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的人,30歲了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為什麼有的人,30歲了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來自專欄【維小維生素】 職場、財商、個人成長5 人贊了文章

一個離職護士的自白

掐指一算,算上實習,我已經在三甲醫院待了4年。

4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足以讓我對工作內容了如指掌。

醫院有醫院的好處,雖然沒有節假日,雖然經常夜班,雖然有各種大小考試,雖然有各種嚴格卻沒有必要的制度,雖然在醫院見慣生死會有強烈的厭世感或惜命感……

但是,它安穩啊。用我媽的話來說:「女孩子嘛,在醫院,安穩,只要不出大差錯,也不會有人辭退你,相當於鐵飯碗。」

最好的地方在於,周圍的人都是學醫的,如果你跟醫生關係好的話,都不用挂號,直接就能來個體格檢查。

而且,每當完成搶救,我就會有很強烈的成就感。

《人間世》第一季,上海瑞金醫院某醫生表示,救死扶傷的使命感可能是,現在唯一支持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可是某一天,我正在戴著手套,鋪著今天的第8張病人床,一個念頭閃過:「這不對啊。」

忍著受不了的腰痛,鋪著我不喜歡的床,面對一眼望到頭的未來——這數十年里,可能有無數的床等著我鋪。那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我還有什麼夢想嗎?

我們倍感焦慮,無非是無法直面恐懼

我想起了汪峰。他常常問:告訴我,你的夢想是什麼?

妥妥的情懷專家。然而,這年代,情懷是給人恥笑的對象。情懷能當飯吃么?不能,只有錢可以。

《獵場》中鄭秋冬曾經頹廢地表示:「努力多年,終於,夢想化成了泡影。」

論夢想的正確打開方式,鄭秋冬這怕是最失敗的方法。

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關係式,說的是夢想的高級玩法:

興趣的玩法是:興趣→能力;

工作的玩法是:已有能力→收益;

夢想的玩法是:興趣→能力→收益;

如上,是夢想的正解。

我羨慕地看著,成功者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還賺得盆滿缽滿,妥妥的人生贏家。

他們永遠是他們,而我,只有不敢直面的焦慮,還有如影隨形的中年危機,以及生活的一地雞毛。我們依然是自認為很失敗的我們。

羨慕著別人的生活和夢想,卻不敢成為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有被現實裹挾的恐懼,被壓力支配的怯懦。唯獨沒有,為夢想中的生活擊破圍城的勇氣。

這真切地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30歲了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還想繼續每天花80%的時間做鋪床這件事嗎?當然不想,所以,我開始思考辭職的問題。

這個時候,我看到了一本書《去當你想當的任何人吧!》,作者是伊麗莎白.吉爾伯特,看完之後,我的頭腦一下子清醒了——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我沒有為我的恐懼騰出空間。

中國人比較喜歡循規蹈矩,既想一生平安走完上學、工作、養老三段式人生,又怕就這樣走完了一點浪花都沒有。

既恐懼變化,又恐懼一成不變,就是重若千斤的矛盾枷鎖。這鎖裡面,嚴嚴實實,根本就沒有一個恰當的思維空間,甚至,我們不願意直面自己那些不堪一擊的弱點。

我們始終想站在現有收割點之上,放不下任何變化裡面虛弱而慌張的可能性。

看完這本書,我重新給自己找到了定位。我鄭重地,向護長遞交了辭職信。

你的體內有一個藏寶箱,依靠勇氣去挖掘

作者伊麗莎白.吉爾伯特一針見血地說:

每個人體內都是一隻能行走的藏寶箱。宇宙將奇珍異寶深埋在我們體內,然後在一旁,饒有興趣地看著我們能否挖出這些寶藏。

你能,還是不能?只有你自己知道。

因為選擇值不值,關鍵在於你對世界還有多大的好奇心。

知乎上有位網友提了一個問題:一個有十年工作經歷的銷售經理告誡說:職場需要熬。

職場真的需要「熬」嗎?

有一個高贊的精闢回答:所以十年了,他也只是銷售經理。

看到這個回答的時候,我想起一個叫傑克.吉爾伯特的詩人。

他是個美國人,年輕的時候是一個鋼鐵工人。本來,安安分分當一個鋼鐵工人,在美國匹茲堡這樣一座工業城市,一定會有立足之地。

然而,偏偏他就像《中國詩詞大會》裡面奪冠的外賣小哥雷海為,偷偷在茫茫紅塵中寫著出塵脫俗的詩。

這寫寫詩自娛自樂也沒關係,關鍵是,他紅了!紅得一塌糊塗!

他上台表演,還上《時尚》雜誌,因為顏值太高了,人們形容他「英俊瀟洒、熱情性感、儀錶堂堂、風流倜儻」,簡直是知名帥哥湯姆·克魯斯來了也要慚愧地反省一下。

本來,按照現在的流量原則,這時候他應該開微博,開公眾號,接廣告,拍雜誌,出商演,能賺一點是一點。

但是,他真的不是一個流量小生,他是一個詩人。大詩人選擇了,把屌絲逆襲的真人示範,寫成了急流勇退的腳本。

在最紅的時候,他選擇了消失,一走20年,躲在希臘山頂的一個牧羊人小屋裡任由世人把他遺忘。

垂暮之年,他回到了美國。待在一個小城市的大學裡面擔任助教。

在那個他的名聲早已沉寂的時代,他終於說出當初選擇的原因: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勇氣,有勇氣挖掘出這個世界的多彩。否則,他的人生註定是渺小的。

傑克的認知是這樣的:出名之後的人生路線,人人皆知。名利加身,身不由己,出個門都被人偷拍,寫詩和探索世界變成一種奢望……

我佩服這個詩人的遠見。

關於是不是要改變,是不是要屈服於一成不變的路線——他用一生,給了我們選擇的答案。

於小戈曾經說過一句,我特別欣賞:能力以內,我只要最好。不求最好,只求比昨天好。

所以,想要最好的,只有靠自己出手。難道還等國家給你分配嗎?

如果你的人生是了日復一日的加班,領著永遠像一潭死水的死工資;

你周圍的人永遠聊著同樣的話題,不是隔壁家的狗發情了,就是自己家的小孩送不上幼兒園;

當你最不屑的人靠拍馬屁上了位,而你只能瞥一眼表示生無可戀;

最關鍵的,當日復一日的工作再也沒有辦法滿足你的好奇心……

我覺得是時候要反思一下,這是不是你能力以內的想要的最好。

喬布斯說過:

「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絕倫。」

所以,請珍惜每一次可能是改變平庸的開始。

去當你想當的任何人,然後你會發現,快樂真的大於意義。有些事你如果現在不做,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簡介:維小維,做投資的爽朗女子,有料的職場媽媽

○曾任四大、網易、寶潔等知名企業管理層

○ 10年名企CFO及投資高管經驗

○財稅投資領域行家,職場和管理領域達人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我的公號「維小維生素」找我。

推薦閱讀:

TAG:辭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