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 100個詩詞故事
來自專欄大麥的故事4 人贊了文章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張當被誅三族,「同日斬戮,名士減半」;
公元251年,東漢司徒王允之侄王凌欲另立楚王曹彪為帝,事敗服藥自盡。司馬懿將所有參與政變者誅殺三族;
公元254年,因密謀殺害大將軍司馬師的消息走漏,夏侯玄、張緝、樂敦、劉賢等被誅滅三族,其餘的親屬遷到樂浪郡;
公元257年,諸葛誕不滿司馬氏兄弟擅權,發動叛變。次年兵敗,被誅三族。其麾下數百人被俘,行刑時排成一列,每斬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終無人投降;
公元260年,新君曹髦不滿司馬氏兄弟的專橫跋扈,親自討伐司馬昭,事泄被弒殺;
公元262年,「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遭構陷,被素來忌恨他的司馬昭下令處死。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赦免,未得同意;刑前嵇康撫曲《廣陵散》,曲畢嘆到:《廣陵散》從此絕矣。
阮籍,「竹林七賢」之首,他的後半生正處於這段腥風血雨的年代。
讀書時學習王勃的《滕王閣序》,有一句「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指阮籍曾駕著馬車,沒有方向只是往前走,直到路的盡頭無路可走時,阮籍便放聲大哭。
當時年少,並不能體會阮籍的心境,就是覺得這人怪,很是放蕩不羈,不拘禮法。而人到中年再讀此句,竟在心中暗自落淚。
即便才識如阮籍者,若生不逢時,也找不到一條可以走的路啊!
阮籍是「建安七子」阮瑀之子,少時家境清苦,但天賦異稟,飽讀詩書,深受儒家觀念影響,有濟世報國之念。當時曹氏勢危,司馬專政,多少名士反抗落得身死族誅的下場,保身尚且奢望,忠君更是空談。大勢已去,這一條路走不下去啊!
也曾悠遊山水,不問是非,但聲名在外,屢遭徵辟,更有好友嵇康,因不依附司馬招致殺身之禍。歸隱之路竟也走不了,只能違心為官,置身污濁之地。
阮籍作有八十二首《詠懷詩》,詩風被評為「悲憤哀怨,隱晦曲折」,因其旨隱而不顯,後人竟讀不懂。因當時殘酷的政治環境,鍾會和司馬昭數次同他談話,試探他的政見,他總是以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或者醉酒來應付過去。空有真知灼見卻無人可說,空有雄才大略卻無處能用。
由於對現實的失望和深感生命無常,阮籍後來採取了蔑棄禮法名教的憤激態度,轉到以隱世為旨趣的道家思想軌道上來,也是魏晉玄學中的重要人物。
《世說新語·任誕》說阮籍「胸中壘塊,故需酒澆之」。我相信這壘塊,是對朝綱崩壞的痛恨,是血腥殺戮下的恐懼,是回天乏力的懊惱,是儒家價值觀崩塌的苦悶,是志向不得施展的憂愁,是委身事人的屈辱……
所以只能醉酒和流淚,還好可以醉酒和流淚……
(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