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上吉利大腿的寶騰 再次入華或將竹籃打水一場空
來自專欄道哥說車8 人贊了文章
吉利汽車近幾年發展可謂是風生水起,不僅僅牢牢把控著自主品牌第一位的交椅,同時也對合資品牌虎視眈眈,憑藉前幾年收購沃爾沃積攢的經驗,吉利汽車猶如滾雪球一般,品牌越做越大,緊貼在南北大眾及上汽通用身後,大有對方稍加放鬆警惕,就有趕超的架勢。
眼下,吉利又把手伸到了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早在去年吉利就將寶騰汽車收入麾下,而今又打算以技術換市場,把吉利成熟的運營經驗導入到寶騰汽車,既可以幫助寶騰汽車在馬來西亞起死回生,還能使謀求開拓海外市場的吉利迅速佔領馬來西亞車市。
9月24日,吉利汽車(http://00175.HK)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吉利控股訂立許可協議,同意向吉利控股授予知識產權及前景知識產權,吉利控股獲准將知識產權及前景知識產權分授權給予寶騰集團,於許可期限內於許可地域從事許可車型設計、開發、生產、銷售、推廣及分銷。知識產權的總許可費用為13.44億元。根據許可協議,吉利汽車將授予吉利控股集團之知識產權與許可車型包括NL-3(亦稱作吉利博越)、SX11車型及VF11車型,這也意味著博越以及未曝光的全新車型未來將在寶騰工廠進行生產。
吉利再現「東南亞版沃爾沃」
寶騰汽車,一個由現任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1983年創立的馬來西亞汽車品牌,曾被視為馬來西亞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象徵,全盛時期寶騰佔有馬來西亞汽車市場超過八成份額。在馬來西亞人眼中,寶騰汽車是馬來西亞的「國家級」汽車品牌,有著無可比擬的地位。然而,近年來寶騰汽車的發展並不順暢,2016年本國市場佔有率僅僅只有15%。寶騰銷量也從最高峰時期的年產20萬輛,跌至2016年的7萬多輛,並且財務狀況也處於連年虧損狀態。2016年,寶騰虧損14億令吉(約23.3億人民幣)。寶騰需要的已經不僅是資金或者「換殼」的產品,而是技術研發和體系能力上的「輸血」。
此前,寶騰已在全球五大洲65個國家銷售,在中國市場卻是空白。為此,寶騰也一直在尋求進入中國的機會,先是與廣東金星重工製造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進行本土化製造未果;後來寶騰又與浙江青年轎車等多家中國車企糾葛良久,也未能在中國市場立足。2011年10月,寶騰汽車與華泰汽車簽署合作協議,雙方計劃以50:50的股比組建一家以技術研發等為導向的汽車技術產業園,並國產化兩款寶騰車型Persona R和Exora。但不到一年,寶騰的新東家便更換為DRB-HICOM集團,之後華泰方面負責此事的總經理侯海靖辭職,雙方的合作最終不了了之。
和華泰汽車不一樣,吉利汽車本身就是寶騰汽車的股東之一,二者合作更有保證。2017年6月23日,吉利控股集團與馬來西亞DRB-HICOM集團簽署最終協議,收購了DRB-HICOM旗下寶騰汽車(PROTON)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Lotus)51%的股份,成為了寶騰汽車的股東。
隨後在今年8月18日,剛履新3個月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其訪華之旅的第二站選擇了吉利汽車。不得不提的是,寶騰作為馬來西亞的國家級汽車企業,它便是由馬哈蒂爾一手創建的。當天下午,馬蒂哈爾與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會面,進一步簽訂了新的戰略合作協議。根據框架協議,吉利將與寶騰母公司DRB集團成立50:50的合資公司,藉助於合資公司,寶騰將借道進入中國市場,同時與吉利展開全面電氣化合作。同時,吉利在當地也會獲得更多馬來西亞政策優惠,加快吉利在全球形成多個統一標準的新能源研發生產基地,形成長期合作關係。
分析人士認為,吉利向寶騰輸出新能源技術,也是一種創新的擴展方式,特別是隨著各個貿易協議簽署,東南亞各國已融合成統一的大市場。對於吉利來說,此次吉利與寶騰控股簽訂戰略協議書,也可以視為吉利控股加速東南亞市場戰略的重要一步。將寶騰收入囊中,便能以極低的關稅搶灘東南亞這個巨大的市場,吉利不僅拿到了打開東南亞市場大門的鑰匙,也是我國自主品牌走出去的好機會。
吉利與寶騰牽手 誰抱誰的大腿?
近些年,吉利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銷量,呈現了「節節高」的態勢。去年,吉利年銷突破了124萬輛;今年上半年,吉利總銷量達到了766630輛,同比增長44%。無論是轎車還SUV領域,吉利都實現了穩健的發展。現在,吉利在國內市場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早就不是當初那個為了汽車生產資質而著急的企業了。拓展海外市場已經成為吉利汽車發展的重要戰略。
以收購沃爾沃汽車而開啟的「投資全球化」令吉利逐漸建立起整合全球優質資源的造車路線,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直言:「我們在 2002年已經形成這樣一種戰略思考,就是既要把自己的基礎做紮實,把自己應該做的工作做好,同時我們要藉助外部的力量,為自己實現理想提供支持」。通過一系列的併購,目前吉利控股集團已經擁有沃爾沃汽車、Polestar、領克汽車、吉利汽車、倫敦電動汽車、遠程商用車、蓮花豪華跑車等多個汽車品牌。
吉利收購沃爾沃對吉利的幫助之大不言而喻,而吉利收購寶騰在許多人看來卻是在「作死」,真的如此嗎?據媒體公開報道顯示,吉利競標方案中提到幫助寶騰把銷量提升到其上個世紀90年代的水平,即每年20萬輛的銷量;其次,吉利向寶騰提供(沃爾沃協助開發的)技術和原型車(帝豪、博越),以寶騰的名義在東南亞、南亞和澳大利亞市場貼牌銷售,這兩點正是寶騰最為看重的。
為此在過去一年裡,吉利派出了一支獨立管理團隊,和寶騰的技術人員一同優化生產平台,一同解決經銷商與供應商發展問題,一同分享兩個國家的文化與經濟發展觀念。經過文化與技術上的融合,寶騰的經營局面有了起色,今年其銷量逐月增長,在7月創下了近30個月的新高,達到8102輛,環比增長31%。其首款SUV車型寶騰X70將於今年年底前上市,可以看出寶騰X70完全是吉利博越的換標版,採用換標策略,在吉利方面可以說增加了博越的銷量,對於寶騰則減少了研發費用,對於二者則是雙贏的局面。
如果說對沃爾沃的收購是用金錢買下了技術,那麼這一次收購寶騰和路斯特則是用技術買下了市場,為吉利打開了擁有6.23億人的東南亞市場,這為吉利接下來進軍南亞和完善全球化布局做了鋪墊。而與寶騰的合作,吉利除了為寶騰提供平台和技術支持之外,馬來西亞政府也會給吉利更多的政策優惠。根據吉利的規劃,2020年吉利的產銷量將達到300萬輛,有了寶騰和路特斯的加盟,為吉利實現2020年的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這時我們將視野拓寬一些,就會發現憑藉沃爾沃和寶騰的一東一西的兩大品牌布局,吉利貫穿起了整個歐亞市場,沃爾沃在歐洲,寶騰在東南亞,都將成為整個吉利品牌勢起的跳板。
但話說回來,寶騰汽車雖有如日中天的吉利汽車做靠山,未來還將布局炙手可熱的新能源產品,這一切看起來似乎很美好,但未來以合資公司入華實際上可能是黃粱一夢。畢竟其品牌力過於孱弱,在國內市場也毫無根基,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技術、任何的品牌可言,它甚至比不過目前中國品牌當中做的差的力帆、海馬等這樣的車企。參考更早合資成立的騰勢新能源,背後有戴勒姆和比亞迪,一手好牌被打爛,現在不管比亞迪和戴姆勒,都沒有再花心思在這個品牌上。
相反,吉利卻能通過與寶騰的合作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吉利給寶騰畫了一個「幫助拓展中國市場」的大餅,用中國市場來「換取」寶騰心甘情願為其開拓馬來西亞市場,乃至在東南亞市場當開路的馬仔,讓道哥說車也不禁佩服李書福手段之高明。而寶騰應該也明白這點,志向遠大的吉利,無論是收購其股份,還是與其合作,都是希望利用它做跳板,從而進軍東南亞市場。但與吉利做的這筆交易,寶騰也不虧,起碼多多少少都能學到點吉利造車的技術與經驗,而且還有了在華布局發展的機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