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纏綿綿,我們不要!警惕非哺乳期乳腺炎
來自專欄甲乳外科15樓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 ,顧名思義,是發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一類乳腺炎症性疾病。
雖然是一組良性疾病,但常規治療無效,病情極易反覆,最終可導致乳腺毀損,嚴重影響女性患者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病程纏綿,正可謂「纏纏綿綿到天涯」,不少患者甚至因此而無奈選擇切除乳房。
近年來,該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專科醫師對此疾病診療尚無統一認識,而更多的臨床醫生對此認識不足,往往導致誤診、治療不當、病情遷延不愈或反覆發作。
非哺乳期乳腺炎發病早期比較隱匿,不易察覺,可出現乳頭分泌物、乳暈區及周圍皮下結節,可無明顯腫痛;疾病進展期或急性感染期,可出現病灶表面皮膚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此時抗感染治療部分有效;如不能控制病情進展,則形成膿腫,需進行切開排膿。但因其疾病特點(其病灶為多發,而不是單發膿腔形成),多灶且範圍大,似「老鼠打洞」、「蜂窩煤」樣表現,致其病程纏綿,反覆發作,持續時間長,甚至數年,直至最後乳房外觀毀損。部分患者不堪忍受長期疾病折磨和乳腺外觀毀損的壓力,無奈選擇切除乳房,這勢必給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帶來長期的精神心理創傷體驗。
最常見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兩種類型:(表1)乳腺導管擴張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導管周圍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和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lobular mastitis,GLM)。
(表1)乳管擴張症/導管周圍乳腺炎與肉芽腫性小葉乳腺炎的鑒別
臨床表現 乳腺腫塊和乳頭內陷、乳頭溢液、乳腺疼痛,其中乳腺腫塊在慢性病變基礎上可繼發 急性感染形成膿腫,終末期膿腫破潰可形成乳腺瘺管、竇道或者潰瘍,經久不愈
輔助檢查 超聲檢查,病原學標本,其他 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標,IgG、IgM、IgA,抗核抗體譜等免疫指標,催乳素(PRL)等內分泌指標,風濕系列等有助於明確NPM 的病因,找出更經濟、更合理有效的診治方法
非哺乳期乳腺炎特別是肉芽腫性乳腺炎,反覆發作,難以徹底治癒,是當前的醫學難題之一。
武漢市第一醫院甲乳外科秉持「關愛身心,關愛乳房」初心,迎難而上,在這一專業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充分挖掘病史病因,尋找各種誘發因素,並加以阻斷;通過空芯針穿刺組織病檢取得病理學確診依據;中藥外敷+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綜合診療手段,盡最大可能縮小病灶直徑,給患者手術完整切除病灶、減少器官外觀毀損的機會。
同時,有我科中醫特色治療強有力的支持,予以外科治療後中醫藥維持治療,儘可能減少複發風險。對於難治性疾病的診療,甲乳外科更是著眼於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防治,通過乳頭內陷矯正技術治療誘因,從而減少發病幾率。對於已經多次發作,乳腺外觀受損或損毀的患者,我們通過乳房重建技術努力幫助她們重建乳房、重拾信心。
非哺乳期乳腺炎預防小貼士:
①在哺乳期保持良好的哺乳習慣,斷奶時注意科學回奶。
②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易過敏者避免食用蝦、蟹等異種蛋白,洗凈食物表面的農藥殘餘,盡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等。
③積極治療乳頭內陷;避免乳房外傷。
作者介紹
喻醫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學院甲狀腺乳腺外科專業。長期從事甲狀腺乳腺外科疾病診療工作,擅長甲狀腺乳腺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及乳腺癌綜合治療。參與多項專業科研課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數篇。
註:版權歸武漢市第一醫院甲乳外科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