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開:蒙古襲來,萬古人間一昏曉(四)

彼岸花開:蒙古襲來,萬古人間一昏曉(四)

來自專欄奎章閣53 人贊了文章重舟:彼岸花開:蒙古襲來,萬古人間一昏曉(三)?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一入抖音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

這句現代人聊以自嘲的玩笑話要是放到日本鎌倉時代,那恐怕要這麼小小修改一下。

一入禪門深似海,敢笑路人不節操。

和現代盛行抖音社會搖的風氣大不同,鎌倉時代的流行風是禪宗佛教。北條時賴就任執權時邀請了大宋高僧蘭溪道隆前往鎌倉講學,期間建成的建長寺是臨濟宗的大本山,尊奉道隆為開山祖師。

北條時宗自幼深信禪宗,師從蘭溪道隆。道隆在弘安元年(公元1278年)去世以後,北條時宗派遣僧人前往南宋延請高僧無學祖元來到日本。祖元原是浙江溫州能仁寺主持,蒙古軍隊攻打寺院時,沙門逃散,祖元獨自安坐禪房。傳說元兵闖入,拔刀架在祖元脖項上面,大聲呵斥。祖元神色不變,口佔一首《臨刀偈》:「乾坤孤筇卓無地,喜得入空法亦空。鄭重大元三尺劍,電光影里斬春風。」元兵叫無學祖元的氣魄懾服,收刀默默退走。

弘安三年正月北條時宗拜訪無學祖元,傾訴凜冬將至,異國來襲的煩心事。祖元聽罷,也不言語,磨好硯墨,鋪開紙來,揮毫寫了「莫煩惱」三個字交給時宗。時宗再問詳細,無學祖元答曰:「雖有百萬強敵來襲,必得神兵天助而勝之,勿憂也。」

類似蘭溪道隆、無學祖元這樣的南宋遺民因為祖國淪陷而遠走他鄉,普遍對專事侵攻的蒙元心懷仇愾。他們的這種心情對於日本強硬抗擊蒙元的立場有著頗大的影響。

公元1281年二月(元朝至元十八年,日本弘安四年),蒙元二次東征日本的遠征軍將欲出發,征東諸將上殿陛辭,世祖忽必烈切切叮嚀。

「始因彼國使來,故朝廷亦遣使往,彼遂留我使不還,故使卿輩為此行。朕聞漢人言,取人家國,欲得百姓土地,若盡殺百姓,徒得地何用。又有一事,朕實憂之,恐卿輩不和耳。假若彼國人至,與卿輩有所議,當同心協謀,如出一口答之。」

可惜事與願違,忽必烈這一番話幾乎一言成讖,完美預言到了此後將帥失和,士卒濫殺的晦暗前景。

蒙元第二次遠征日本的主力是忻都、洪茶丘、金方慶率領的四萬蒙古、高麗聯軍,稱東路軍。阿剌罕、范文虎率領的十萬新附軍,稱江南軍,負責遠征大軍的後勤輜重事宜,為此忽必烈特意指示江南軍攜帶鋤頭、鐵鍬等農具以備佔領九州以後就地屯墾,以軍養戰。

范文虎這個人物,很能夠拿來說道說道。如果說文永之役裡面的阿克琉斯之踵是劉復亨,那弘安之役裡面的命門死穴就是這位常敗之范大將軍。

王朝鼎革,正是千古人物風流。既有「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的文丞相,也有「宋張弘范滅宋於此」的張將軍,然而充斥史冊最為庸常的還是像范文虎這樣的人。仔細想想,中國普遍的國民性格,何曾有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又何曾有過「勤勞勇敢熱愛和平」。普遍中國人的國民性,一言以蔽之,無非是像范文虎一樣的「精緻利己主義」罷了。

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襄樊被圍三年,李庭芝督軍救援,范文虎不受節制,宰相賈似道反倒令范文虎從中牽制李庭芝。咸淳八年(1272年),樊城攻破,范文虎「日攜美妾,走馬擊球軍中為樂」。咸淳九年,張貴與范文虎相約在龍尾洲夾攻元軍,范文虎違約,以風雨驚動人心為借口退兵三十里,孤立無援的張貴兵敗被殺。襄樊淪陷,陳宜中請斬范文虎,賈似道將其降職出任安慶知府,而後在安慶降元。

忽必烈曾問范文虎:「爾等何降之易耶?」范文虎推脫說賈似道擅專國柄,重文輕武。忽必烈言道:「正如所言,則似道輕汝也固宜。」像你這樣只會望風跑路的長腿將軍活該被人看不起。

公元1281年,元朝至元十八年,日本弘安四年五月三日,蒙古、高麗聯軍組成的東路軍提前從高麗合浦出發。五月二十一日聯軍船隊佔領對馬島、壹岐島,大肆抄略,島民再次為之一空。

按照忽必烈的計劃,東路軍此時應當在壹岐島就地修整,等待自浙江寧波出發的江南軍會合之後共同合擊日本,全取戰功。但是東路軍或許是不屑與南宋降將並肩作戰,在壹岐島稍作停留便揚長東行。

六月六日蒙麗聯軍到達博多灣,原打算跟文永之役一樣即刻搶灘登陸,分頭並進,一鼓作氣拿下九州太宰府,席捲日本,然後高高興興凱旋迴朝。結果才到海岸邊就被幕府修造完成的防壘石牆擋住了去路,嘗試過後,一來沒有傾倒長城的冬之號角,二來沒有吞吐火焰的助陣巨龍,聯軍只能頹然退到博多灣中的志賀島、能古島下錨暫泊。

東路軍停駐博多灣以後,熟習近海作戰的松浦黨御家人草野次郎經永率領部下分乘兩艘小舟偷襲元軍,縱火焚船,乘元軍慌亂之際斬首二十一枚。此後便有其他武士效法,晝夜侵擾,如疽附骨。蒙麗聯軍不勝其擾,唯有用小船難以接近的大船圍列船陣四周作為護衛,這才稍稍減低了日方武士偷襲的頻次。

這些奮勇出擊的日本武士裡面,戰功卓著堪稱表率的是伊豫國(今四國愛嬡縣)御家人河野通有。

河野黨原本是割據瀨戶內海三島的海賊眾,源平爭戰期間表現活躍,逐漸成為當地古惑仔們的堂口扛把子。位於大三島上的大山祇神社是河野黨尊奉的氏神,文永戰役時海賊王河野通有帶領社糰子弟前往神社參拜,發願起誓說十年之內蒙古若是再次侵略日本,河野一族子弟將殺奔戰場奮勇抗戰。河野通有焚化記錄誓詞的起請文,用酒調化了紙灰,社團老小分而飲盡。

弘安年間蒙古果然再度來襲,河野不負前言,舉族前往參陣。到達九州時,眼見防壘石牆固若金湯,各方武士在石牆之後揚旗屯駐,守御森嚴。而蒙古船陣佔據志賀島為據點,蜂擁麋集,好似黑雲催城。見此情狀,河野通有決定主動出擊,只是不知敵軍主將在哪一艘戰船,無法研判出擊的目標。

當是之時,忽然有一羽白鷺蹁躚於兩軍陣前,輕盈落在一艘敵船之上。河野通有見狀,神氣活現地大聲宣告:「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話可以給你,去找吧!把一切都放在那裡了!」

......呃......作者這裡串詞走錯片場了......

海賊王河野說的是:「此乃大山祇神現身垂跡,為吾等指引目標所在。」海賊眾歡聲雷動,當即出動小船直指白鷺落下的海船而去。

出發吧!向著偉大航路!——海賊團無所畏懼

河野黨趁著敵軍一時輕疏,奮勇躍上蒙古海船,大肆砍殺,如入無人之境。幾個回合之後河野通有捕獲一名頭戴玉冠的敵軍將領,且戰且退。海賊眾在蒙古海船上四處縱火,煙焰張天,害怕受到殃及的其他蒙元戰船紛紛走避,龐大船陣陷入一片混亂。藉此良機,奇襲得手的河野黨成功撤離。

由於九州沿海防壘石牆的阻隔,東征的蒙古將士自始至終沒有辦法登陸博多。唯有海水稍稍退潮的時候,志賀島與九州陸地之間有狹長的灘涂顯現,可以通往陸地,東路軍與日本武士在這一海中天塹進行了殊死的拼殺。只是通路狹窄,蒙元軍隊無法發揮其集團作戰的優勢,又因為身居海上,擅長的騎射與火器也無法施展。雙方糾斗持續到六月十三日,蒙元傷亡甚多卻始終無有寸進。

蒙古襲來

東路軍眼看單憑一己之力已沒有可能征服日本,事先與江南軍會合的日期也日見臨近,計議之後索性退出博多灣,前往壹岐島等待江南軍。到達壹岐,卻發覺江南軍失約未至。農曆六月正是盛夏時節,長期海上生活,加之爭鬥不止,東路軍久戰疲敝,食水欠缺,疫病致死多達三千餘人。忻都、洪茶丘提議撤回高麗,徐圖後策,金方慶堅決反對,將領之間再次出現對立情緒。

好在不久之後,江南軍的先遣隊抵達壹岐。原來江南軍統帥阿剌罕病死,忽必烈任命了阿塔海繼任。然後阿塔海遲遲不能到任,范文虎因此派出先遣隊前來知會東路軍,通報說江南軍本隊稍後趕赴壹岐島。期間尾追而來的日本武士先後兩次攻擊壹岐,激戰不支,旋即退走。

守候阿塔海不至的江南軍在范文虎帶領下於六月十八日離開浙江寧波,七月上旬與東路軍在平戶島附近會合(阿塔海於六月二十六日到達時稱慶元的寧波,未能參與江南軍的東征作業)。修整多日後蒙古遠征軍東進佔據鷹島,再次為登陸日本本土準備。兩軍會合,總兵力達到十四萬,兵船四千四百艘,躲藏在石牆之後的日本武士遠望海面上遮天蔽日的異國戰船,瞠目結舌,以為末日將至。

弘安之役

七月二十七日蒙元遠征軍先頭部隊與日軍戰船激戰一天一夜,直到天明,日軍撤退。遠征軍原本打算進攻大宰府,卻遲疑未發,其原因大概是看到了颱風將至的前兆,「見山影浮波,疑暗礁在海口,會青髯見於水上,海水作硫磺氣」。元軍指揮毫無航海常識,此時如果退到平戶、壹岐、對馬甚至高麗避風,艦隊尚可保全。結果在海面遲疑一天,坐等禍至。

弘安四年八月一日,鯨波如雷,海天倒懸。蒙元戰艦「縛艦為城」,緊靠在一起,故而「震撼擊撞,舟壞且盡,軍士號呼溺死海中如麻」。怒濤奔流,龐大的海船恰似巨人手中的玩物,被濤浪輕易舉起,拋落鷹島碎裂成粉末。殘破的船隻和蒙元士兵溺斃的屍體堆積海面,海水竟為之遲滯。十數萬無敵之壯勇,千百艘豪邁之巨艦,在鯨波海的咆哮面前全沒有招架的餘地,就這麼凄凄慘慘地叫怒海狂瀾拖拽進了無間地獄。

江南軍張僖和也速都兒兩部事先因為見天氣惡劣,夜間停泊時命令戰艦各自相距五十步下錨,損失相對較小。颱風過後,張僖與也速都兒派出船隻各處搭救落水將士。范文虎旗艦沉沒,抱著船板漂流海上,被張僖救起。落魄喪膽的范文虎收攏殘餘艦隊,打算倉皇逃歸本國。此時遠征軍尚余精壯六萬,將領張僖提議借殘軍的哀兵心態,強行登陸,置死地而後生。范文虎回答說:「還師之罪,我輩當之,公不與也。」將半數兵將遺棄身後,再不過問。張僖無奈,只好用滿船戰馬換上數千士卒,狠心離去,留一地敗軍殘卒哀哀泣告,無路可逃。

元軍退卻時,尚有不少士卒漂流海上,平戶諸島也有數萬兵將遺存。只是喪亂之後人心破滅,加上輜重器械盡數毀棄,倖存的蒙元殘軍被日本武士逐島捕殺,除部分被俘,余皆戰死。俘虜之中來自南宋的新附軍被留作部民,其餘蒙漢高麗全被殺死,棄屍于海。

弘安之役,舉一世界之力討伐島夷的蒙元帝國,十四萬大軍十喪六七,惟三萬數千人歸還。

世祖忽必烈不能容忍兩度征伐日本的失敗,命令高麗繼續修造海船,整備軍團,直到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去世第三次東征日本的準備工作才叫終止。此後因為江南人民的起義和交趾戰事的膠著,龐大帝國的注意力逐漸轉移,討伐日本的計劃也就再無人提及。

而日本這邊,鎌倉幕府藉助抗戰勝利的契機擴張勢力,朝廷任命的國司徹底被武家幕府的守護所取代,朝廷唯一可做的就只剩下在諸國神社、國分寺舉行敵國降伏的祈禱。武家政權的權勢從此超越公家朝廷,成為列島唯一之實際統治者。

筥崎八幡宮樓門之扁額。相傳龜山上皇曾在此祈願敵國降伏。

戰後,鎌倉幕府唯恐武士紛紛效仿竹崎季長脫離本領,跑到京都和鎌倉來上訪求賞,從而削弱九州警備;因此鎌倉禁止九州武士討要封賞,並且宣稱擊敗異國來襲的並非武士之殊死搏殺,而是八百萬神明降下神風的緣故。而後為了強調神風祈禱的效用,幕府反倒盡量滿足了寺廟神社的恩賞請求。

弘安七年(1284年),幕府發布了九州神社的所領回復令,要求九州武士返還侵佔的寺社領地。這一令旨叫付出戰功卻一無所得的九州武士大為不滿,幕府漸漸走到了武士階層的對立面。

鎌倉幕府內部,變故也在逐日孕育。身為北條得宗家臣的御內人勢力逐漸膨脹,和作為幕府支柱的御家人之間的矛盾也在不斷加大。弘安八年(1285年)鎌倉幕府爆髮霜月騷動,御家人首領安達泰盛因為謀反的罪名被殺,九州御家人的代表人物少貳景資也於同年在岩門合戰中戰死。這二人在文永、弘安之役裡面都立下了蓋世的功勛,也曾身披金甲聖衣,腳踩七色祥雲;轉瞬也就身死名熄滅,好似夢幻花空放。

嘆浮生有如一夢裡,將往事已成非。迅指間紅輪西墜,霎時間滄海塵飛。正青春綠鬢斑皤,恰朱顏皓首龐眉,轉回頭都做了北邙山下鬼。題起來總是傷悲,都不如酒淹衫袖濕,花壓帽檐低。

(第三十二節 完)

重舟:彼岸花開:走馬,皇位繼承也要遵循基本法?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TAG:日本歷史 | 日本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