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前設了一計,先讓文官殺死武將,最後文官也自盡

諸葛亮臨終前設了一計,先讓文官殺死武將,最後文官也自盡

來自專欄泥腿看客1 人贊了文章

歷史人很多能人輩出,有些是忠君愛國之人,有些人為了升官發財,成為投機分子。特別是在三國期間,忠與奸最分明。呂布為了自己,可以認三個乾爹,對這樣不忠不孝之人,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死。也有一些忠臣能將,至死都為了主人。比如諸葛亮、趙雲等人。不過有些投機的人也很厲害,只要主子厲害,他們還算忠心,如果主子弱了,那麼反心必起。這一點在魏延身上表現更為突出。

《三國演義》中,對魏延說的有點過了,認為魏延當初投降劉備,差點諸葛亮殺掉。因為魏延腦後有反骨,諸葛亮認為此人不可用。而劉備認為正是用人之計,還應重用降將。從此魏延便跟著劉備打天下。當時劉備手下能臣良將雲集,魏延還排不上號,但魏延卻在戰場勇猛殺敵,得到劉備的認可。

劉備入川後,讓魏延鎮守關中,從此魏延成為守衛一方大將。魏延這個人不僅有勇,也有一定謀略。他讓諸葛亮撥給他一萬人馬去攻魏,到時與諸葛亮在魏國會合,諸葛亮怎麼會同意呢。

諸葛亮活著的時候,魏延自知不是對手,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後來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染上重病,他知道已經不行了,就對後事進行了交待。囑咐楊儀如果魏延不聽調遣,由他自行去。所以諸葛亮死後,馬岱斬了魏延。

本來楊儀與魏延兩人就不和,而且楊儀是文官,魏延是武官。楊儀也曾是劉備很欣賞的人,他最初是投靠的關羽,後來關羽派他給劉備送信,劉備與楊儀談起國家形勢來,楊儀講的頭頭是道。劉備很高興,認為楊儀是個人才。其實這只是一個表象而已,楊儀也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這一點諸葛亮早已看出。

從此劉備看中一文一武的官員,慢慢就成了蜀中的高官。諸葛亮也只能用其能,而這些人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挑不出他們毛病,也無法治罪或者不用。

但諸葛亮深知,只要自己一死,楊儀與魏延必爭,這就會削弱蜀漢的力量。於是諸葛亮臨死前還用了一計,先保楊儀。如果不讓魏延死,以魏延的資歷,他釀成的禍患更大。所以不能留魏延。讓楊儀殺掉魏延,一切都好說了。

後為魏延被殺後,楊儀班師回成都。他到後才知道,自己的官職比小弟蔣琬還要小。這讓楊儀很不服氣。就時常發牢騷,認為自己功勞僅次於諸葛亮,卻沒有當上大官。

隨著楊儀牢騷話多了,他就不避諱了。後來費禕去看望楊儀,聽到的也是楊儀滿腹牢騷話。楊儀居然說出了「如果不班師,直接投靠曹魏,官也比現在做的大」。楊儀這牢騷話傳到劉禪耳朵里那就不是牢騷話了,成為大逆不道的事。於是劉禪把楊儀貶為平民。

楊儀當了平民也不老實,居然還給劉禪寫信,辱罵朝廷。這下就把劉禪惹急眼了,下令抓捕楊儀。楊儀這才知道惹大禍了,只好自殺。諸葛亮也夠厲害的,臨死前就斷定楊儀與魏延是兩個投機之人,很不靠譜。一年內這兩人都被殺了。楊儀和魏延都沒想到諸葛亮這一計謀。不過從另一種角度看,魏延的死對蜀漢是一個損失。

其實如果楊儀心眼與城府再深點,讓他幹啥就幹啥,少發牢騷,或許他就不會招災。但性格決定了命運。

參考資料:《三國志》

更多精彩歷史,請關注【泥腿看客】。


推薦閱讀:

TAG:諸葛亮 | 三國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