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系細胞改變和增多的意義

粒系細胞改變和增多的意義

以原粒細胞增多為主,見於

1、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伴有早幼粒細胞增多,

2、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急性變,常伴有粒系的細胞核和細胞質發育不平衡及嗜鹼性粒細胞增多。

以早幼粒細胞增多為主,見於

1、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2、粒細胞缺乏的恢復期。

以中性中幼粒細胞增多為主,見於

1、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可伴核、質發育不平衡及嗜鹼性粒細胞增多;

2、粒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病因解除後恢復正常。

以中性晚幼粒、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見於

1、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伴嗜酸、嗜鹼粒細胞增多;

2、類白血病反應;

3、代謝障礙,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

4、中毒,包括藥物、毒物及異種蛋白注射;

5、其他,如嚴重創傷、急性失血、大手術後等。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

1、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2、寄生蟲感染;

3、某些變態反應性疾病及皮膚病;

4、家族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

嗜鹼性粒細胞增多,見於

1、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2、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

3、放射反應。

粒系細胞減少 見於

1、粒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症。

2、再生障礙性貧血。

3、急性造血停滯。

4、粒系細胞形態異常

1、胞核異常:

⑴分葉過多見於嚴重感染、腫瘤、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

⑵Pelger-Huet畸形,見於先天性或繼發於造血異常綜合征(MDS)、白血病等。

2.胞質異常:

⑴中毒顆粒、空泡、吞噬異常;

⑵胞質中出現Chediak-Higashi顆粒或D?hle包涵體。前者見於Chediak-Higashi綜合征,偶見於淋巴瘤及白血病;後者見於急性感染、嚴重代謝障礙、中毒等。


推薦閱讀:

TAG:細胞 | 健康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