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29歲,戀愛5年,沒房結婚」

*成長總是痛的,

置頂

我們陪你*

真愛都是童話里的,

現實永遠是血淋淋的。

?

 文丨七天路過,圖丨網路

1

有人說,對於90後來說,房價是最有效的對抗催婚的方式了。

「我沒房結什麼婚,哪有姑娘願意跟我呀。「

「我租房結婚可以,可我媽不行。」

「你可以在租房裡結婚,可是你願意在租的房子里生孩子嗎?」

前幾天在飯局上,聽說朋友中的一對情侶又分手了。男生小張是我以前的同事,一個挺靠譜的設計,因為出活兒快,設計感很好,大家都願意找他做設計。偶爾業務交流的時候也會閑聊,他跟女朋友從大學談到現在,姑娘有時候會來我們公司等他下班。

兩個人看起來感情很穩定,感覺以後結了婚也是能安穩過好小確幸日子的一對。

但我離職前看到小張加班越來越久,他說現在工作上的活兒有點多,但除了工作還會接點私活兒,有時候回家要忙到一兩點鐘。

「沒辦法,曉月(女朋友)這不是都27了嗎。我想著這兩年能掙就多掙點,早點把婚事兒定下來。「他滿臉疲憊的樣子,可是眼睛裡閃著光,好像能把這個姑娘娶回家,就是他最大的夢想。

可怎麼突然就分手了呢?

「嗨,這不是因為小張一直沒買房嘛,兩個人一直在北京租房住,本來16年那會想在昌平買套房,但是首付要70多萬,小張咬咬牙也沒借夠錢,後來就翻了兩番,更是買不起了。「

「那天我跟小張一起喝酒,他喝著酒說,我今年29歲了,戀愛了5年,但就是沒房結婚。現在我要是有100萬,讓我做什麼都行。」

可是沒有憑空來的100萬,有的只有曾經以為堅不可摧,卻慢慢被「所謂的現實」打敗的感情。

「我窮,但我不願意租房結婚」似乎變成了主流語境。

我們錯過的並不是沒有那套房子的焦慮,而是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有些感情是過期不候的。

2

我想起大學時候的一對學長學姐,是進社團的時候認識的。學長是我們的學生會會長和社團團長,在學校也是風雲人物,帶著一幫社員把活動搞得風風火火,但唯一缺點就是脾氣大。

可是學姐是唯一一個能管得住學長的人,她是那種溫潤如水的性格,彷彿看穿了學長虛張聲勢下面的小孩子脾氣,遇到矛盾也總會哄著他。

學長開會的時候老是跟我們調侃:你們要找女朋友,就要找像思思姐這樣的。學姐在旁邊聽著臉就紅了,像張愛玲說的,低到塵埃里去,但在塵埃中開出花來。

我們後來一起去參加另一個學姐的婚禮,在最後一晚的單身party上玩真心話大冒險,輪到學姐問的時候,她盯著學長問:你什麼時候娶我。

看著像是命中注定的人,但後來聽說鬧得也挺難看的。

兩個人沒有去大城市,而是選擇留在了縣城。

雖然說沒有租房結婚的苦惱,可是房子首付和彩禮同樣是一個掰扯不清的難題,兩家因為禮金和房子首付的分擔談不攏,兩個人也不斷在兩個家庭的博弈中耗盡了心力,最後還是散了。

後來登上了好久不用的QQ空間,看到兩個人發了各自的結婚照,還是言笑晏晏的模樣,可是身邊人不是當年的信誓旦旦要在一起的人。

前幾年我們上大學的時候,文章主演的《裸婚時代》特別火,幾乎是開啟了一個時期的話題點。

劉易陽對童佳倩說:

「 我沒車,沒錢,沒房,沒鑽戒,但我有一顆陪你到老的心,等到你老了,我依然背著你,我給你當拐杖,等你沒牙了,我就嚼碎了餵給你。我一定等你死後我在死,要不把你一個人留在這世界上,沒人照顧,我做鬼也不放心。童佳倩,我愛你。」

現在幾乎沒有人會這樣求婚了,連歌曲里唱的都是「給你買給你買最大的房子,最酷的汽車,走遍世界每個角落。

兩個人沒房沒車,就這樣結了婚,原以為是為愛奮不顧身,可是婚後瑣碎的柴米油鹽,卻讓相愛的兩個人分崩離析。

明明是在你最難最一無所有的時候在一起,可是卻在你有了公司有了房子和車子之後分開,當時看這個電視劇覺得挺迷惑的。

劉易陽說,跟童佳倩戀愛八年,結婚一年,用九年時間明白了一個道理:

細節打敗愛情。

大家擔心的不僅僅是一個房子,而是因為沒有房子隨之而來的煩惱,婆媳矛盾,金錢危機,孩子的一切問題等等。

一部《裸婚時代》,彷彿是一段中國男女的婚戀變更史,我們捨棄了相愛的一身孤勇,轉身去要一套房子,是因為我們發現愛情是易耗品。

其實不是細節打敗愛情,也不是時間打敗愛情,時間是愛情的度量器,是時間長河當中呈現的挫折和磨難才會打敗愛情。

3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在大城市租房結婚是正常的嗎?,下面的回答挺唏噓的。

真愛都是童話里的,現實永遠是血淋淋的。

有一個回答說:別一天到晚談愛情,房東臨時漲價,突然反悔賣房,或者是面臨小孩面臨擇校的問題,都是現實的問題。

還有一個連續發問:生小孩嗎?生了小孩戶口怎麼解決?讀書怎麼解決?是準備每年被房東趕來趕去嗎?敢放心買大件傢具家電嗎?

我今年25歲,在這個城市的80%的年輕人應該都只是普通北漂,均價5w的房子,大概三五年內,是買不起的。媽媽催我回家時就問過我一個現實的問題,如果你遇上一個很喜歡很喜歡的男孩子,他暫時還沒有房,你們要不要結婚。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問了問自己——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有一套房子。

這不僅僅是一個物理概念,還是一種心理概念。

有了房子,就不再有那種四處漂泊的感覺,也就是,心定了,這是一個對自己有交代的儀式。住在租的房子里,總覺得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無論是裝修還是改善生活品質,總帶著不確定的感覺。,

房子是「生活真正開始」的出發點。它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家。一個屬於我的家。

中國人是家本位的觀念,而且對於戀人來說,婚姻意味著一個更加鄭重的開始,生育,走親戚,這些都是要在結婚之後開啟的人生新階段。

一開始我們以為一定要有三室一廳,可是後來,我們發現先有一個一居室也是可以的。雖然擠了點,但這就是我們的家。

我們結婚,要的是一個家。

李松蔚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你怎麼有了現在的家?》。

在面臨高房價的當下,我們不得不重新建構「家」的意義。

他在文章中寫道:

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總會有一個時候,我們會恍然大悟:「買不起房子,但是買得起家」。逃離了北上廣的人,跟住在北上廣出租屋、老破小里的人一樣,總有一天會從地上爬起來,大包小包地添置那些好用而不貴的東西,傢具,廚具,床品,參考攻略改善裝修的品位……

大家都會開心起來的,因為認識到「房子是別人的,住得開不開心是自己的」,因為獲得了一種更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

知乎上有個問題說香港人為什麼買得起房,是因為他們不斷修正對於買房這件事的認知,才買得起房子的。

首先香港人接受了房子是一種奢侈昂貴的、普通人不配擁有太多的東西。香港人買得起房子是因為他們先把需求壓低到極限,買的房子太小了。中國人覺得年輕人打拚時候過渡一下的房子,香港人接受了他要住這個一輩子的設定。

香港人的三十六平米,是要蓋出來一個兩室一廳一廚一衛出來的。

其次,香港人接受了房子是一個值得自己付出一生絕大部分勞動的東西。銀行也接受了這種設定,比如,首付10%,剩下的這輩子慢慢還。

我們是通過不斷修正對於家的定義,才有了一個家。

家包括房子,但又不止是房子。

雖然我在新書《大大的城市小小的我》里有點無奈的寫過:我們要搬多少次家,才能留在這個城市。

但事實上,我們是不斷修正對於怎麼樣才可以留在北京的定義,才留下來的。

不是一定要在這個城市風生水起,掙得盆滿缽滿才有資格留在這裡。而是在你的內心,你覺得你和這個城市的氣質相符,你覺得你留在這個城市會比去其他城市更好,是權衡之後更好的那個結果。

不僅僅是必須有房才能結婚,也不僅僅是必須有房才能留下來。

最後的最後,我們都是通過不斷地重構「如何才能結婚」的定義才結了婚。

張智霖夫婦也不過是去年才買房子。

沒有一勞永逸的婚姻,即便是有了房子,在婚姻生活中更重要的,還是一起對抗平庸生活的默契和決心。

比起房子,我更願意選擇一個對的人,一起對抗平庸,一起披荊斬棘,一起為想要的生活而打拚。

-End-

接下來是個簡單粗暴的安利

七天第一本新書預售了!

可以掃碼或者點擊原文購買!

(現在是6.7折預售,京東是全網最低價哦!)


?

七天路過

青年作者,編輯,ONE·一個熱門作者。

步履不停、永遠向上的「北漂姑娘」。

從小公司跳槽到知名互聯網企業,

從房租450塊的青年公寓到自己理想的房間,

被讀者成為正能量滿滿的「士力架女友」。

新書《大大的城市,小小的我》正在熱賣中

公眾號@天天成長研習社(ID:Taocituzi77)

↓ 點擊閱讀原文

只需要一頓午飯錢

就可以買到全網最低價的七天第一本新書


推薦閱讀:

TAG:戀愛 | 結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