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熟悉+意外

喜歡=熟悉+意外

喜歡=熟悉+意外

有人認為美是客觀的,比如說黃金分割比例,或者對稱的東西就是美的。也有人認為美其實是主觀的,沒有固定標準,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這兩派說的都很有哲學味道……但是不用再爭了,心理學家現在已經有答案了。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堅實的結論,有幾百項研究支持 —— 你之所以覺得這個東西美,是因為你比較熟悉這個東西。這個效應叫做「多看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

我們這裡說的美未必是高大上的那種美,簡單說就是你喜歡,你覺得好看。心理學家在無數的實驗中讓受試者選他喜歡的東西,最後選出來的都是他熟悉的東西。但熟悉和重複還不一樣。重複會導致審美疲勞。最理想的情況,是在一個意外的場合,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你才會特別喜歡它。用中國話來說,就是「他鄉遇故知」。反過來也對 —— 如果你整天面對一個熟悉的事物,哪天它突然給你來點意外小驚喜,你也會感到它特別美。

你要在新奇和熟悉之間尋求一個平衡。我們並不喜歡完全陌生的東西,我們總希望能從中發現點熟悉的元素。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牛人 —— 「工業設計之父」雷蒙德·洛威(Raymond Loewy)。洛威以一人之力左右了二十世紀美國人的審美。洛威的設計哲學,就是「陌生又熟悉」。

人確實喜歡新奇的東西,但如果東西過於新奇,又會讓人感覺到害怕。所以他的原則是「 儘可能地前衛,只要能被人接受 」,而且還專門有個英文縮寫來命名這個原則,叫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最理想的效果,就是你的設計特別大膽,而觀眾還立即就能理解。

它的應用範圍非常之廣。 比如說,如果你是一個科學家,要寫個課題計划去申請研究經費,你就應該先考慮一下這個MAYA。有人做過一個很大的實驗,找人寫了新奇和熟悉程度不同的各種課題計劃,隨機交給專家評審。結果發現,被專家打分最低的計劃恰恰是那些想法全新的計劃!不都說要鼓勵大膽創新嗎?—— 真實情況是新可以,但是不能太新。當然那些毫無新意的計劃的得分也很低。實驗證明最容易獲得經費的課題,是在現有已經成熟的概念之上的改良式的創新。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前進一步是先知,前進二步是瘋子??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革命性的創新往往一開始是不被支持的。人都有點保守的傾向,就連學術界也是如此。

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東西,往往是在熟悉和新奇之間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一條好的,或者容易被人接受的信息或知識,總是先告訴你熟悉的,然後告訴你一點你不知道的。以及一篇好的學術研究,總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或已有的理論基礎上去創新。

一個好的包袱也是如此,總是先是用你熟悉的事物進行鋪墊,然後再來一個反轉。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如果有人問你:你願意和你性格一模一樣的人成為伴侶?

回答:不敢想像,哪有這種福氣?:laughing:

以上回答當然是純屬搞笑,即使一個再優秀的人才,估計也不會希望對方是跟你一模一樣的人,一切太過熟悉,沒有一點新奇感,人生就太無趣了??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行為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