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父親
來自專欄吾日三省吾身
最近在拜讀《魯迅全集》,看到《怎樣做父親》這篇文章,忍不住發表一些拙見。文中提到「做父母的應該是利他的、犧牲的......」,我想大部分的父母為了自己的子女都願意付出一切,但用力過猛的也大有人在。我所在的鋼琴教育機構,可以接觸到很多小朋友。有的小朋友看人的眼神都帶著敵意,有的小朋友會朝老師吐口水,還有的小朋友會摸老師的胸,奇葩的性格讓人哭笑不得。有一次,我在大廳,看到一個媽媽在給她女兒讀故事書,那個語氣語調聽得我真是風乍起,吹起一層雞皮疙瘩,真是難怪平時那個小姑娘說話的語氣像是在少兒頻道里講故事的大姐姐。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越來越反感那些故作幼稚的玩具、音樂、動畫等等,設計這些玩具、創作這些兒歌、拍攝這些動畫片的可都是大人啊。「現在的小孩都精的很」這樣的感慨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有,可為什麼我們卻總是想當然認為,孩童就應該看動畫片、聽兒歌唱兒歌、玩玩具。為什麼不能給他們聽巴赫,不能給他們看紀錄片,不能讓他們在生命的一開始就接觸高雅高尚的美好事物,不讓他們一開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呢?有些人可能要說,他們那麼小什麼也不懂,這個我不否認,就想反問一句你們給他們聽的兒歌、動畫片他們就能看懂是什麼意思嗎?父母總是順應大流,太想當然了。
文中還提到:「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伺候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頂住來自長輩、外界質疑的目光和壓力,給後代營造健康、自由的環境,對於所有的父母來說都不容易,在中國尤其不容易了。從孩子一出生是否該自由發展還是要報一堆興趣班到婚戀嫁娶是否該順從孩子自由意願還是該早早成家立業,延續香火,這些問題現實又不可迴避,很多家庭在這些問題上總是矛盾重重。想要讓孩子健康、自由發展,父母首先就要有足夠的氣魄和堅定的意志。我們都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是對孩子真正有益的,但當聽到質疑的聲音,我希望家長可以和孩子統一戰線。
這裡順便也來說說我自己的爸爸,他並不是一個開明、通情達理,跟我描述的那樣深明大義的父親也完全不是一個類型。小時候是不怎麼管我的,報興趣班什麼的都是我自己想要學,他才給我報。真是慶幸自己早生了幾年,不用被父母逼著去興趣班。不過當同學天天追劇,看小說,我每次回到家只有吃飯的時候匆匆看幾眼電視,一旦筷子放下,就要立馬回房間寫作業,在電視機前多停留一秒,爸媽的眼神立馬開始嚴肅起來,所以我這種自律大多也是父母逼出來了。回顧我這二十幾年,感覺很多時候我總是不服從、不妥協的,性子倔強的很,而且很任性。所以即使我的父母沒辦法頂住風俗傳統及旁人的壓力,我似乎自帶金鐘罩,想怎樣就怎樣,但金鐘罩畢竟也不是萬能的,他們的壓力還是會傳給我,我只能逆來順受,極度反感和痛苦。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理解他們,很多事情都是在既不違背自己的心又可以順從他們的意之間進行權衡。可能也正是他們對我採用的放養式管理,所以自己也並不嬌氣,有開疆擴土的野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