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自己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自己

終其一生

我們都在尋找自己

還有世界上的可能存在的 另一個自己

孤獨像是洪水猛獸 很難去享受 怕被它吞噬

這一生我們都在努力學習和自己和平相處

去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

這一生 我想要愛 想要夢想

這一年我不到20歲 我覺得什麼都奈何不了我 我有一身的生猛和鮮活 我有無所畏懼的動力

只是年輕也有很多的無奈 太年輕了 什麼都沒經歷過 什麼都很好奇都想去嘗試 很貪心

可畢竟時間精力有限

也不知道究竟自己擅長什麼 喜歡什麼

該怎樣面對長長的人生路

「那一年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的時候還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以為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都錘不了我。」

嗯 在我被錘得頭破血流之前 還是想拚命去體驗

即使有一天我也會癟下去 癱在輪椅里

至少我還有可以拿來回憶的東西

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在票圈分享的一些小心情。

很久沒有一部電影可以讓我思考這麼久,可以讓我感受到被治癒的感覺。

為什麼看電影呢,大概是因為,電影也是我們尋找自我,尋找愛,尋找一切生命的熱情和無限可能性的方式。

好的電影,讓我們試著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人生,思考這個社會,也思考我們自己。

或者,讓我們相信,愛和希望的存在,讓我們看到堅持下去的意義。

《瑪麗和馬克思》很好地將兩者相結合。

它告訴我們,要接受自己,要愛自己,也讓我們相信,愛和希望的意義。

《瑪麗和馬克思》,講述了一對年齡差巨大的跨國筆友間的故事。

前方劇透預警


瑪麗是八歲的瑪麗。瑪麗是黯淡的,醜醜的,自卑的,敏感的。沒有這個年紀該有的天真活潑,無所顧慮。因為額頭上醜陋的胎記而被欺負,被嘲笑。沒有朋友,沒有愛,甚至也沒有爸爸媽媽的重視。爸爸喜歡宅在倉庫里研究死鳥標本,媽媽喜歡喝酒,還有偷竊。僅有的朋友是一隻被爸爸撿回來的雞。這樣無處安放的自卑,許許多多委屈的心事,日積月累讓她快要透不過氣。

馬克思是四十多歲的馬克思。中年男人,肥胖,沒有過性生活,喜歡讀書和多管閑事,唯一的朋友是自己幻想出來的。患有焦慮症,靠暴飲暴食緩解壓力。人生只有三個目標,friend,noblets,chocolate。

看似毫無交集的兩個人,因為信而聯繫在了一起。

瑪麗的媽媽去郵局偷信封,瑪麗無聊,開始翻通訊錄。媽媽被發現之後拉著瑪麗狂奔,瑪麗不小心撕下了通信錄上的一小頁紙。

於是她寫下了第一封信,寄給一個陌生人。

字裡行間都是一個小女孩對世界滿滿的好奇心。「美國人是從可樂罐里被發現的嗎?」

這樣令人忍俊不禁的問題啊。大人們才不會認真回答這樣的問題。

可是馬克思認認真真回答了她。

「美國人不是從可樂罐里被發現的。美國人是從修女或者猶太祭司下的蛋里孵出來的。」

友誼從此開始。

此後所有的疑問都會得到認真的回應。

他們的友誼,跌跌撞撞,都曾給彼此帶來希望,卻同樣都曾帶來痛苦。

同樣都使他們抑鬱過,焦慮過。

卻同樣,都是他們在這世間所擁有的,唯一一份牽掛,和溫暖。

故事的最後,瑪麗終於來紐約找馬克思,卻發現他躺在搖椅上,再也無法回應她。

抬起頭來,她看見鏡子上那張自畫像,那張她八歲時,小心翼翼劃給筆友的畫,她好像看見,很多很多年前,那個自卑敏感,卻又無時無刻不在渴望愛的自己。

仰起頭,她看見一整面貼滿她信件的牆,頓時,淚如雨下。

原來漫漫塵世中,還有一個人,這樣惦記著她,小心翼翼地珍藏著她所有的回應。

這部電影最最讓我感動的部分就是馬克思給瑪麗的最後一封信。

The reason i forgive you is because you are not perfect.

  You are imperfect,and so am i.

  All humans are imperfect,even the man outside my apartment who litters.

  When i was young,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Dr Bernard Hazelhof said if i was on a desert island then i would have to get used to my own company – just me and the coconuts.

  He said i would have to accept myself,my warts and all,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warts.

  They are a part of us an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m.

  We can,however,choose our friends and i am glad i have chosen you.

  Dr Bernard Hazelhof also said the everyone』s lives and are like a very long sidewalk.

  Some are well paved.

  Others,like mine,have cracks,banana skins and cigarette butts.

  Your sidewalk is like mine but probably not as many cracks.

  Hopefully,one day our sidewalks will meet and we can share a can of condensed milk.

  You are my best friend.

  You are my only friend.

他們,終於,與這個世界,溫柔和解。年少的時候,大家都渾身是刺兒,看什麼都不順眼,看自己也是。沮喪頹廢,說到底不過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卻又無力改變。可是,我們總要承認,沒有人是完美的,總有一天,我們也要學會擁抱自己,向自己妥協。我們渴望朋友,渴望愛情,是因為渴望得到認可,渴望所有的疑問、祈求都能得到回應。

可是在得到回應之前,我們必須學會接受自己。

接受孤獨,學會與他和諧相處,即使並不享受。

也許,你所渴望的珍視,你所渴望的愛情,你所渴望的一切,會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得到回應。

以後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敏感自卑擰巴的小情緒,都會被理解,被包容。

你也會有一個願意理解你的平凡,原諒你的不完美的朋友。

在此之前,你要先愛你自己。

We are all slightly battered, broken creatures, huddling in the corner, eager for love. Before the light comes, all you have to do is accept yourself, and wait.

Someday, hopefully, your light will come and your world will be lightened.

Dont give up hope.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生命的意義 | 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