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丨都窮到吃土了還瘋狂剁手,你可能真的有……病
10-14
研究丨都窮到吃土了還瘋狂剁手,你可能真的有……病
每到月底信用卡出賬單的時候,就只能摸著癟癟的錢包告訴自己已經成佛,下月吃土。購物軟體卸了又裝,窮到吃土還要瘋狂剁手,誰來拯救我的錢包!其實這是很多現代人都會出現的行為,強迫型消費。強迫型消費,簡單地說就是出現了消費強迫症。這些強迫型購物者的內心有一股無法抑制的強大衝動,逼著他們反覆購買,大把花錢。就算沒錢可花,或者買到的東西全無用處,他們也止不住那雙購物的手。表面上,還以為是自制力差,但實際上卻可能是一種神經性強迫症,與精神極度痛苦相關。
在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論里,衣食住行本是五個層次中最底層的生理需求。而強迫型購物者會混淆「需求」和「慾望」的區別,把「我想要」變成了一種最基本的「我需要」,從而讓購物變成了日常生活中跟吃喝拉撒一樣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當這種對購物的狂熱達到一定程度時,購物者只關互購物本身,甚至連自己買的是什麼也不重要了。有研究顯示,強迫型消費已經感染了發達國家近 5% 的成人群體,低收入的年輕女性受害尤甚。而且這一疾病的發病率還在上升。可見這種情況是真病了……
出現強迫型消費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幾種。完美主義擁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總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更完美。於是他們希望通過購買商品來定義自己的形象。從小受到漠視的人,也可能希望通過消費來炫耀自己,贏得他人的尊重,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感受到焦慮,所以總希望能通過購物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他們也容易通過購物來產生一種「自己對生活有掌控能力」的感受。孤獨
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和 Lily 一樣,有輕度的強迫型消費癥狀呢?下面這個量表,可以幫助你們做一個簡單的自查。給以下情況打分,1 代表非常不符合,7 代表非常符合,4 代表沒有明顯的符合或不符合。1. 我家裡還有自己購買的未開封商品2. 身邊的人認為我是一個購物狂3. 我生活的中心就是買買買4. 我認為自己是衝動購買者5. 我會買自己用不到的東西6. 我經常買計劃外的東西
6 人贊了文章
一年總有那麼三百多天,想要伸出罪惡的雙手,點開那幾個罪惡的網站,然後開始......
一開始,只是出於「我想要」而購買。想要美美噠,所以買衣服買化妝品。想要酷酷噠,所以買科技新品。想要增加內涵,所以買一堆回來就落灰的書……但是自從我發現買東西能解壓還不長胖之後,我就沒法收住我罪惡的雙手了!
分手了,買買買一陣之後暫時忘了不快;工作壓力大了,買買買之後緩解了壓力;無聊了沒事幹,逛逛某寶又是一陣買買買…買東西倒是爽了一時。只是買過之後,Lily 我成為了真正四大皆空的佛系青年。錢包,空,銀行卡,空,支付寶,空,微信零錢包,空。孤獨的人也可能轉化成強迫型消費者。這是因為當你空虛寂寞冷的時候,商場明亮的燈光,琳琅滿目的裝飾,都會給你帶來愉悅的刺激。而購物的時候與他人產生的接觸,可能會讓孤獨的人感受到自己與世界產生聯繫,似乎能緩解一下孤獨的感受。
綜合型強迫症有研究發現不少男性的強迫型消費與性上癮等強迫症並發,屬於一種綜合的神經型強迫症。說白了,強迫型消費疾病都是從心病開始的。購物可以成為自我定義、自我表達、創造力甚至療愈的源泉。你越多地使用購物來填補內心的空虛、控制你的感受、修復你的情緒、或追求一個「完美」形象,你就越有可能需要仔細關注這種行為可能為你帶來什麼、讓你付出什麼代價、你是否需要幫助。將 6 個問題的得分相加,如果總和大於等於 25,你可能是一個「強迫型購買者」。
如果你是強迫型購買者,並且已經嚴重到影響你的生活。建議去醫院諮詢專業的醫生尋求治療。當然了,也歡迎熱愛買買買的你參與到我們的有獎「剁手研究」調研中來,讓我們一起研究強迫型購買這個現象吧。登錄 - WeGene 微基因 - 專註個人基因組檢測與分析
這次的研究所還有抽獎活動哦。
參考[1] Cristiana Nicoli de Mattos,1, Hyoun S. Kim,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 Assessment of Demographic and 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 Plos One. 2016; 11(12)[2] Maccarrone - Eaglen, A., & Schofield, P. (2018). A Cross - cultural and cross - gender analysis of compulsive buying behaviour』s core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 42(1)[3] Men, women have similar rates of compulsive buying, Stanford study shows, Stanford Medicine, Sep 30 2006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