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一場有關「取捨」的修行
來自專欄蒙漢岳21 人贊了文章
我曾經問我的好朋友徐迅君:
「為什麼我做不出老外那樣簡潔精確的設計?」她告訴我說:很簡單,你和他的取捨不一樣。
part 1 加法
不知道你們是否和我一樣,總覺得自己的設計還可以做的更簡潔、更精確、更大膽。也總會暗下決心,下個項目一定要大膽一點,簡潔一點。
但是一有項目,我還是會按捺不住的往上做加法,彷彿東西少了甲方不給錢似的。
我們公司的設計師往往也有剋制不住的做加法的衝動。有時候,遇到特別喜歡的幾個參考案例,恨不得一股腦的全用在自己的設計里,乃至一個空間里,有兩種語言在衝突,我們也捨不得放棄任何一個,只能吃力的勸架。
當我看到同事有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就會下決心幹掉一個,把設計師從語言的糾結里解放出來。
我們公司的重點項目,我必親自過手,所以當我自己遇到這種糾結時,往往沒有人能救我。只能等相隔一段時間後,比如,開始審核項目的施工圖了,我對自己的設計有了出離心,這才下得去手,於是做減法、改設計、改圖。
part 2 直覺
電影《芳華》中有個情節,男主的小部隊在戰場上遭遇伏擊,在那種危機下,任何一個正常人的表現都會是:慌亂和躲避。 但是男主有心尋死,反而鎮靜下來,一邊組織戰友救助傷員,一邊向敵人的陣地突擊,於是扭轉戰局,成為戰鬥英雄。
後來我看到美國海豹突擊隊的戰鬥手冊中也講:遇到敵人伏擊時,不要逃跑或慌亂,而是應該迅速組織火力向敵人突擊。
因為任何逃跑,慌亂的應激反應,都是敵人所期望的,只有突擊才能打破敵人預期,掌握主動,降低損失。
你看,這種情況下士兵如果遵從自己的直覺,自己的應激反應,反而會深陷被動,只有克服直覺反應才能轉敗為勝。
再比如,我們正常人前進或後退,都是左右腳輪替,就像我們走路一樣。
但是拳擊手的步伐訓練卻要求拳手前進時,前腳向前移動,後腳跟上。後退時,後腳先向後移動,前腳再跟上後撤,絕不能像走路那樣,出現雙腿交叉輪替,因為只有這樣才會讓拳手始終保持重心,即使移動中也不容易被擊倒。
你看,拳擊的專業訓練就是讓你放棄你的直覺本能,然後把後天的刻意練習修鍊成本能,修鍊成第一反應。
大多數時候,我們和驚慌的士兵以及打鬥中不注意保持重心的普通人一樣,我們在設計上的直覺反應是做加法,從來不是做減法。
且不用說立面裝飾符號,就連開平面我們也會不自覺的做加法。
比如,我一個設計師朋友,買了一套300多平米的房子,自己動手設計,把自己能想到的功能都摞到了房子里,即使有些功能很牽強,但也加上了,最後整個房子看起來像是鴿子籠組合,我們幾個朋友一起幫他參謀,委婉的說這個設計挺好,功能強大,但是沒有大宅特有的空間舒適度.......
你看,即使經驗豐富的設計師面對自己的時候也很難克服做加法的本能。
part 3 裝修
作為設計師,我很得意於自己的直覺或者說感性,因為我可以依靠自己的直覺做出設計,實踐美學,但是,我很多時候從沒有審視過自己的直覺。
比如,我就從來沒有審視過自己做加法的直覺。
多年來,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
我做設計的第一直覺是做加法。
我想,這個未加以審視的直覺習慣來自於我的教育,雖然我所學習的專業叫環境藝術設計,但是本質上我學到的心智模型還是:裝修。
真遺憾,設計並不是裝修。
之前我們說過:設計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關於設計解決問題,可點擊閱讀我的文章《怎樣才能先收他一個億的設計費?》)
那裝修的本質呢?
裝修的本質是:往各種「面」上呼(貼)板子,凹造型。
好吧,雖然我能坐在這和你侃侃而談的說設計,但是我的設計習慣還是傾向於做裝修。
part 4 取捨
以前的文章中講過,幾乎所有的專業訓練,都是反直覺的訓練。(關於微觀感知,可點擊閱讀我的文章《好設計師總能在常人所忽略的地方,建立精妙的察覺和體驗》)
也就是說,專業訓練是把你從普通人的應激反應里解放出來,重新構建新的直覺反應。
設計這門專業也一樣。
我從事這個行業十多年後,才發現自己對設計直覺的訓練一直聚焦在「取」上,從未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舍」。
我總是建議我們公司的設計師多看建築模型,因為要做出這種有粗糲手感的建築模型,其基本操作是減法,是先高度概括,忽略不重要的細節。這個很像做石雕,要鑿去不要的部分,才能露出有用的部分,要先舍而後取,以舍為取。
而這和做裝修的加法邏輯剛好相反,裝修是在一個面上不斷的加,是取而不舍。
我想正因為有這種「取捨」上的對抗,才能讓設計師弱化自己的加法衝動,展開反思。
當然這僅是「術」層面上的改善,我們還是要通過不斷的刻意練習,來構建出自己新的取捨系統,直到這個新取捨變成新的直覺反應。
再比如,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段,解讀大師案例的直播課程,且不說有些牽強附會,關鍵是老師的解讀,還是停留在關注裝修,關注「加法」上。
我想,大師有價值的地方不但是大師「取」了什麼,更是大師「舍」了什麼。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金岳霖會說 「於無字處讀書」 的原因。
本質上金岳霖是要你關注作者取捨的系統。他要你不但關注作者在書上說了什麼,還要關注作者在書上沒說什麼。
綜上所述,我們最應該學習的,不是大師的表象,甚至不單單是大師的取或舍,而是大師整個的「取捨」系統,因為是取捨系統造就了你和大師的雲泥之別。
設計是道場,有所為,有所不為。
取捨真功夫,取有道,舍亦有道。
其他我的關於學習大師的文章鏈接:
1、《大師也是分級的,看看你自己有可能成為哪個級別的大師?》
2、《教你抱大師大腿的正確姿勢!》
3、《為什麼你在二三線城市很難成為設計大師》
4、《從設計屌絲到設計大師的學習方法》
「
最後,很高興能和以下這573位支持我的小夥伴一起成長,我為你們而寫,謝謝你們。
支持並承諾轉發的573位小夥伴:
(如果你也想加我個人微信號,為我點贊,請閱讀《進來,告訴你一個關於蒙漢岳的秘密》文中有遊戲規則說明,以及我的個人微信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