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背後的故事# 國王的愛與他的首席情婦

#名畫背後的故事# 國王的愛與他的首席情婦

來自專欄 Carpe Diem32 人贊了文章

終於逮著導師出差的空兒,來給落灰的小專欄更個新。今天扯點閑的,一直想嘗試名畫背後的歷史話題,希望大家喜歡。原本想從比較熟悉的神話主題名畫下手,但因為題材太多難以抉擇,最後選了幅不那麼熟悉的歷史片段,作為開頭反倒減輕了些心理負擔(笑。

情色之畫

1599年的復活節,亨利四世的首席情婦(ma?tresse-en-titre)、26歲的嘉布里埃爾本在巴黎待產,此前她已為國王誕下三子,國王於是承諾,要為這第四子授予合法身份,意味著「情婦」嘉布里埃爾就要成為「王后」。九年前,風流成性的國王對她一見鍾情,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違,執意娶這身份卑微、且風評極差的女子為妻——嘉布里埃爾的人生巔峰指日可待。

距離婚禮還有兩周,而在周二參加完Zamet家晚宴後,次日凌晨她突然覺得腹中一陣劇痛,周四早上似乎有所好轉,接下來病情卻直轉而下。她不斷受到痙攣的折磨,臉色漸漸變黑,頸脖也開始變得扭曲,最後終於誕下一枚不成人形的死嬰,在極大的痛苦中奄奄一息。此刻遠在楓丹白露宮的國王還被蒙在鼓裡,4月9日,他收到了嘉布里埃爾逝世的消息;但實際上,直到4月10日她才咽氣。當友人發現她的屍體時,竟因其死狀過於慘烈而昏厥過去,甚至有人暗地裡說,這是惡魔乾的;但明面上人們議論,「這是上帝的旨意」——畢竟,嘉布里埃爾的死在民間是件大快人心的喜事,也避免了王儲問題所帶來的複雜糾紛。只有國王,為她的死掉下了真誠的眼淚——並在不久後開始了新的戀情。

如果不是這幅奪人眼球的畫,也許嘉布里埃爾的故事就要湮沒在國王的艷情史之中了:

Portrait présumé de Gabrielle d『Estrées et de sa soeur la duchesse de Villars, c.1594, oil on wood, Louvre.

在盧浮宮看到這幅畫的遊客,要麼羞羞答答不敢近前,要麼興緻勃勃模仿這個經典的pose??,大概無不帶有些獵奇的心態。事實上,這幅畫沒有落款,不知誰人所作,我們只能根據畫中人物的髮型來推斷,大概完成於1594至98年之間;而後來一個版本上的題字則宣稱,左邊的金髮女子就是上文中的嘉布里埃爾,而左邊那個調皮的「捏乳頭」女子,是她的一個姐妹。初見這幅畫時,總覺得有幾分說不出來的彆扭。思前想後,大概有這麼幾個地方值得玩味:首先是表情與眼神。從表情來看,可以說幾乎沒有表情,fine,這是傳統;而眼神則接近空洞,如果說她們在看向什麼,那麼最有可能是看向畫外的觀眾,赤身裸體的凡胎直勾勾地盯著你(雖然還不至於是馬奈的奧林匹亞…),再加上這直白而大膽的動作,的確會讓人覺得畫中女子不夠莊重,符合一名情婦、而非王后的身份。再則是身材。雖然這是一幅美女裸圖,但幾乎看不到令人蕩漾的線條,這或許和當時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浪潮中對身體的仇視有關,女性的線條被塑造成直線,鐵管一樣的束身衣彷彿將身體捆縛在生硬的鎧甲里,掩飾一切胸部、腰線和臀部的曲線,而即便是在這裸體圖上,也依然能看到對肉體曲線的敵意。可即便身上其他部位的曲線沒有凸顯,肚子的圓潤還是表現出來了——圓肚子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藝術中正是女性美的一項重要特徵,代表著富饒和豐產。但嘉布里埃爾的圓肚子還不僅僅只是「美」,加上旁邊的Julienne dEstrées捏乳頭的動作,暗示嘉布里埃爾是真有孕在身——或許,就是那個本來能為她帶來王位、卻最終將她領向死亡的第四個孩子。她手上的那枚戒指就能印證這個猜想。國王亨利四世以其節儉和素樸聞名,據說他曾拒絕為心愛的嘉布里埃爾買戒指,只因為戒指太貴;雖則如此,在1599年3月2日,國王卻將自己當初迎娶法蘭西時的加冕戒指贈與了為他懷上第四個孩子的嘉布里埃爾,以此作為訂婚戒指,承諾她將成為自己的合法妻子和王后。只可惜,一個月後,婚戒的女主人死在了婚禮前夕。

這幅畫還有幾個後續版本,其中之一是下面這幅:

Gabrielle d』Estrées and her sister, the duchess of Villars. Fontainebleau school, sixteenth century. Musée de la Société Archéologique, Montpellier, France / The Bridgeman Art Library.

最明顯的改變是兩位女主都穿上了衣服,眼睛也不再大膽地直視著你我,而是看向了別處,前圖後景中那個不知是在編織命運的女巫還是正在縫製嬰兒服的保姆,此時來到了前景中成為了奶媽;而蓋著墨綠色絨布的棺材板和黑鏡子不見了,一名美麗的侍女取而代之,角落上那副極具暗示意味的男性下半身圖則被換成了傳統的古典裸體圖。這或許是對嘉布里埃爾形象的一種修正,畫中元素端莊了許多,似乎是要將她塑造成一幅母儀天下、符合王后身份的模樣。這兩幅圖放在一起而引發的問題是,情婦到底是否能為民眾所接受、成為真正的王后?問題的答案我們已經在文章開頭揭曉過了。但換個角度來看,若非死神親自出馬,大概包括人民、教皇、貴族等多方勢力在內的反對都無法阻止國王再婚的決心。

只是我們永遠不知道,在這平靜而空洞的表情背後,涌動著多少希望與仇恨、恐懼與悲傷,以及謊言與背叛。


初遇

1590年,時年三十七歲的亨利第一次在友人貝勒加德公爵(Roger de Saint-Larry)的引薦下遇見十七歲的嘉布里埃爾,並一見傾心;但少女似乎對他並不在意,一心只想嫁給她從十四歲就愛上了的貝勒加德。亨利當時正值人生的低谷時期,與第一任妻子瑪戈王后(Marguerite de Valois)已結婚近二十年,二人關係長期不和,各自在外情人不斷,未曾誕下一名子嗣。而亨利的前任首席情婦Diana dAndoninsa則一心想要奪取瑪戈王后的地位,鬧劇不斷上演,令亨利有些心灰意冷;終於在1589年時,長期處在Valois家族勢力陰影下的亨利繼承了王位,人生開始有了些起色,但前途仍然不甚明了。為了保護女兒的名聲、並擔心亨利在政治鬥爭中失利,嘉布里埃爾的父親將她許配給了鰥夫Nicolas dAmerval。從哪個方面來看這都不是一樁匹配的婚姻,陰鬱貪婪且年長十二歲的丈夫對年輕的嘉布里埃爾沒有任何吸引力,但這樁婚姻卻給她與亨利的關係帶來了實際的好處:藉助婚姻,嘉布里埃爾得以擺脫父權的控制而獲取了更大的自由,亨利也借慶賀的名義贈給了她兩處宅邸,讓她獲取了經濟上的獨立——嫁為人婦的嘉布里埃爾在實際上離亨利更近了一步。在亨利的猛烈追求下,嘉布里埃爾逐漸接受了這位追求者,雖然當時的人們很可能認為,這種態度上的轉變與其說是亨利的魅力和努力的結果,不如說是嘉布里埃爾家族為了從中漁利、而一心推動其關係發展的結果。

然而,這段關係從一開始就不被人看好。儘管自與瑪戈王后的關係破裂開始,亨利身邊就一直更換著不同的情婦,但至少是些「體面人」;嘉布里埃爾的家族背景則狼藉許多,尤其是母親Fran?oise在婚後外遇、並拋夫棄子的歷史更是坊間黑料。而Fran?oise的孩子們也彷彿受到了詛咒般醜聞不斷,嘉布里埃爾和她的姐妹們甚至被稱為「七宗死罪」(seven deadly sins),成為墮落的代名詞;嘉布里埃爾在國王面前日漸得勢,更是惹得眼紅之人極盡抹黑之能。可即便如此,仍然掩蓋不了她的美艷無雙對國王的吸引力

Portrait presumed to be Gabrielle d』Estrées by Fran?ois Quesnel. Musée Condé, Chantilly, France / The Bridgeman Art Library.

不過,這當然不僅僅只是看臉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她為國王誕下了子嗣。


風光無限

亨利與王后Marguerite之間的婚姻由當時的王太后Catherine deMedici一手策劃完成,目的是為了拉攏波旁家族,以調和當時法國新教徒胡格諾派和天主教徒之間的矛盾,而亨利的母親Jeanne dAlbret作為新教徒原本並不贊同這宗與天主教的聯姻。婚書在1572年8月17日簽下,第二天二人就在巴黎聖母院前廳舉行了婚禮。典禮上,國王與王后各自注視著前方,眼神沒有一絲交集;婚禮後的慶典與狂歡持續了數日,法國當時新舊教派都前來為這場象徵著天主教與新教和平盟約的婚禮給予祝賀:直到王太后和國王查理九世策划了一起大屠殺將當時隨同亨利前來參加婚禮的胡格諾黨人一網打盡,聖巴托羅繆之夜成為歷史上真正的「血色婚禮」(當然,馬丁的「血色婚禮」基於蘇格蘭歷史上的The Black Dinner和玫瑰戰爭中愛德華四世娶平民之妻的執念,那是另一段歷史了。對聖巴托羅繆之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大仲馬《瑪戈王后》book.douban.com/subject和美麗的伊莎貝爾·阿佳妮主演的同名電影 movie.douban.com/subjec )。亨利也因此被迫改宗,並在Marguerite的求情下才得以保命。然而囚禁於宮中的日子並不好受,亨利開始輾轉於各個情婦的床沿,Marguerite剛開始還保有夫妻情分,逐漸也開始不甘示弱般更換枕邊之人,二人關係日漸破裂。直至亨利登基加冕,沒有合法子嗣的問題成為了國王心中的一根刺;而更重要的是,在1592年亨利患上了嚴重的性病之後,醫生宣判他很可能會無法生育。而當嘉布里埃爾為他在1594年誕下一個健康的男嬰(名為「凱撒」)之後,不難想見國王內心的欣喜與雀躍。當她懷上第四個孩子的時候,國王開始認真考慮「廢后」的問題:沒有子嗣當然就是最趁手和方便的緣由。

Alexandre-évariste Fragonard - Scène du massacre de la Saint-Barthélémy (1836) 根據瑪戈王后的回憶錄再現的場景,一名跟隨亨利的子爵被國王查理的衛兵追殺而躲進王后的卧室,最終在王后的求情下保住了性命。

不過除此之外,嘉布里埃爾的個人能力也不可小覷,可以說,亨利登上王位的過程中也有嘉布里埃爾的一份功勞。她不僅幫助國王在天主教、新教和其他教派勢力之間進行遊說和談判,而且勸服亨利改宗天主教、成為其最終登基的重要前提之一。1594年9月,亨利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巴黎,也第一次讓嘉布里埃爾作為皇室隨行人員出現在了公眾面前。國王有意將自己的情婦置於顯赫之地,甚至讓她的馬走在自己前面,以彰顯她對自己的重要性。然而人群一遍歡呼著Vive le Roy! 一邊看到的是嘉布里埃爾的窮凶極奢:

身上綴滿了珍珠和耀眼的寶石,光芒甚至蓋過了身旁的火焰;她的長袍是用黑綢製成,全身上下都覆滿了白色的穗飾。

這正是嘉布里埃爾人生的巔峰時刻。亨利甚至為她增設了一項人頭稅,收入全部直接入賬給她;他們共同在林中狩獵,在聖日耳曼廟會上購物,他為她置辦田產,將其地位提升至公爵;即便身邊所有的大臣和教會官員都反對他們交往,亨利也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誓言要廢除與Marguerite的婚姻,並娶嘉布里埃爾為妻,將凱撒授予合法身份——因此公眾針對她的批評也愈加嚴厲,尤其在巴黎,小冊子上稱她是個無恥的妓女。巴黎的教士到處宣傳,「國王的宮中有個下流的女人,就像一頭危險的野獸,會招致災厄,尤其是在還有人鼓勵她昂首挺胸的時候」。亨利在狩獵途中聽到一名漁夫的抱怨,「國王可是個正派人,只不過養了個可惡的賤人,把我們都給毀了」。嘉布里埃爾的整個家族都被比喻成水蛭,妄圖吸取人民的血汗與膏脂,人們公開譴責她的出身、貪婪和所有政治活動。教皇將她形容為「法國榮譽上的一個污點」——然而這一切都動搖不了國王的決心,面對這些非議,國王宣稱他不僅要繼續親吻自己的情人,而且還要在公共場所,甚至在議會會議上公然秀恩愛。國王的決心進一步刺激了公共輿論,對於他們而言,國王可以擁有很多情人,但最好是露水情緣,可以隨時脫身,這樣的故事會增益國王的男性氣概;可國王若是如此執著於其中之一,甚至承諾娶其為妻、讓性關係升級為「愛」,讓私生子成為王位的繼承人,well,這就太過分了,顯得國王「不夠男人」,這是公眾無法接受的。顯赫一時的嘉布里埃爾,也同時如芒在背,國王不在身邊的日子裡,人民的敵意總使她戰戰兢兢。隨著婚期臨近,她預發感到不安,甚至求諸於占星家和算命先生,然而得到的答覆往往陰雲籠罩。有的告訴她一生只會結一次婚(她已經結過一次婚了);有的說她會英年早逝;其中有一個十分肯定地說,「這次婚禮將無疾而終」,「嘉布里埃爾再也看不到復活節那一天(Easter Sunday)」。果然,復活節的前一天,她被發現慘死於家中。


Fin

諷刺的是,嘉布里埃爾作為情婦的一生,做出的最大貢獻竟是用死亡制止了因繼承人問題而帶來的潛在動亂。人們大多為她的死鬆了口氣,只有亨利痛不欲生,在給姐姐的一封信中他寫道,這是「無與倫比的痛苦「,」這份悲傷會一直被帶到墳墓中去」,「愛的根源已經枯萎,它再也不會長出來了」。但說歸說,嘉布里埃爾死後,悲傷的亨利也沒有停下獵艷的腳步,曾經許下的承諾也重複給了後來人。僅僅三個月後,他就對Henriette dEntragues宣稱:「這顆心只為你的美魂牽夢繞;你是我唯一的愛」,甚至許諾如果為他誕下子嗣,將會娶之為妻(sounds familiar?)。與嘉布里埃爾與亨利的相互扶持相比,Henriette更加急功近利且不擇手段,反倒讓早逝的嘉布里埃爾挽回了一些人們對她的懷念和同情。

參考資料:

Kathleen Wellman (2013) Queens and Mistresses of Renaissance France. New Haven.

Rose-Mary & Rainer Hagen (2016) What Paintings say. K?ln.

(圖片皆來自於Wikimedia,公共領域。)


推薦閱讀:

TAG:藝術 | 繪畫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