從面具後面走出來,勇敢真實的面對自己。

——卡爾·羅傑斯

卡爾·R·羅傑斯是誰?

(1902-1987)羅傑斯出生在美國1902年1月8日生於美國芝加哥附近的奧克帕克。他的父親是一個土木工程師 ,母親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羅傑斯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四。羅傑斯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宗教氛園濃厚的家庭,父母篤信基督教新教,格守道德。

羅傑斯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人本心理學的創始人。他認為人性本善,有自我實現的發展潛力;他創立的「當事人中心療法」主張心理治療師要有真誠關懷當事人的感情,以人為中心,在真誠和諧的關係中啟發當事人運用自我發展潛力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增強自信心。其哲學心理學思想強調人具備自我調整以恢復心理健康的能力。

羅傑斯1947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56年獲 美國心理學會 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羅傑斯的心理療法在當今歐美各國廣泛流行。他認為這一原理也適用於教師與學生、父母與子女以及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他的影響遍及全世界,而且至今魅力不減。

羅傑斯人本主義思想精華:人的成長和如何成為一個人?

1,學會溝通

我能聽到人的內心世界嗎?我能了解一個朋友的情感世界嗎?我能和對方達到深層的互通和共鳴嗎?我能讓對方明白溝通的心靈感應意義嗎?

以上這些問題或許都是我們在與人溝通過程中遇到的。這種情況在羅傑斯看來,還沒有建立起自我與世界的溝通的自信。

在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化中,話語表達的可能是一種意思,但由於說話的方式或說話的語調的不同就可能暗藏的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意思。

在溝通中,當一個人感受到他被聽懂的時候,不僅從語言上,從表情上就會自然流露,他會有眼神的表達,表情上的感激和喜悅,他的一切在告訴你,他願意繼續溝通和深入,願意為了某些事情去努力改變。他的眼眶濕潤了,感到了那個久違的自己又回來了。每當此時,我們的溝通其實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層面。你也就明白了溝通的深層含義。

2,深度傾聽

羅傑斯認為人際關係的全部重心都是在傾聽尤其是深度傾聽中獲得的。深度傾聽可以讓你獲得一種特殊的滿足,就好像聽到天籟一般,因為你除了能獲得顯而易見的信息,還能獲得超越個人領域的信息。溝通暗藏著適合於任何人的系統的心理規律和心理面向。深度傾聽不僅讓你懂得了別人,也讓你通過某些情感和價值的共鳴觸及到世界的部分真理。

反之,當一個人努力將內心最私密的地方吐露給別人時,對方卻根本沒有理解這個人有多麼絕望,內心有多麼痛苦。當這個人冒險將自己非常私密的內心情感與他人分享時,而對方並沒有接收這個信息,對他的真實內心也並沒有真正理解。這種情況下,當事人會覺得非常受打擊,而且也非常孤獨,無助。因為深度傾聽的各種益處,都沒有在此顯現。這種傾聽是毫無意義的,是失敗的。浪費了雙方的時間和精力。

3,發展獨一無二的自我

羅傑斯認為對於一個人我們無需從外界干預太多,干預過多反而效果不好。在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你最需要做的就是發現這個人的潛能,讓他做他自己。因為一個充滿欣賞和發現而不是佔有和利用的喜愛,會令一個人綻放出他獨一無二的自我,最終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允許他人與你有不同的行為,這本身就能成就了他人的發展。當發現自己在以微妙的方式試圖控制或塑造他人時,我們就應該反省自己,這樣做是否合適,是否對當事人的發展有益。這點在哲學詩畫看來尤其重要,為何中國不能培養出傑出的人才呢?跟我們總想「把他人塑造成和自己一樣的人」這個想法有極大的關係,中國人的基因里缺乏那種創新和自我的意識,太多人總是喜歡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隨大流,怕擔風險。這樣說,也不知道錢老會不會認同。

4,做真實的自己,放手去體驗、經歷和感受

中國哲學傳統里,不管是儒家、道家還是佛教,他們教人成為君子、聖賢,只有這樣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才能悟出人生的真諦。他們把色、聲、香、味、觸,都是看成負面的。佛教是徹底地否定了這些東西。道家也不喜歡這些東西,像《道德經》裡面說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都是把人的本能和感受世界的器官給否定掉了。

但在羅傑斯的心理學中,這些被我們的哲學所否定掉的,他卻重新撿了回來,並從中發現了其中的現實之精華。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中國文化里有一個經常被講的故事:小和尚問老和尚,我什麼時候才算是修行到家了呢?老和尚說,你到街上看到美女,如果做到視而不見,心無雜念,你就可以出山了。這個故事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觀點的體現,即對待美女,對待令你目盲耳聾心亂的事物,要在內心主動加以屏蔽,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完人,一個聖賢。

但羅傑斯不這麼認為,他覺得一方面人是要做君子、聖賢;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認人的本能以及合理的慾望。他的方法是鼓勵人去體驗:小和尚上街看到美女,那就好好欣賞,感受美、欣賞美。欣賞女性的美,這本身有什麼錯呢?又不是叫你破戒去冒犯或騷擾。

羅傑斯認為,人的一生就要放開去體驗、經歷、感受,這樣,人才談得上做自己。不然,一天到晚戴著面具,明明心裡喜歡,而嘴上卻說著各種假話、套話,這就無法做自己了,因為真實這一條你就沒做到。人要學會從面具後面走出來,勇敢真實的面對自己。

羅傑斯的這個理論可以用於生活的方方方面面。比如子女教育、員工的團隊建設、人與人的關係培養、心靈與心靈的溝通等等。它的核心點在於:鼓勵他人說出自己的真實內心感受,然後聆聽、了解,之後再拿出建議、方法、決策。因為只有對方講了真話,你的建議、方法、決策才會有效。否則,你只能是處於雲里霧裡當中,無法抓住問題的實質。

羅傑斯為何被稱為人本主義之父?

卡爾·羅傑斯的過人之處在於,他發現了人身上所具有的但是很多人包括心理學家都沒能發現的潛能,這種能量他稱之為「自我概念」。

羅傑斯認為,個體是完整的有機體的存在,是一切體驗的發源地,且在自我實現傾向的驅使下成長與發展,其結果就是「自我」、「自我概念」的發展、擴充及實現。

自我實現概念和經驗的提出

自我概念和經驗是羅傑斯人格理論中的兩個重要概念。自我包括個體對自身機體的整個知覺、他體驗到的其他所有知覺,體驗到的這些知覺與所處環境中與其他知覺以及整個外部世界發生關係的方式,即個體對個人的特性、人際關係及其價值規範的知覺。

人格由「經驗」和「自我概念」構成,當自我概念與知覺的、內藏的經驗呈現協調一致的狀態時,他便是整合的、真實而適應的人,反之他就會經歷或體驗到人格的不協調狀態。

自我實現概念有兩種:一種是真實的自我,是較符合現實的自我形象;另一種是理想的自我,是一個人期望實現的自我形象。這兩種自我是否和諧與趨近,直接會影響到一個人心理健康的質量。

在羅傑斯那裡,自我概念是在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兒童出生以後,隨著身心的成長,由最初的物我不分、主客不分,到逐漸把自我與環境區分開來,並在語言的幫助下進一步分清了主我和客我。

「無條件積極關注」概念的提出

無條件積極關注是羅傑斯為了解釋人的自我發展機制而創立的心理學概念。它的字面含義是一種沒有價值條件的積極關注體驗,更具體講,當一個人的自我行為不夠理想時,他覺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關懷,這就是無條件積極關注。羅傑斯認為,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在嬰幼兒時期得到無條件積極關注。當母親給予嬰幼兒以慈愛和熱愛而較少注意他們如何行為時,這種滿足也就實現了。在無條件積極關注下,人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而且也就沒有了防禦行為的需要,在自我和現實知覺之間便不會有不一致。因此,這種人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會無拘束地發展一切潛能,達到最終指向的目標,最終成為一個健康人格的人。

健全人格的5個特徵的提出

羅傑斯認為一個健全人格的人要具備以下5個特徵:

(1)經驗的開放性

對一切經驗採取開放態度,個體毫無拘束地體驗所有的情感和經驗,他們不封閉自我。

(2)存在主義的生活方式

對生活有著清新感,生活於存在的每一瞬間,不過多的糾結於過去和將來。遵循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3)信任自己

健康的人格猶如一切資料都程序化了的計算機,並不徒勞地思慮所面臨的每一件事情。但是他們考慮問題是全面的,並且能對行動的過程迅速做出決定。

(4)富有自由感

機能健全的人是「意志自由」的人,他們的決定都是出自個人的意願,而不是受外部的強制或內部的壓抑。他們能享受到生活的個人權力感,相信未來是自己決定的。

(5)高度創造力

這種人富有創造和創新能力,而不是遵循或者消極適應社會和文化傳統。

看完了以上,你對羅傑斯這個人有所了解了吧,你該明白他為何被稱為人本主義之父了嗎?


推薦閱讀: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