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看產品的專業化方法,去判斷你的相親對象/男女朋友
來自專欄產品經理PM的點滴成長記錄
本文內容摘自:梁寧·產品思維30講:案例:用戶體驗與結婚教練
看一個人,從外到內,5個層次:
感知層:
一個人的身材、相貌、說話的口音、穿衣服的搭配,是一個人的感知層。
角色框架層: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角色里,並且被角色馴化。我們知道哪些東西,都會被你的角色所控制。
基於表面的感知,基於角色化地接觸,都是非常淺層的關係。
如果你和別人在角色扮演里對接,你就會被牢牢地捆綁在設定的角色中。
兩個人只是角色的對接關係,是沒有辦法達到彼此的深入了解和深層關係的。
資源結構層:
包括一個人的財富資源、人脈資源、精神資源、精神結構,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其實大概在很多時刻,很多人都會處在同一個角色里,比如說我們都曾經是學生。但是接下來,因為每個人的資源不一樣,大家的精神資源不一樣,出身背景、家庭的人脈資源不一樣等等。資源結構會推動每個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一個人的內核,就是他的存在感。
人的能力圈:
如果一個人的存在感滿足了,其實他的能力圈就不會再擴充了。
他對自己的存在感的定義,是一個人的內核:
他對他自己為什麼而存在,到底是怎麼感知的。什麼狀態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什麼時候他讓他不爽或煩躁?
存在感之於人就好像生存之於動物一樣,是觸發情緒和推動行動的開關。
觀察一個動物,它的狀態、情緒,其實都是關乎它的生存需求是不是被滿足。
對存在感的尋求,以及不安全感,也在驅動男人、女人思前想後、廢寢忘食、找人找事找錢,去滿足自己,去確認自己的存在感。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適配另一個人的成熟產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個人能夠持續讓自己變化的內在的動力。
然後在漫長的不確定的未來里,明確你們兩個人是不是能夠一起擁抱不確定,擁抱變化。在變化中變得成熟,彼此適配。
那這個人對自己的存在感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自我設定和感知,他對自己的能力圈的建設和經營,他對自己的資源的建設和管理才是更重要的。
謝謝大家動動手指幫我點贊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