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死亡永遠不期而至——《我想吃了你的胰臟》書評

死亡永遠不期而至——《我想吃了你的胰臟》書評

來自專欄輕之物語——書評與掃雷47 人贊了文章

注1:嚴重劇透,不建議未閱讀過原著的朋友閱讀此書評。

注2:我喜歡這本書,我覺得這是一本好書,這是本書評的寫作前提。

注3:翻譯版本為輕國網譯版。


0.作品與作者

《我想吃了你的胰臟》,簡中譯名《胰臟物語》,最初在網站「成為小說家吧」上連載,而後於2015年6月19日由雙葉社出版實體小說,單卷完結。本作曾獲多個獎項,小說在日本銷量於2017年突破200萬。本作另有漫畫、動畫電影和真人電影等衍生作品。

本作是作者住野夜的出道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在本作之後,他還寫了幾本單行本小說以及一些雜誌短篇,目前僅《又做了,相同的夢》有台版,其餘均無中文翻譯。畫師loundraw,曾參與創作了大量的小說插圖、漫畫、動畫以及遊戲,畫風優美。但可惜的是,這本書不是輕小說而是輕文學,所以只有封面這一張圖。

1.無法逃脫死亡的陰影

人總是要死的,這是不可逃脫的宿命,然而,對於青少年來說,這實在是過於遙遠的事情。在日本,男性平均壽命80.98歲,女性平均壽命87.14歲,整個童年與少年時期加起來也不到一個人人生的四分之一。死亡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或許會有人為這件事困擾,會思索著生命與死亡的問題,但是也僅僅是想想而已,並沒有多少人需要真正面對它。即使是那些不幸早早逝去的少年,在發現死亡就在眼前的時候,或許已經因為突發意外失去了行動的能力,只能做最後的掙扎;或許已經被病魔侵蝕了身體,只能在病床上度過最後的時日。然而命運對山內櫻良開了一個過度嚴重的玩笑,她在確定了自己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之後,還能如同常人一樣生活很長時間,這是一件沉重到令人絕望的事情。本書的第一句話就是:

「同學山內櫻良的葬禮,在和生前的她性格完全不一樣的陰天舉行。」

這種倒敘的寫法,讓讀者不能抱有任何的希望,什麼醫學奇蹟、生命奇蹟統統沒有,讀者可以了解到女主的第一個信息是她是學生,第二是她叫山內櫻良,第三就是:她死了。在緊接著的,同時也是故事時間軸的最前端的第二章,男主閱讀了女主的日誌,了解到了她已時日無多。就這樣,作者用最快速度,將讀者、男主拉進了女主死亡的陰影中。死亡不僅僅是這個故事終結的因素,更是故事開始的契機。

這就是本書第一個主題:人要如何面對不可逃脫的死亡?

2.死亡的陰影在擴大……

本書採取了外向絕症少女和內向文學少年的黃金組合,通過男女主人物價值觀和行事準則的碰撞、摩擦以及融合來製造出精巧的故事。

男主是個性格消極的人,習慣於一個人度過時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遇到了事情也習慣想草船一樣,隨意地被水推著走。這樣的性格再加上作品使用第一人稱,作者刻意地隱去男主姓名(直到最後才揭示),讀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代入作品中,充分感受陪伴女主度過最後日子的感覺,這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從故事本身來說,也只有這樣的人可以在得知女主患有絕症後,還能以平常心去對待她,女主也才會找上他。正如女主最後說的那樣,一切都不是巧合,而是因為各自的選擇和意願。他們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故事也就註定發生。

《吃胰臟》的主要部分內容,就是得知了女主秘密的男主,陪著她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亦即,所謂的「日常」。他們做的都是挺平常的事情,因為女主想要的就是平常的、如同無病一般的日常。「平常」在小說裡面換一個說法,就叫「套路」,為了讓套路的劇情也充滿吸引力,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用對話來展現女主的魅力。

女主一直都很活潑,會開關於自己死亡的玩笑,還教育男主各種人生大道理,讓人不敢相信她得了絕症。她這種表現不僅僅是因為堅強而已,不是因為她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恰恰相反,她害怕得不得了。應該說她本來是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面對死亡的威脅,她盡量保持自己原來的樣子,來「欺騙」他人,同時「欺騙」自己,讓自己可以盡量忽視這件事情。這樣持續下去,她也快要受不了了,所以在她和男主去旅遊的時候,趁著酒勁和遊戲,問了男主一個問題:

「如果我說,其實對死非常非常恐怖,你相信嗎?」

這個問題沉重到不能回答,男主迴避了。

男女主的關係問題,我想留到最後講。

接下來就是女主入院,這段劇情,主要就是作為煙霧彈,讓讀者誤以為接下來就是女主病重病發不治身亡的劇情。所以,當男主以及讀者得知女主已經出院,兩人可以見面之後,想必都是如釋重負吧,誰也不會想到,接下來就是……

3.不期而至的死亡

山內櫻良,死於謀殺。

請得知這個消息的男主和讀者,過一個成功減1,失敗減1d4的san值檢定。

《吃胰臟》是所謂的絕症系作品(我自己定義的),即女主一開始就患有絕症,並且女主知道自己患有絕症。而絕症系作品又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男主以及讀者一開始並不知道女主患有絕症,第二類則是一開始就知道。本書就屬於第二類。絕症系作品的特點有二,第一是可以很好描寫各人物面對死亡時的心態,第二是具有女主的死亡作為一大爆點。可以說,第一類作品更體現出第二特點,第二類作品更體現出第一特點。第二類作品問題在於,如果女主最後是病急入院,然後在病床上去世,那麼男主和讀者就不會太過悲傷,因為早就有心理準備了,只會有一種「終於到這一天了」的感覺。這就相當於把死亡的衝擊分散了很大一部分到前面的劇情當中,以營造出壓抑的氛圍。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作者寫了第二類作品,又想要女主的死亡有足夠的衝擊力,要怎麼做呢?

相信看到這裡的你們,已經明白我要說什麼了——不能讓女主死在病床上。所以,已經得了絕症,壽命最多還有一年的女主,就這樣被殺人狂殺死。

這段劇情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人們做了多少準備,對於死亡來說,永遠不夠。

4.沒有名字的你和我

的確,一切答案都在《共病文庫》中。

女主在學校是最高階層,有三個前男友,朋友和崇拜者無數,然而她對自己並不滿意。在諸多的稱呼和光環之下的山內櫻良只是一個空洞的存在,她遇到了自我認同感危機。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實際上,這是青少年(尤其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青少年)普遍遇到的一個問題。現代社會解離了很多東西,人越來越自由,卻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是誰,這是社會進步的象徵,某種程度上卻也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畢竟「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但是環顧四周卻找不到切實的、直觀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所以,就只能試圖通過人與人的關係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可是,有時候這就是一種循環論證,很不踏實。雖然女主一直都意識到這件事情,但她並沒有太在乎,畢竟「大家都是這樣的」,直到他遇見了男主。

他獨自一個人度過每一天,從來沒有朋友和女朋友,所以他能夠不依靠外在於自己的人和物來體現自己的存在,而是「通過注視自己作出魅力」。她就這樣感受到了男主的魅力,對他產生了好感,於是多次暗示他、明示他。可是,男主沒有回應這份「喜歡」,所以女主回過頭來看的結論是「認為自己喜歡」而不是「喜歡」,並非真的在當時就是錯覺而已。那麼,難道男主真的不喜歡女主嗎?

以我們對「喜歡」一詞的普遍性理解,從一般來講,很顯然,女主喜歡男主,男主也喜歡女主。只是,男主並不滿足於「喜歡」這樣的詞語,正如他並不滿足於「戀人」、「朋友」這些稱呼一樣。要知道,我們所用到的語言系統是其他人發明的,正因這樣,語言永遠不能完全準確地表達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更重要的是,當我們用到一個詞的時候,實際上就受到了它的限制。比如說,兩個人稱自己是戀人,那麼就意味著,他們必須如同戀人一樣行事,否則無論是他人還是自己都不會踏實。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日常戀愛作品裡面會有那麼多教主角談戀愛的人,而且主角還會覺得有道理,他們會說:「你應該和她去逛街去遊樂場去公園,而不是XX。」這就是自己一腳踩在坑裡了還不知道。男主討厭或者害怕陷入這樣的境地,所以他從未以名字稱呼過女主,女主也不希望這份獨一無二的關係以這樣隨處可見的語言描述。

那麼,他們的關係究竟要怎麼來描述呢?

果然還是……

我想吃了,你的胰臟。

5.尾聲和最後的話

最後男主還是和恭子當上了好朋友。這一段劇情主要是為了體現出女主對男主的影響,讓他們互相影響,共同成長,避免讓男主成為單純的拯救者。

但是,這樣究竟好不好呢?我不下結論,還是見仁見智吧。

老實說,我沒有在其他輕小說和輕文學作品裡見到過這樣段位的現充女主。我的確見過很多現充女主,但是像這樣有3個前男友的,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外星人了,從各種意義上都是,所以我在寫作的時候遇到了不少困難。可是,這就是作品的一大亮點吧,也許正體現出日常web文女主在形象的選擇上比傳統輕小說更加寬鬆和自由。我,也是基於自己的選擇和意志來寫這一篇書評的,所以也沒什麼可抱怨的。無論如何,我是蘿蔔,我們下次再見。


推薦閱讀:

TAG:ACG | 輕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