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理解的意義
1 人贊了文章
我從小就「喜歡」睡懶覺。
說是「喜歡」,
其實只是因為身體需要。
雖然為了上學上班必須要按時起床,
但我的身體總覺得這樣是不對勁的。
如果可以睡到自然醒,
醒來之後大腦就會變得異常清晰而活躍,
一下子冒出許多新想法。
本來無從下手的問題,
突然有了一個草案。
是否可行暫且不說,
但這種原創性的想法就像在無聲無息中溜進大腦一樣,
並不需要格外費力思考。
歐陽修認為,
馬上枕上廁上最有利於構思文章。
但如果不能睡懶覺,
在枕上就只能犯迷糊。
不過我的這個感受可從來沒跟任何人說過,
我也沒想到過有一天要說出來。
身體的感覺原本就是模糊而原始的,
並不容易用語言表達,
甚至大部分時候都沒有想到過要表達,
就像處於無意識狀態一樣。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
從小到大,
一直就聽說「早睡早起身體好」的說法,
並且身邊的大人們也都是這樣做的。
這樣就總讓人處於一種彆扭的狀態。
201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對生物鐘的研究引起了大家的重視。
於是,人們看到了不同的一面。
原來,生物鐘是隨著年齡變化的。
朋友圈流傳一篇文章
《牛津大學教授:別再早睡早起了 這是錯誤的!》
裡面引用了一些研究結果
(我沒抽出時間去查原始文獻,有興趣的請自行考證,並把結果留言告訴我):
牛津大學的這位學者叫Paul Kelley,
他的一項研究表明,10歲的孩子自然睡醒的時間是6點半,16歲時是8點,18歲時則是9點。 除了睡眠時刻表跟年齡有著直接的關係以外,Paul教授還表示,10歲兒童在上午8:30之後才能專註地學習,16歲的青少年在10點之後開始學習才能有最好的效果,大學生應該從上午11點之後開始學習。
他以前是一所中學的校長,在將上學時間從上午8:30推遲到上午10點之後,獲得高分的學生人數增加了19%。 尤其是針對現在的青少年,生物鐘設定基本上是,在午夜時分才會產生睏倦的情緒,這個時候自然地去睡覺,然後睡到上午10點左右。
這樣才能確保這些年輕人的精神完全清醒、注意力集中。 Paul教授並不是唯一一個提出早睡早起存在問題的學者,之前美國兒科學會同樣表示,早睡早起這種事情,對於學習沒什麼益處。該學會曾建議,
初中和高中將第一堂課開始時間推遲至8:30或者更晚,並建議睡8.5至9.5小時,使學校的課程時間安排和青少年的自然生物鐘協調。 美國著名雜誌《紐約客》在二月份還報道了一項科學研究結果,有40%的人在生理上不適合早睡早起。
當我看到以上這些研究結果的時候,
雖然尚未查證,
卻已經感到莫大的欣慰,
因為我感覺自己被理解了。
長久以來的身體感覺得到了外界的確認。
我甚至回想起初中每天五點半起床去早讀的痛苦體驗。
那時候,
我常常熬夜寫作業,
第二天早晨困到把鬧鐘按掉繼續睡覺,
醒來之後完全想不起鬧鐘曾經響過。
最終讓我決定將這個感覺記錄下來,
是因為另一篇文章,
其中講到一個科學發現:
早起和晨練容易增加患心臟病的幾率,
睡會兒懶覺反而不容易生病。
你猜對了,
我再次感覺到自己被理解了。
這種被理解的感覺非常重要。
它讓你瞬間覺得熨帖了,
事情不再擰巴了。
它不僅增強了你內在的確認感,
而且讓你更有自信和生命力。
實際上,
一個孩子的自我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剛出生的孩子面對一個全新的世界。
他不斷地比對自我的感受和媽媽的回應,
從媽媽的回應中確認自己的感受,
不斷增強自尊自信。
媽媽沖我笑了,
我做得不錯;
媽媽看到了我看到的東西,
媽媽也覺得那樣東西很有趣;
媽媽肯定了我說的話,
我說得沒錯,
我的感覺是對的。
如果沒有這些確認,
一個人就會陷入混亂和困惑中,
對自己的感覺持懷疑態度。
人是群居動物,
需要跟其他人有聯結。
被理解讓人覺得自己跟其他人有相似的地方,
是類似的人,
而不至於感覺到自己被排斥、疏離而孤獨。
這是人人都需要的,
是一生下來就需要的。
我很喜歡看書,
因為看書可以讓我有被理解的感覺。
作家的偉大之處就是將細微而普遍的感受描寫出來,
讓你驚呼跟我想得一樣!
我也喜歡科學,
因為科學將你的感覺證明出來,
讓你知道這樣的感覺是合理的,
是人人都有的。
如果你感覺自己的感受總是被否認,
可能你在跟錯誤的人交往,
那將是一場悲劇。
逃離不能跟自己產生共鳴的環境,
找到跟自己類似的人,
可以帶來新生。
如果你感覺周圍的世界跟書上的世界不同,
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運作,
除了聽周圍的人說的所謂的「你讀書讀傻了吧?」
之外,
也可以想一想,
或許是周圍的世界出現了問題。
至於問題是什麼?
當你理解的那一刻,
將會獲得極大的喜悅。
這是理解與被理解的雙重喜悅。
- end -
- 作者簡介 -
劉永廣 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1、專業資質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博士
香港認證精神危機急救員
深圳市康寧醫院倫理委員會委員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頒發學習指導師(高級)
深圳市國外引進高層次人才
2、諮詢經驗
個體諮詢累計2000小時左右
團體諮詢累計400小時以上
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心理諮詢與研究中心實習一年
曾參加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心理諮詢與研究中心組織的「心在行動」危機干預熱線(針對汶川地震受害者)
曾參與北京市科技創新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項目《奧運會志願者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項目》
3、受訓經歷
學歷內主修課程:家庭治療、團體治療、心理諮詢的過程與方法等
接受李小龍精神分析長程研修培訓和督導
接受徐勇動力性團體心理治療培訓
接受台灣正念協會認證正念訓練課程
曾參加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和安定醫院合辦的老年情緒障礙的認知行為治療培訓班
接受白美正督導
4、擅長範圍
團體心理諮詢與團隊分析
情感(人際)溝通困擾
建立或維持親密關係困難(含婚姻諮詢)
親子溝通與教養(含兒童心理諮詢)
孤獨感、存在感缺失、喪失生活動力
個人心靈成長(含諮詢師個人體驗)
— 深圳紅樹林心理 —紅樹林覆蓋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
華南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專業心理諮詢機構
100多位國家頂級心理諮詢師
12年心理諮詢經驗
10多萬人次的來訪者與其家庭
因紅樹林的陪伴而獲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