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中的4個頓悟,來自與他人的萍水相逢

我人生中的4個頓悟,來自與他人的萍水相逢

生活像一輛飛馳而過的地鐵,伯樂或貴人如同那每一個轉站點的標牌。

但更多的是,那些如風景般匆匆掠過、甚至沒有一句言語的路人。他們興許在記憶里已模樣不清,卻美麗了你的生命。

今天,我就想跟你們談談4個來自與路人之間的小故事,與他們給我帶來的頓悟。

| 阿花

圖片 | 部分來源於網路

01 他的照片里,有我心中的千山萬水

2013年10月,我隻身一人來到了深圳。

作為一個當時玩著豆瓣的文藝窮學生,我用了一個「文藝」的方式解決了自己住宿問題——沙發客。

印象中沙發客主叫家良,中南大學的畢業生,白白凈凈,也很愛笑。我就這樣帶著重慶泡椒鳳爪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交換了一個陌生的住處。

他借宿給我的那個房間讓我記憶猶新。整個一面牆上全是猶如明信片一般的風景照,我驚訝地問他:「你去了這麼多地方?」

他笑笑答:「我平時愛好攝影,這是我去的德國...這是撒哈拉沙漠...這是芬蘭的極光...」牆面貼滿了他用萊卡相機對自己旅程的記錄。

每一次內心燥郁的時候,我就會進來這個房間,看看這些照片。」他眼裡閃著光,緩緩說道。

那一刻,我彷彿明白了旅行的意義。它不僅僅是創造新的觀點,讓我們的頭腦更加包容和開放。

更重要的是,我們旅行中所見到的景象可能永遠留在我們一生的記憶中,它能與我們眼前的困境行成對比,給予我們慰藉

正如英國浪漫詩人華茲華斯所言:「大自然的可愛能繼而鼓勵人們找到自己內在的善。」也許正因如此,華茲華斯才選擇一路漂泊的人生吧。

於是,後來我也獨自去了8個不同的國家,走了無數座城市。而每當我被擁擠不堪的生活與工作迷失於當下時,會選擇一次出走。

出走不是休息,更不是逃避,而是給個人一點時間停下來,好好地反思與思考。

▲旅行中的風景 | 阿花攝於阿姆斯特丹

02 他告訴我,人生需要「深呼吸」

我是一個熱愛刺激運動的人。比如遊樂設施里過山車與跳樓機是我的最愛,甚至可以連續坐3次。

但其實,曾經的我也是一個畏高恐險的人。約莫11歲時,我坐在遊樂場里一個扭動的「旋轉椅」,它不停抖動著時高時低,我感覺自己如同被怪物吞噬,雙眼緊閉,拳頭攥緊,彷彿下一秒就要死去。

不知是我的尖叫聲太大還是表情太過猙獰,坐在另一邊的一個小哥哥突然對我喊:「嘿!放輕鬆,沒什麼的。」我依然閉著雙眼,嘴唇發抖。

他接著鍥而不捨地對我說:「你試著深呼吸,深呼吸...不要怕,想像一下,去享受這個感覺。」

這句話對我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我一邊告訴自己要冷靜,一邊開始嘗試深呼吸,並慢慢把緊閉的雙眼打開。

當我適應了這個節奏,忽然發覺迎面而來的風吹到臉上是那麼舒服,上升到高處的景色又是那麼美,而這些體驗,都因為我曾經的害怕而錯過了。

「深呼吸」法則不僅令我終於克服了對刺激遊樂設施的恐懼,也被我運用到了自己的各個實際生活場景中。

它就像我的情緒解救包,讓我度過了一個個為過去執念、為未來擔憂的時刻。

人生何嘗不是如是?總有很多時刻,我們感覺自己掉進深淵或者埋進深深的亂象里,這時候,深呼吸——不論是生氣時還是煩躁時。

越南籍佛教禪宗僧侶曾說:「當你真正存在於當下時,生命也在那裡,這杯茶水便是寫照。在當下,你是真實的,茶水亦是真實的。"

「你將不會被過去、未來、你的工作或者各種思慮所吞沒。你將脫離所有這些苦惱,在自由狀態中享受著這杯茶。這便是幸福,這便是平和。」

是的,生命存在於當下。如果放棄當下,你將無法細緻深入地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刻。

無論生活給你的是暴擊還是歡愉,正面迎接,不遺憾每一個當下。享受此刻,就夠了。

▲曾經令我恐懼的大擺錘

03 她讓我看到,衰老是歲月的饋贈

2016年,我剛滿25歲,卻莫名產生了四分之一人生的焦慮。在意眼角爬上的小細紋、在意社會中對女性「白幼美」少女人設的追捧。

我想我那個時候害怕的,是無法面對未來猝不及防的衰老和老去後面臨的孤獨感。

那年6月我在巴黎旅行。

站在一輛擁擠的巴士上,我還來不及穩住身子,一個陌生的女低音響起:「你在哪裡買的這雙鞋?」我循著聲音望去,原來是一位靠窗的法國老奶奶。

她約莫年過70,但身材維持得很好。抹了一個大紅唇,衣著一身粉紅色的套裝,頭戴一頂素雅的白色遮陽帽。手指上卻佩戴著誇張而鮮艷的西班牙風情的首飾,有種優雅與潮流碰撞在一起的趣味時尚感。

我低頭看了看自己穿的那雙帶鉚釘的羅馬鞋,略羞澀地回應道:「我在義大利買的。」

「哦!真漂亮!我很喜歡!」她毫不掩飾地讚美。

我從未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公交車上被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奶奶詢問在哪裡買的鞋。她揚起臉好奇的樣子,彷彿就是那個迫不及待找你要淘寶鏈接的少女。

▲就是這雙有幸被她看上的鞋 | 攝於佛羅倫薩

在那一刻,我忽然就與「衰老恐懼」和解了。

身而為人的肉身其實是如此脆弱,也許我們能做的,只有接受歲月真正的樣貌,把衰老視作歲月的饋贈。不做一個「老氣橫秋」的青年,不讓衰老在一瞬間發生

就像75歲開始畫畫的摩西奶奶,或是89歲仍然在不斷超越自我的梅耶·馬斯克,抑或是這位美麗自律的普普通通的法國老太——

永葆好奇心、童真、敢於挑戰和重新再來的勇氣,70歲,80歲,又如何。

▲1945年,85歲的摩西奶奶在家鄉的草地上作畫

04 他們讓我洞悟,幸福與成功標準無關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討論幸福。最近一次感到幸福,是每天晚上回來看到男友阿澤在廚房做飯,聞到那一股煙火味,讓我想到了童年時的味覺記憶。

我常常會去記錄那些幸福的時刻。

「幸福就是練完瑜伽,蹦躂著上了最後一班的公交車。耳機里塞著最愛的音樂,忽而抬頭,聞到隔壁作為背著書包的少年,彌散出的白襯衣的味道。」

「幸福有時只是,我們能有這樣一天共同虛度光陰的日子,懶洋洋地躺著,什麼都不幹,忽然一起看向窗外那束冬日裡的陽光。」

▲某個浪費光陰的慵懶下午 | 阿花攝於家中

你會發現,我記錄的幸福,都與金錢、權利、名望無關。

其實我曾經也一度沉迷於追求高薪的工作、焦慮什麼時候能在一線城市買房。直到有一天夜晚,我練完瑜伽在站牌等待回家的公交。

昏黃的路燈下,坐著一個臉圓圓的小男孩和一位衣著樸實的年輕爸爸。那一天,我的那輛巴士遲遲未到。一輛輛巴士開過,身邊的人走來換去,就這對父子還未離開。

忽然,小男孩開始興奮地大叫:「爸爸!206來了!」

爸爸笑著牽著小孩往前走,我的眼光也情不自禁追隨過去。我以為他們要上車了,沒想到他們站在車門口——車裡走下一位年輕的捲髮女性。

小孩立馬撲了上去,抱住了她大喊」媽媽!」,爸爸在一旁眉眼含笑地望著,一家人嬉笑著拉著手從我身邊走過。

爸爸帶著孩子一起等待那輛有媽媽的公交車,這個簡單的畫面我卻一直記在了腦海里。為什麼?因為作為一個旁觀的路人,我也感受到了幸福。

從那一刻起,我忽然洞悟了一個最樸實的道理:在基本生活線之上,幸福水平和常規的成功標準之間沒有任何聯繫

哈佛早年前就做過一個長達75年的調查研究,發現美好人生的真諦在於擁有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但我們卻常常被綁架在世俗的成功標準里——

你應該做什麼工作更賺錢或有權力,在什麼時候擁有怎樣的房子,應該在哪個年紀找一個怎樣的人結婚,在什麼時候生子。

友人最近給我電話求助,說有個女孩追他,他不知道是否應該答應她的追求。

我問:「你覺得她怎麼樣?」

「她家境不錯,學歷也不錯,東南大學的碩士。對我挺好的,只是感覺上進心不夠...」

我打斷了他:「這些不重要,你告訴我,你愛她嗎?」

電話那頭的他卻沉默了。

我們什麼時候連自己的感情甚至人生也要過得這麼「二手」

我們迷失在所謂「幸福」應該有的樣子里,忘記幸福是個性化定製的,忘記什麼才能讓自己真正的開心與富足。

這讓我想起北野武的一句話:「坐上保時捷後,我立刻有了一個驚奇的發現,我看不見保時捷了。」

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他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生命的初次排練就已經是生命本身,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

所以,不管其他人對你有何希翼,你都要始終堅持做最真實的自我——而這,恰恰是我們最缺乏的勇氣。

最穩妥的活法,興許就是發現自我、完善自我,按照個人快樂與幸福的指南去走這一生吧。

阿花後記:

你是否也曾在生活的某個時刻,有哪位匆匆的路人卻給予了你生命的啟示?

成長到如今,你的生活頓悟有哪些?

在評論區里,分享一下你的經歷和你的人生頓悟吧,我期待與你交換觀點。

-END-

本文來自作者個人公眾號「阿花世界」

推薦閱讀:

TAG:路人 | 人生 | 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