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工作有前途嗎?一個翻譯工作者的國際翻譯日感言

翻譯工作有前途嗎?一個翻譯工作者的國際翻譯日感言

來自專欄西班牙 7 up2 人贊了文章

作為一個被讀博耽誤了的翻譯,年初寫過一篇翻譯從業史自述,借國際翻譯日這種販賣情懷的契機,談談最近半年對這行的新體會。

科普:國際翻譯日的由來

9月30日,是一個翻譯工作者的忌日。當然啦,並不是隨便哪個翻譯的忌日都能被定為國際翻譯日的。這一天是聖傑羅姆的忌日。傑羅姆是誰?傑羅姆是受教皇委託最早把《聖經》從希臘文和希伯來文譯成拉丁文的翻譯,按照現在的說法,傑羅姆是個多語種官方翻譯。

此外,傑羅姆也被尊為翻譯工作者的守護神。百度百科說國際翻譯日是傑羅姆的生日,我查了不同的信息源,百度錯了。

不過,百度百科本來就是網友自發編輯,錯了也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也算是知識分享有利有弊的體現,好處是科普惠民;不好是門檻低,良莠不齊,筒子們把自個的革命發家史寫寫發到百度百科,審核通過後你也是有百度詞條的人了。

回到翻譯的話題。

經常有人問我關於翻譯的各類問題,翻譯資格證怎麼考、在哪找翻譯類的工作,前幾天還有小夥伴問翻譯技巧。

你們的「十萬個為什麼」啟發了我,像我這麼樂於知識分享,以科普為己任的人,如果不做翻譯的話,還是做老師或新聞工作者比較合適。畢竟做生意要懂得守好自個的商業機密、核心技術。

翻譯工作有前途嗎?

差不多9前年,我大學老師,想當年查韋斯訪華的時候給查韋斯當過翻譯的人,大三的課瞬間少了很多,大家紛紛開始做各種各樣的跟西班牙語相關的兼職。大部分是筆譯,我們老師當時說:「你們現在做點筆譯很好,但是10年後如果還在做翻譯就比較失敗。」

我當時給自己的心理暗示就是不能做一輩子的翻譯。我們有多麼怕失敗!奔騰向前的中國社會,每個個體都對失敗有著深深的恐懼,生怕被成功的大軍遠遠拋在後面。

做翻譯是一種失敗?竊以為,還是要看你如何定義失敗。

一晃十年,身邊的小夥伴也有看過了花花世界,回歸電腦桌前一邊帶娃一邊做翻譯賺奶粉錢的。

失敗嗎?如果說這是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貌似是有些失敗。但是如果理解為,每天省下擠公交地鐵等車的兩個小時,工作的同時全勤出席娃的成長,還失敗嗎?

我看未必!對比《巴黎,我愛你》里那個把自己的寶寶送到便宜的育兒所,給精英家庭的孩子唱著兒歌惦記著自己孩子的年輕媽媽,做翻譯還是挺從容的。

《巴黎,我愛你》里最喜歡的一個短片,什麼都沒說,卻什麼都說了。

雖說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各種各樣的彎路才是探尋自我價值,為生命賦予意義的過程。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被讀書耽誤了的翻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自己在家接各種各樣的口譯筆譯,足矣賺一份在普通人看來比較體面的收入。有幾家固定合作的翻譯公司,做不完的筆譯就分給同學,沿著那條路走下去最終怎樣,尚未可知。

我老媽當時敏銳地感覺,我一直悶在家裡敲鍵盤做翻譯不接觸社會,長此以往,也不是個事兒。她老人家說:「你一定要出國看看,哪怕你去西班牙讀個研究生,畢業回來還是像現在這樣在家做翻譯也比哪也不去,一直這樣做翻譯好。」

她老人家「陰謀」得逞了。走得太遠,以至於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出發。

至於那個多年把翻譯工作定義為失敗的老師,幾年前我曾在馬德里街頭跟他偶遇,他當時在讀博並且是帶著學生出國交流的領隊,現在似乎開了公司做留學中介。人生中第三次「他鄉遇故知」,就是這麼能碰。

拋去成功學不談,個人觀點,筆譯一直是人生的B計劃。口譯倒是極好的,來錢快、見世面,以此為契機有無限可能。比如,活在朋友圈裡的一個西語翻譯,妹紙全職工作了幾年後,自己接活,甚至跟老爸做起了地接旅遊。這個模式就不錯,家庭小作坊說不定哪天就發展壯大了。

最近幾年,人工智慧的發展讓大家對翻譯行業的前景更是擔憂。科大訊飛來西班牙時,聽過他們的講座,回來還心潮澎湃的寫了推送人工智慧搶了翻譯的飯碗怎麼辦。然而,最近翻譯圈比較流行的一個梗是科大訊飛啪啪打臉,AI同傳造假事件,了解下。

最後再談談對外派拉美的認識。

大學班裡32個人,25個外派過拉美。畢業7年來,從人人網、fb、QQ空間到微信朋友圈,放眼望去,滿眼都是外派,說一下七年的間接認識,主要是西班牙語專業的畢業生。

1. 在拉美期間的工作狀態。學西語的外派拉美一般就是:工程翻譯和外貿銷售,我有同學也在工程上做過行政。我同學大部分都是國企或者央企派到項目上做翻譯,用他們的話說「你就是別人的一張嘴,吃喝拉撒睡都得找你。」項目上忙的時候加班加點,閑的時候無所事事。好幾個人講過被搶劫的經歷,有幾個還是持槍搶劫,搶劫一般委內居多。有人下過礦井、有人深入過熱帶雨林,跟業主撕逼是家常便飯,應付當地工人的罷工啥的也是有的,姑娘們還要穿得像個漢子防著項目領導或者合作方。。。

當然,他們也說過當地人的熱情,自然風光的優美,環境的宜人。有個同學有一年休完年假,到北京的公司總部等著辦出國手續,被北京的霾給熏的,見了公司簽證負責人就說「大哥,求求你趕緊把我派出去吧。。。」

工程上的小夥伴很多都說是在混日子,做外貿的似乎在看到了國際貿易的巨額利潤之後都開始苦練外貿技能。做工程的也想往外貿口轉,然而並沒那麼簡單,這個後面再說。

2. 收入。2011年畢業的時候,外派的同學多是去的國企,年薪12-14k左右,一般半年回國休假一個月,有的一年一回,公司包食宿往返機票。工作兩三年後,有人跳槽去了央企,類似的工作年薪20k。他們告訴我,跟對項目很重要,效益好的項目發獎金就多。畢業7年,外派的同學早都買了房子和車,一般是在家附近的二三線城市,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初步完成了財富的原始積累。整體上,比多數同齡的其他專業本科生快了一大步。

當地通常都比較落後,當然也可以樂觀的說是原生態。

水果還是熱帶的好吃。

3. 駐外久了面臨的問題。據我觀察,第一,駐外久了,如果回國,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職業轉型的問題(換言之,回國幹什麼?)。回國到原單位上班,賺著駐外工資的零頭,心裡總不是滋味。跳槽,同類公司看重的是你多年的駐外經驗,簽了合同直接派出去獨當一面,多方便、多省心。換行業,前面提過,工程上的小夥伴回國後紛紛想往外貿行業轉型,而外貿公司則更傾向招一個剛畢業的小鮮肉,一張白紙,可塑性強。當老師,大學西語專業很多都要求博士學歷了,於是很多人開始考慮到西班牙留學,鍍鍍金再轉行。第二,駐外很孤獨,也容易跟國內社會脫節。很多公司的幫派劃分是按照之前駐外的項目來的(我說清楚沒?)。第三,再出國,年齡大了,體力受不了。切不說別的,從國內到拉美的航班,通常要在歐洲轉機,前前後後3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很累不說,有人還親歷過飛機上的氧氣罩落到眼前,所幸有驚無險。

學過西班牙語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拉美情節。然情懷畢竟是情懷。

願我們終不再焦慮。

weixin.qq.com/r/tTjl-Z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翻譯 | 西班牙語 | 外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