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女孩80歲的胃?一種會導致貧血的胃炎
21 人贊了文章
對報道中的這個女生來說,尤其要警惕一種自身免疫性的胃炎。因為這種病的表現大多伴有貧血,且癥狀多與貧血有關,所以還有一個常用的名字,叫做惡性貧血。
文 | 李長青
《杭州日報》8月21日報道一位18歲的女孩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伴重度腸上皮化生,記者採訪其醫生,認為是常年吃燒烤和喝啤酒導致的,標題里還驚悚地形容18歲女孩有一個80歲的胃。一般說來,胃鏡和病理是胃炎診斷的金標準,有這兩項檢查指標,診斷萎縮性胃炎應該沒什麼問題。報道里說萎縮性胃炎是癌前病變,伴有較高的胃癌風險,也是正確的。但把病因簡單地歸結到飲食上,可能有些武斷,也很可能導致治療錯誤。
雖然根據現有證據,酗酒和長期吃燒烤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對於胃,對很多身體器官都有不良影響,包括但不限於胃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但需要明確,胃癌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一般需要十幾甚至幾十年,所以因不良飲食習慣導致的疾病,尤其是惡性腫瘤,大多見於中老年人。假如年紀很輕,如不到二十歲就出現癌症或癌前病變,應多考慮這個年齡段更多見的致病因素,尤其是遺傳易感性和自身免疫。對報道中的這個女生來說,尤其要警惕一種自身免疫性的胃炎。因為這種病的表現大多伴有貧血,且癥狀多與貧血有關,所以還有一個常用的名字,叫做惡性貧血。
那麼這種胃炎是如何導致貧血的呢?這得從造血的營養原料說起。與嚴格素食、慢性失血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不同,這種貧血不是因為缺鐵,而是缺少了另一種重要的造血原料——維生素B12。人體造血離不開骨髓里的造血細胞分裂,靠這群終身有分化能力的細胞不停分裂,我們才能源源不斷地補充每天定量死亡的紅細胞。而細胞的分裂需要先在細胞里完成DNA的複製合成,合成DNA的物質基礎是嘌呤和嘧啶,沒有維生素B12,嘌呤和嘧啶就無法合成,細胞也就難以分裂。
維生素B12從食物中來,進入人體需要和一種叫做內因子的東西結合才能吸收,沒有內因子,維生素B12就白白從糞便中丟失。而內因子只能由胃的壁細胞合成,做全胃切除的病人容易發生貧血,就是因為沒有了產生內因子的壁細胞。不知道什麼原因,有些人的體內產生了專門攻擊自身壁細胞的抗體,使得自身的壁細胞被慢慢清理掉,胃粘膜萎縮,也就沒有辦法產生內因子。沒有內因子,維生素B12無法吸收,細胞缺少維生素B12就不能分裂,產生的紅細胞就變得很大,很像骨髓里還沒有成熟的紅細胞,因此叫做巨幼細胞性貧血。人體對正常紅細胞的要求不亞於當今航空航天對宇航員和飛行員的要求,想像一下精打細算的太空梭里塞進一批籃球運動員的情景。這樣形成的紅細胞數量少,功能也不完善,於是產生了很多貧血的癥狀。同時維生素B12還是重要的神經營養因子,所以還會合併很多神經癥狀,嚴重的可以導致大腦功能受損。
既然這種病的核心是內因子缺乏導致維生素B12吸收障礙,那麼治療自然要從補充內因子和維生素B12出發。相比來說,維生素B12更容易合成,價格也很便宜,所以治療通常以補充維生素B12為主。既然口服無法吸收,就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一開始需要每周甚至每天注射,當體內維生素B12達到正常水平後就可以每個月注射一次。對於病情比較輕的病人,還可以經鼻給葯。
需要說明的是,自身免疫性胃炎或者惡性貧血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尤其是在中國。很多消化科醫生行醫一輩子才能見到幾例甚或只有一例。我最後一次確診的病人已經是十年前了。所以從統計角度,是這種病的可能性並不大。但如果完全不考慮其可能,將病因簡單地歸結到飲食習慣上,還是有些欠妥。畢竟惡性貧血的檢查和鑒別並不困難,治療也簡單有效,但如果漏診就可能導致病情進展。
李長青,博士,副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2010年畢業於山東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主持國家級及省級科研項目各一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熱心健康公益科普,參與創立健康中國人網並任主編。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大健康領域相關問題,歡迎訪問:科學貓頭鷹 - 首頁;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貓頭鷹」與我們互動交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