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公布了!一位華人與它擦肩而過,可惜啊可惜!
14 人贊了文章
北京時間10月1日,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評選結果公布正式拉開序幕,首先揭曉的是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位免疫學家:70歲的美國教授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76歲的日本教授庶佑(Tasuku Honjo ,以表彰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療法的貢獻」。
同時,他們將獲得 900 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 695 萬元)。
圖源:abc
「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聽起來很複雜,那我們就首先用通俗易通的語言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的原理。
當人體細胞癌變後,免疫系統會被激活,向他們發起大規模攻擊。
可是為什麼當人有了癌細胞後,免疫系統不把癌細胞都消滅乾淨呢?
圖源:cbs
人們後來發現,這是因為免疫系統被某種「繩索」拴住了,例如人體免疫細胞表面的「CTLA 4」和「PD-1蛋白」,它們就起到了抑制免疫活動的作用。這些「繩索」確保在沒有癌細胞的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不會胡亂對正常的細胞攻擊,所以它們對人體是有好處的。
但當人體有癌細胞時,如果有一種方式能夠鬆開這些「繩索」,使人體免疫系統能夠全力攻擊癌細胞,那麼許多癌症的治癒率將會大大升高!
圖源:AZ Immuno-Oncology
19世紀末,美國骨科醫生William B. Coley意外的發現手術後感染釀膿鏈球菌病人的癌症出現了緩解,第一次打開了免疫療法治療癌症的大門,他也被稱作「腫瘤免疫療法之父」
如何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特別是T細胞---「消滅癌細胞的主要免疫武器」,來對抗癌症,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James Allison教授一直致力於研究免疫系統(只要是T細胞)和癌症的相互作用,特別是T細胞在癌症情況下的狀態,癌細胞似乎通過一種「繩索」作用,抑制著免疫細胞「T細胞」發揮作用。
圖源:新浪微博
1996年,Jim Allison博士在小鼠實驗中首次發現,CTLA 4扮演的就是「繩索」的角色,抑制CTLA 4能夠激活免疫細胞「T細胞」,使它持續對癌細胞進行攻擊。
在隨後的人體研究中,CTLA-4抗體表現出色,成功抑制了CTLA 4的生成,為癌症患者帶去了希望,這是免疫療法的一次勝利。
圖源:cpr
儘管Jim Allison不是第一個提出免疫療法治療癌症的人,但是Jim確實是將免疫療法治療癌症並應用於CTLA 4的實踐中,也為後續的免疫療法治療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說到CTLA 4,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剎車」分子——PD 1。
1992年,日本京都大學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發現了另外一宗位於T細胞上的重要免疫抑制受體分子PD 1,2013 年依此開創了「癌症免疫療法」。
圖源:Reaction
然而,真正將PD 1和免疫聯繫起來的,還是要歸功於耶魯大學著名的華人科學陳列平教授。
他發現腫瘤細胞表面的配體分子PD L1會通過和PD 1相結合,從而抑制T細胞激活從而發揮作用,這對於後面使用PD 1免疫療法治療癌症,提供了重要的實驗基礎。
圖源:網易科技
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後,有很多媒體和學者質表示了質疑:為什麼在該領域作出同樣傑出貢獻的華人免疫學家陳列平,卻被遺漏了?
陳列平出生於1957年,在那個年代的中國,科學的土壤可謂一片貧瘠。
雖然舉步維艱,但陳列平一直抱有對科學濃厚的興趣。
1977年恢復高考後,一直堅持自學的他,立即從插隊的農村考進了福建醫科大學,後來陳列平回憶說:「從小一直想當個數學老師,對於高考考入醫學院,純屬是一個意外」。
而就是這個意外,成就了一位「醫學界的天才」。
大學畢業之後, 陳列平做過一段時間的臨床醫生並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免疫學。
圖源:第一財經
1986 年他來美國攻讀實驗病理學博士學位和從事博士後研究,結業後在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從事基礎和腫瘤免疫學研究以及藥物研發工作。
圖源:medicineatyale
陳教授在2017年《知識分子》的專訪中介紹道:
1997年,他的科學道路迎來了一個重大分叉口:百時美施貴寶當時關閉了公司整個「腫瘤免疫治療」研發部門,如果他選擇留下,必須放棄原先的研究,從事當時風靡一時的「腫瘤靶向藥物」的研發。
陳列平沒有跟風研究當時最熱的項目,毅然離開了公司,到梅奧醫療中心(Mayo Clinic)建立一個新的實驗室,繼續之前的「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之後又搬到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繼續研究。
圖源:Mayo Clinic News Network
後來陳教授解釋說:「作為一名研究人員,不要老想進入主流科學,因為一旦成為主流科學家』,那說明你的創新能力可有問題了。」
最終,陳列平的堅持也迎來了回報,實驗室揭示了腫瘤在生長過程中抑制免疫反應的主要機制並鑒定了關鍵分子,從而為抗 PD-1/PD-L1 藥物的研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兩年後,也就是2014年,PD-1抗體(Opdivo & Keytruda)得到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用於腫瘤臨床治療,PD-1/PD-L1藥物開始大放異彩。在接下來不到 3 年的時間裡,FDA 已批准了5個PD-1/PD-L1抗體藥物。
陳列平與Jim Allison
(圖源:網易科技)
同年,陳列平獲得了全球免疫學界最高獎項——威廉·科利獎,其研究成果於2013年被Science雜誌評為當年最為重要的科學突破 。
2015年,陳列平榮獲美國華裔血液及腫瘤專家學會終生成就獎。
陳列平的「腫瘤免疫治療」研究可謂大獲成功。
陳列平說:「醫學研究這條路,比大家想像的還要艱難。」
據《知識分子》專訪介紹,不論在國內國外,他都曾屢遭碰壁。
在美國,據FDA規定,新療法只能在接受了標準療法無效的腫瘤患者身上試驗,所以研究PD-1抗體的難度也將加倍。臨床試驗方面,公司和醫院之間因知識產權歸屬問題產生了糾紛,雙方一僵持就是2年,這使科研研發始終停滯不前,最終是陳列平努力從中調節,彼此讓步,才讓項目進度得以前進。
圖源:領星生物科技
在國內,陳列平拿著多年在國外研究的成果,滿心期待的回國交流時,卻被國內的同行澆了一頭冷水。當時很多國內學者並沒有聽聞過這方面的研究,也不關心這種「冷門」的研究。
有學者甚至認為這項研究「樣本數量太少」,「縱然結果不錯,但是範圍太小」,「只是運氣比較好而已「。
原本打算在國內嘗試開展類似的研究的陳列平,面對國內學術界的冷淡,和申請經費方面的捉襟見肘,選擇了放棄。
中國從那時起,在腫瘤免疫治療的領域,丟失了一次領先世界的機會。
陳列平平時總是平易待人,溫文爾雅,穩重踏實,但在科研方面,他卻從骨子裡就是個狂熱於創新的「開拓者」。
把當年的冷門研究,帶到了現在的「諾貝爾大熱」,而到現在,在滿載榮譽後,他又選擇回歸平靜,到耶魯大學繼續從事免疫學的研究。
不盲從,不隨眾,秉持自己的內心。
最近,陳博士又發現了多種細胞表面共刺激、共抑制分子調控與免疫相關的通路,並揭示了這些通路的功能及其對治療腫瘤、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排斥的作用。
同時他也非常關心國內的科研發展狀況,盼望能有一天能將研究的成果帶回國內分享。
這一位60多歲的老人,還仍然堅守在醫療一線,為全人類的身體健康在實驗室里朝夕不倦。
無論他有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他都是人類的英雄,他都應該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和尊重。
雖然這次沒有獲獎,但我們也要跟你說一聲:
陳列平,你是華人英雄,好樣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