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復盤高通ARM伺服器失敗原因 華芯通前景堪憂

日前,彭博社撰文分析,高通ARM伺服器為何會失敗。由於譯文略有一點流水賬,鐵流整理了一下文章內容:

1、高通公司伺服器晶元業務的想法始於2012年底,最初的想法是將移動晶元的節能特性與強悍的設計能力結合,吸引諸如微軟和谷歌等數據中心這些客戶。因為微軟、谷歌希望節省運營成本,並在價格談判中需要與英特爾達成平衡。

2、高通從Intel、IBM、AMD挖人,在北卡羅來納州羅利成立設計中心,開啟了ARM伺服器晶元計劃。在巔峰時期,這個團隊曾經擁有上千名員工。

3、伺服器晶元市場前景廣大,Intel每年在這個領域的銷售收入接近200億美元。

4、打破Intel壟斷並非易事。除了要有物美價廉的晶元,然後是軟體和工程支持,只有在性能、成本、生態上處於優勢,客戶才會放棄Intel,轉投ARM。否則,即便客戶厭倦了一直與英特爾打交道,但客戶不願意改變已經在正常工作的東西。

5、高通ARM伺服器業務陷入困局。雖然高通公司前董事長保羅雅各布發誓要打破英特爾壟斷,但不到一年後,高通這個曾經看來很有前途的業務就陷入困境了。據知情人士透露,大多數關鍵工程師都走了,高通高層嘗試出售這項業務,買家包括由軟銀集團公司支持的擬議管理層,但這些都已經宣告失敗。而該計劃的主要支持者,高通公司創始人的兒子,保羅雅各布也同樣出局了——雅各布也於今年3月被高通公司趕下台,後來他也提出購買伺服器晶元業務的請求。他甚至提議讓公司保留少數股權,這樣的話高通公司可以避免在該項目上繼續花錢。但高通公司的董事會堅持要求雅各布斯放棄任何重返高通的企圖,放棄他試圖將整個公司私有化的計劃。

6、領導高通數據中心技術近五年後的Chandrasekher離職,其他人也跟著離去。截至6月,該公司已在羅利裁員約280人,在加州裁員43人。現在該業務旗下幾乎有一半的工程師已經離開,根據一些前僱員的說法,即使現在有足夠的資金,高通公司的伺服器部門也缺乏繼續該業務所需的專業知識。

7、高通公司總裁克里斯蒂亞諾·阿蒙表示,已經為伺服器業務提供了合適的市場機會。該部門現在將集中精力通過與貴州省的合資企業合作,向中國客戶銷售晶元。

總的來說,

高通已經用實踐證明了,單純依靠商業力量來推動ARM伺服器,未必像一些人那樣說的,前景無限好。

以高通為例,高通ARM伺服器CPU在性能、生態、成本方面的問題,各大牛企換ARM伺服器和原本企業希望省錢的目的背道而馳。也正是因此,高通深感ARM伺服器商業前景渺茫,很有自知自明的各種大裁員。

另外,高通也用實踐證明了,

每當歐美科技公司混得不好,或者有非常雞肋的業務時,總是非常喜歡到中國找冤大頭。

從實踐上看,能從英特爾手裡搶肉的不是國內外各路ARM伺服器,而是Intel的老對手,AMD。

正是因此,國內各路ARM伺服器都號稱自主可控,哪怕源碼是從高通買的,或是從從ARM那裡買IP做集成,也要把自己包裝成自主,然後各種拿國家資源,不是打入ZYJG採購名錄,就是綁架DF政府拿資源。

原因就在於商業市場ARM伺服器目前對於X86還不具備競爭力。

如果說是商業公司自己砸錢佔大部分,國家給錢只是小頭,而且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全部由中國大陸本土工程師來完成的話,也可以做做。因為畢竟錢花在本土技術團隊建設和能力培養上了,商業公司自己願意拿真金白銀投資試錯這也行。

如果合資公司的管理層充斥著美國人或持美國綠卡的人,而且這些管理層的家人大多在美國。那麼,中國地方政府出資搞合資,到底能對本土技術提升起到多少作用就非常值得商榷了。

如果說飛騰、華為做ARM伺服器CPU還有培養隊伍和鍛煉能力方面的積極意義,也是保留ARM伺服器CPU技術能力的備份。

那麼,

從高通買源碼的華芯通就顯得比較消極了。

特別是在如今高通這個"洋爹"都萌生退意的情況下,在華芯通不少技術骨幹離職的情況下,華芯通何去何從就是一個問號了。

如果一家公司是單純中國大陸政府出資,從外商購買源碼,管理層中的美國人或持美國綠卡之徒有很強話語權,且技術團隊消化吸收能力堪憂的合資公司,只能靠國家資源傾斜活的滋潤,反而會壓縮了自主CPU的生存空間,充當皇協軍的角色,對於中國版Wintel的建立起到負面消極作用。


推薦閱讀:

TAG:伺服器 | 原因 | 失敗 | 高通 | 復盤 | 前景 | 彭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