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理性與感性的區別與自我認知
1 人贊了文章
我一直就很奇怪一個問題 至少在我的身邊 很多時候對一件事或者一些事物和現象進行反思和自省的大部分是男性 而我所認識的女性中我能肯定當問題出現的時候一般首先考慮自身的情緒問題 即執著於一件事帶來的感受而不是如何能在下一次問題出現時能夠遊刃有餘的應對或者防止它的發生 當我去問一些年齡比我大的人的時候無論男女都會回答這是女人的天性 但是在我觀點裡 我始終認為這應該是關乎人本身成長的精神行為 不關乎性別 即同時站在理性與感性的角度來回顧因果
論語里有 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 可惜現在好像只有一部分的人能夠做到自省 大多數人一般只要不涉及核心利益都會以一句對不起來了事 然後繼續自己的生活 而在我的生活中這些人一般為女性 可能會有人說我性別歧視 但是有一個常見的事實便是在中國一對年輕的男女之間如果產生了矛盾 基本都是男方必須退讓 隨之加上一句女人是不講道理的來終結話題 站在性別的角度上來說這是女性自己為自己扣上了有顏色的帽子 站在人的角度上來說就和小孩子哭鬧時仗著年齡幼小沒有太大的區別 奇怪的是很多人都默認了這種交流方式稱為愛你就包容你 從性別上來說 的的確確存在男性更依靠理性思考 女性更依靠感性思考這個天性 我在想這可能就是大家對這種觀點一定程度認可並把一些人分類為直男的原因 我為什麼會覺得奇怪呢 因為我認為感性和感受並不是相同的
在我的映像里幾乎所有人對理性和感性的區別都有著一定的認知 遵從於理性的人更加在乎結果 遵從於感性的人更加在乎過程與體驗 而男性依靠理性的占多數 女性依靠感性的占多數 所以男生大都在乎做成了什麼 而女生在乎體驗到了什麼 理性自然是容易區分的 只要不帶感情的描述客觀事實就好 可惜的是感性卻很難以被人察覺到真相以至於女孩認為感受即為感性 而從潛意識裡接受了自己的想法與行為 忘乎了邁向成熟的本質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客觀事實 在我看來理性是將自己帶入事物的角度對客觀事實進行理解 感性是從自身的角度對客觀事實進行理解 前者大多數時候是在對可能發生的事件進行客觀的分析 一旦發現客觀事實與之相符就會帶來精神上的快感 是神經活動本身帶來的愉悅感 後者則是對客觀事實造成的對自身和環境造成的影響通過記憶來進行分析從而判斷是否產生快感 這種快感的產生有些時候並不能自控 受環境和自身的雙重影響 為什麼說感性和感受並不一樣呢? 區別來源於分析 就像前文所說的一樣理性與感性都是對客觀事實的理解 要理解一件新的事物則需要分析 而感受不需要理解與分析 不需要通過自我意識來判斷 通過潛意識即可 舉一個小小的例子 某個人第一次吃臭豆腐 當他看到臭豆腐的第一眼 眼睛鼻子傳遞的信息就在告訴他不要吃 這便是感受 記憶告訴我們發黑而且臭的食物是不能吃的 但是他看到旁邊的許多人吃的很香並且告訴他很好吃 這事他在想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在吃這種發黑而且臭的東西 難道真的很好吃? 於是他吃了第一口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 感性的思考很多時候甚至是用來否認感受的方式 或者可以說是用來確認或者否認記憶的方式
這樣看來順序就很明顯了 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 克服困難的思考方式則變為了 首先通過記憶來感受 通過理性判斷客觀事實 然後用過感性來修正記憶 如果下一次碰到了同一個困難就能很輕鬆的解決 這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成長 所謂的處事能力 所謂的靈活應變 只不過它們可能各占的比例不同 處事能力差的人可能更依靠感覺 犯同樣錯誤的人可能更依靠理性 只有真正跨過了難關的人才可能是更依賴感性
我寫這篇文章的意思其實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更加理解自身的思考方式 同時注意到學習的知識的價值與意義 這其實也是一種對人的自身能力的開發 所以無論男女如果一個人只在乎感受和與之伴隨的情緒 拒絕理解 更多的選擇保護自我意識的話 其實是封閉了自己的成長道路 封閉了自己獲取新能力的途徑 當然也有可能是那個人當時體力不足表現出來很差 需要從相處時間長來判斷 我真的很不喜歡的就是只把在乎自身感受作為成長的方式的人 這是十分狹隘的認知方式 而狹隘必定伴隨的自私與貪婪 我認為成長的核心始終是自我感受 理性 感性 三者根據客觀事實達到的平衡 希望這篇文章對迷茫的你有著些許幫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