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圓桌會】電影中的國際關係史,原來國際關係很有意思!
點擊上方「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可訂閱哦!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歡迎關注數字經濟智庫
電影中的歷史,原來國際政治很好玩!
亞太日報記者 周馨怡 韓濤
來源:亞太日報
微信平台編輯:周悅
電影能反映國際政治嗎?當然!
對國際政治事件進行直接描摹的電影數不勝數,每每發生重大國際政治事件,幾乎都有一部或多部電影予以記錄和反映。政治類題材影片早已成為一個重要的電影類別,歷史/政治事件因其主要人物真實、形象鮮明、故事情節曲折、衝突激烈、場面宏大而頗受電影工業的青睞。
當你在巴拿馬運河徜徉,你是否會想起《巴拿馬裁縫》;當你在羅馬欣賞夕陽餘暉,你是否會想起《羅馬假日》;當你在摩洛哥喝著薄荷茶,你是否會想起《卡薩布蘭卡》。
然而電影中的歷史與書本中的歷史、與國際關係研究者探討的歷史是一樣的嗎?
新書《國際關係夢工廠:電影與國際關係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版)解答了這個疑問。10月8日,由亞太日報、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及紅旗出版社主辦的線下亞太圓桌會第三期暨《國際關係夢工廠-電影與國際關係史》發布會在京舉行,環球資訊廣播FM90.5新聞盤點主持人邱曉雨主持。
本書選擇了20部與國際關係緊密相關的電影,包括《驚爆十三天》《東京審判》《歡迎來到東莫村》《慕尼黑》《鍋蓋頭》《獵殺本.拉登》等,從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電影與國際關係史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
多位國際關係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及媒體人到場並圍繞「如何讓國際關係更加深入民眾」進行了學術討論。當前的國際環境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隨著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轉變,原有的國際規則被打破,全球治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的外交政策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段時間,許多人都感受到來自美國貿易戰的壓力,以及對於特朗普政策轉變引發的焦慮感。
如何面對複雜的國際局勢,理性的判斷和抉擇可能是最佳的模式。這一觀點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李巍教授在會上發言時提出的判斷。這一論斷也得到了與會的數位專家學者的回應。
眾所周知,2001年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百姓對於國際熱點的關心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國際關係學科也隨之在中國迎來了大的發展。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日益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很多事情都是一把雙刃劍,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國,近些年面臨的外部壓力也在逐漸上升。對於GDP處於世界第二的中國而言,不僅需要有更多的智庫,為國家獻計獻策,同樣也需要更多理性的國民。
中國人民大學李巍教授認為:過去四十年中國是經濟學家的時代,未來的中國可能將是政治學者發揮重要作用的時代。因此,需要呼籲更多的人投身到國際關係的研究中,為國家的發展獻計獻策,同時,通過國際關係普及類書籍的出版可以讓廣大民眾更加深入了解國際局勢,幫助他們更加理性判斷當前的中美關係,以及國際局勢。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檀有志教授同樣認為,
不管當前國際局勢再黃沙漫天,我們仍然要保持理性,學會沙裡淘金。需要藉助媒體以及廣大學者的聲音讓民眾保持理性。
外交學院教授陳志瑞認為通過國際關係的普及工作,讓更多民眾了解更為深入的歷史知識,
通過書籍「光照」的效果,讓更多的讀者走近、認識國際關係,這樣才能發揮相得益彰的作用。
對於這一觀點,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尹繼武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觀察,尹繼武教授是國內政治心理學研究的權威學者,他認為網路空間許多網友極化的表現值得關注。只有廣大民眾有理智的世界觀、國際觀,才能避免犯錯。而談到本次出版的著作《國際關係夢工廠-電影與國際關係史》本身,本書主編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助理黃日涵也表達了他的初衷,就是
希望通過國際關係普及類書籍的出版,讓更多的民眾了解國際局勢背後的真正邏輯,讓他們更加清晰地掌握歷史上的真實事件,對於廣大民眾理性看待世界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客觀的說,就是通過書籍的橋樑作用,讓更多的關注者抽絲剝繭,了解新聞背後的故事。數字經濟智庫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