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醫療醫學期刊影響因子,你知多少?

中外醫療醫學期刊影響因子,你知多少?

來自專欄職稱論文發表

醫學論文發表期刊影響因子,即IF,對於醫學論文發表者來說最熟悉不過了,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代表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數,它實際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計算公式:IF(k)= (nk-1+nk-2) / ( Nk-1+Nk-2)

比如說:

k 為某年, Nk-1+Nk-2 為該刊在前一兩年發表的論文數量, nk-1 和nk-2 該刊在 k 年的被引用數量。也就是說,某刊在2005年的影響因子是其2004和2003兩年刊載的論文在2005年的被引總數除該刊在2004和2003這兩年的載文總數(可引論文)。

影響因子及JCR給出的以上指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地說,對以下各類人員具有多種實用價值。

1)圖書館員制定文獻收藏計劃和經費預算,向讀者推薦優秀期刊。

2)編輯非常了解和掌握自己編輯的期刊的情況,制訂有效的編輯規劃和辦刊目標。

3)出版商掌握和監測出版動態,掌握出版機會,做出新的出版決策。

4)作者(科研人員)

a.尋找和確定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期刊,

b.確定論文投稿期刊,

c.證實已經發表自己論文的期刊的水平。

5)信息研究分析人員

a.跟蹤文獻計量學的發展趨勢,

b.研究學科之間及各學科內的引用模式。

c.研究學術論文生產的學問[2]。

d.研究專業學科的發展變化趨勢。

影響因子是期刊影響力的一種計算方法,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比如說,某期刊2014年、2015年發文總量是200個,2014年、2015年被2016年被引次數總計100個,那2016年該期刊的影響因子就是:100÷200=0.5。影響因子指標是相對統計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於載文量不同所帶來的偏差。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大,其學術影響力也越大。

一般來說影響因子高,期刊的影響力就越大。但影響因子的判斷也不是絕對客觀的。不同專業對應的期刊雜誌的影響因子差別很大,綜合類的和專業類的期刊影響因子差別也非常大。比如說,一個綜合類的期刊,因是大類,因為研究的領域廣所以引用率也比較高,影響因子就高;而比較小類的冷僻的專業,因為研究的人本來就少,被引用率就低。

那影響因子多高算高呢?目前國內影響因子最高的是10.526,一般老師們發表論文,影響因子在5分左右就不錯了,如果高於10那就非常了不得了。影響因子是否高是要相對比較的,在同專業同範圍的期刊里,大於2的算高,大於1的可以算比較高,一般我們發的都是零點幾的。

注意:比較影響因子,一定得是在同行業同研究範圍里去比較,這樣才比較科學,有比較價值。跨行業比較影響因子並不能很明白的說明哪個期刊更好。研究臨床醫學的,說比研究神經科的影響因子高?那根本沒有可比性好不好,範圍差太大了。影響因子跟期刊優劣並不能絕對上是線性正比關係。國內很多單位評職稱時會將期刊的影響因子作為一項量化標準,但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影響因子的根本意義和來源,在選擇期刊時也要注意這一點。

2012年國內(不包括台灣地區)有150多種學術期刊被SCI收錄,影響因子最高的是10.526(CELL RES),影響因子>2的有15種,1-2之間的有40種,1-0.5之間的有50種。影響因子的高與低是相對的,大於2的算高,大於1的可以算比較高,看你如何比較

在中國知網或者梅斯影響因子可以查出某些期刊的IF。比如核心醫學期刊《中外醫療》

《中外醫療》收錄情況 & 影響因子

(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0.182

(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0.138

知網收錄,可用來發表職稱論文,核心期刊


推薦閱讀:

TAG:醫學 | 臨床醫學 | 醫學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