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十年 中國最需要什麼
來自專欄職場求職 行業轉換 內部升遷 工作技巧11 人贊了文章
中國要想在未來跟美國去PK的話,核心問題是中國的下一代企業家,能不能出現像拉里·佩奇、扎克·伯格這樣夢想著改變世界,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已任的企業家。
1
科技創新推動人類歷史進程
過去一年有一本書特別火,叫做《人類簡史》,講到人類起源於七萬年前的智人。我們這波猿人從非洲走出來後,橫掃整個地球。這是因為七萬年前所有智人出現了語言——一場認知革命。語言的出現讓人類從地球所有動物中崛起,狩獵時代隨之到來。而1.2萬年前,歐洲和亞洲首先出現了農業革命,通過對植物和動物的馴化,迎來了農業時代,歐洲和中國因此領先全球。
中國人在曾經的2000多年裡領先世界,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在200多年前工業革命到來的時候,卻沒有抓住進入工業革命時代這次非常好的機會。歐洲以蒸汽機讓人類首次使用機器的力量,崛起於世界,也讓中國人第一次落後了200多年。
量化歷史學家有一句名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事件就是工業革命」。因為從人類的歷史來看,農業革命時代的技術拐點是非常小的,而200多年前工業革命出現時,整個人類的發展進程從一個非常平緩的曲線,變成一個幾乎垂直向上的曲線。工業革命的誕生使人類的歷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技術的發展讓人類的進步從農業時代的線性發展,進入到工業時代的指數發展。如果一個秦國人穿越到2000年後的清朝,會覺得世界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一個清朝人穿越到200年後的今天,他一定會被今天的整個世界所嚇壞。
2
抓住智能化時代的機遇,
中國就能重返世界之巔
量化歷史證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說,科技創新改變世界。 1780年以後,英國和美國的收入增長有90%來自於技術創新。1750到1850年誕生第一次工業革命,當時是英國改變了世界,讓人類世界從農業時代進入到機械化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從1860年到1890年,電力和鐵路的大發展讓美國改變了世界,成為世界第一,讓人類世界從機械化時代進入到電氣化時代。而1960年起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美國再次抓住了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機遇,保持著世界第一的位置,人類世界從電氣化時代進入到信息化時代。而目前,以人工智慧和工業4.0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人類世界將在未來三十年從信息化時代進入到智能化時代。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智能化的時代,這對於中國來說是非常大的機遇,如果能抓住這次工業革命的機遇,中國就能實現重返世界之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所以,我認為21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事情,就是中國將會重新成為世界第一。
18世紀西方超過中國的主要原因,我認為首先源於文藝復興為代表的思想革命,這一革命引領歐洲逃離了黑暗的中世紀,誕生了大量的科學家和藝術家,也因之出現了科學革命。以牛頓三定律為代表的科學革命,使整個人類從黑暗時代進入到文明時代。科學革命激發了工業革命,以瓦特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革命使歐洲超過了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崛起的路線都是從思想革命到科學革命再到工業革命,從而實現大國崛起。所以,中國這一次崛起的路線也首先要樹立大國自信,從思想上要領先才能從實力上領先。
3
未來30年,
中國發展的驅動力是創新紅利
過去30年來,中國出現了三次創業潮。 1978年改革開放,實行包產到戶,出現了第一波創業潮,80年代湧現了以柳傳志和任正非為代表的第一代企業家。1992年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標誌,出現第二波創業潮,大量的官員下海,92派的創業家代表有郭廣昌、陳東升、馮侖等。2001年中國出現了第三次創業大潮,標誌是中國加入了WTO,互聯網的力量湧現,這一波創業者以馬雲、馬化騰、李彥鴻為代表。
30年里,中國確實經歷了一個非常大的發展,其核心就是人口紅利。因為解放了幾億農民的體力生產力,出現了幾億的工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這個階段我們的關鍵能力實際上是中低端的製造,是Copy to China的能力。
但是未來30年,中國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應該是來自於創新紅利,因為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了。未來應該解放幾千萬科研人員的腦力生產力,發揮出Think different的關鍵能力。
4
科技創業是未來30年發展的主旋律,
科研院所將成為中國創新創業的主力軍
現在創業已經進入深水區,過去創業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為中國的商業剛剛開始發展,機會非常多,只要你有勇氣抱起游泳圈衝下海,就能夠找到非常好的創業機會。但是現在再去海邊的話,非常好的這種早期機會的沙灘上,早就擠滿了人群,在海邊已經撿不到貝殼了。這時候想得到更好的回報,就只能去人相對較少的深水區,只是抱著個游泳圈就沒法去了,而是要身著非常專業的技術裝備。因此科學技術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未來30年,科技創業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科研院所將成為中國創新創業的主力軍。
過去30年,中國主要是東南沿海地區發展快。為什麼是東南沿海首先發展起來?因為地理條件的優勢有助於經濟的發展。早期主要發展的是貿易和簡單的加工製造,包括「三來一補」,跟出口型經濟有很大的關係,靠近海邊有助於貿易的往來和外來物料的加工。
這種仰仗客觀環境因素,得到創業發展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是阿里巴巴公司。馬雲在北京創業非常困難,回到杭州之後,卻迅速爆發然後成功。究其緣由,除了2000年網路經濟的發展,和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這兩個因素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地處杭州,離義烏非常近,義烏就是中國小商品集散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馬雲背靠的是整個中國浙江小商品集散地,他幫助小企業把大量產品運到國外去銷售。這種行業和地利資源成就了馬雲的阿里巴巴。馬雲是抓住了互聯網這一個科技大浪潮的機會,並與中國的出口機會結合起來成就了阿里巴巴,後來又抓住了互聯網+國內消費的機遇成就了淘寶。未來三十年,科技創業會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而中國目前主要的科技力量掌握在科研院所手裡,所以誰靠近科研院所,誰就能發掘更好的發展機會。
舉一個美國的例子。美國比中國領先很多年,是非常典型的科技創業經濟發展的國家。正如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所說的,一個國家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要素驅動,第二個階段是投資驅動,第三個階段是創新驅動,第四個階段是財富驅動。由於傳統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已經無法驅動經濟發展,中國目前正處於從投資驅動到創新驅動的發展階段,開始進入到科技創業的黃金時代。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轉型進入到創新驅動的時代,標誌是美國1980年發布了《拜杜法案》,釋放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和專利,推動了美國經濟的創新和發展。
這個法案讓美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迅速發展起來,推動了美國的創新進程,使其擺脫了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經濟危機,走出了一波新的經濟發展的高潮。
5
科技創新是經濟大轉型時代的客觀需要
麥肯錫曾經發布了一個關於中國創新的報告,其中指出創新分為四種。
第一種是客戶中心型創新,代表企業是小米、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第二種以效率驅動型創新,代表產業是太陽能電池板、傳統製造業,代表企業是富士康等中國大量的製造企業。過去三十年,中國就是依靠客戶中心型創新和效率驅動型創新,在這兩方面表現得都相當不錯。
然而,還有兩種更重要的創新。一個是工程技術型創新,如高鐵、風機、電信設備、醫療器械等。一個是科技研究型創新,如醫藥、生物科技、晶元設計、人工智慧等。這兩種創新,中國非常匱乏,未來三十年中國需要發展這兩方面的創新,科技創新的時代已經呼之欲出了。
科技對經濟的驅動非常重要。比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友創辦的企業有三萬家,每年產生的經濟效益——GDP是兩萬億美元,這個相當於比全球第十大經濟體——印度還要多一點,這是科技創新帶來的巨大力量。
中國正處在經濟大轉型時代。2015年中國GDP增速只有6.9%,這個增長率是1990年以來的最低時刻,這種中低速增長的經濟新常態將持續好幾年,我把這個時刻叫做小冰河時期。企業能夠迅速轉型適應這個寒冷的氣候,才能生存下來,凡是轉型慢的就可能被凍死被時代淘汰,傳統的企業家如果不主動進入到科技創新的時代,就會有很大的可能被淘汰掉。
6
科技創新的關鍵是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
中國經濟的兩大戰略,第一個戰略就是互聯網+戰略,我認為這個戰略屬於麥肯錫提到的以客戶驅動型創新和效率驅動型創新。第二個戰略是中國製造的工程創新和科技創新。中國在互聯網+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現在最缺的是工程創新和科技創新。
2015年中國科研經費的投入是1.4萬億,佔全球科研經費的20%,科研經費僅次於美國,排全球第二,中國科研人員的數量已經達到全球第一。但我們面臨的非常大的問題是,大量科研投入產生了巨量的科技成果,但是從科技成果到產業化卻存在著「腸梗阻」,大多數科研成果沒能成功轉化為對經濟有貢獻的力量。因為我國的科技成果轉換率非常低,發達國家科技成果產業化率為25%,我們只有5%,成果轉化率發達國家達到80%,我們只有45%。
所以,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就是科技創新對經濟貢獻的關鍵點。而現在國內整個的創投圈的現狀是,80%的資金和天使投資都流向了互聯網和TMT行業,只有極少數投向了硬科技。
1.硬科技戰略是練「內家功夫」
我對互聯網+和硬科技有一個評價:互聯網+像外家工夫,硬科技像內家功夫。金庸的《射鵰英雄傳》里,郭靖從內家功夫開始練習,楊康從外家功夫開始練習。前十年郭靖總是打不過楊康,因為練外家功夫初期進步非常快,而內家功夫初期進步十分緩慢。但是外家功夫是初期進步快,後期進步越來越難,甚至容易走火入魔,歐陽鋒就走火入魔了。而內家功夫基礎打得好,雖然初期進展緩慢,但是內功深厚之後,後期進展會越來越神速。郭靖練到後來,不但楊康不是對手,大多數高手都打不過他了。
互聯網+戰略是典型的外家功夫,硬科技戰略是典型的內家功夫。小米和華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小米還是走的貿工技、掙快錢練外家功夫,通過建設新互聯網的電商渠道快速把銷售額衝上去,雖然也很成功,但是沒有核心專利,內功不夠,手機出海只能去印度,很難把手機賣到專利保護嚴格的發達國家,而華為長期研發擁有大量的手機專利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華為練內家功夫,敢於在研發上巨資投入。華為長期的馬拉松式的研發投入,去年達到400億。2015年華為的手機業務超過小米,成為國內第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華為練內家功夫,對於華為海思晶元持續投入。雖然剛開始,華為做晶元的人水平都不高,前十年有可能都是在賠錢,但是華為厚積薄發,長期投入讓海思的晶元性能已經達到高通的最新水平,因此華為的手機不會受制於國外廠商,而且迅速超越小米成為世界第三,中國第一。
2.發展硬科技需要長期資金支持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從做貿易起家,掙快錢掙慣了,現在要真正轉向硬科技戰略,練內家功夫掙慢錢,這種思路的轉換是最難的。所以過去一年多來,我一直在呼籲中國應該投入硬科技。中科創星也是中國第一個做硬科技孵化器和天使投資的機構。
什麼是硬科技呢?硬科技不是比特經濟而是原子經濟,是具備核心技術的高科技,難以被山寨和模仿的。互聯網可以通過燒錢燒出來,但是硬科技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才能產生成果,不是簡單的燒錢就能燒出來。
非常欣賞《從0到1》書上講的:我們想要會飛的汽車,卻得到了140個字元。人類在過去幾十年來,在比特世界、互聯網世界進步非常大,在硬科技領域、原子層面進步非常小。我們中科創星現在投資的就是人工智慧、機器人、基因技術、VR/AR、物聯網等高科技技術。每次我坐飛機時都在想,五六十年前去美國就要飛十幾個小時,為什麼現在還是要飛這麼長時間?硬科技的進步太慢了,最近幾十年全世界在虛擬世界投入太多,在現實世界的投入太少了,整個人類的在原子世界的進步還是太慢了。
3.矽谷發展史證明硬科技是催生服務業的基礎
我專門研究了矽谷的發展史,我發現硬科技和服務業呈現交替發展的趨勢。總是先出現基礎設施,然後誕生相應的服務。現在互聯網雖然非常熱,大家願意去投移動互聯網,但從整個矽谷的發展趨勢來看,互聯網泡沫也會過去的。
1848年,矽谷是個非常小的城市,大概只有800個人。突然有一天在舊金山地區發現了金礦,短短三個月內,就湧進了25萬人。淘金熱的出現,需要把源源不斷的人從東部運送到西部,這就是美國的西部大開發時代,鐵路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美國當時拚命修鐵路,太平洋鐵路從東部到西部,修了3000多公里。在鐵路的修建技術之上,誕生了運輸業,美國著名的第一大亨世界首富--范德比爾特就是當時的鐵路大王。這就和先修光纖——信息高速公路,然後誕生了互聯網是一樣的道理。
有了運輸業的出現,1885年在矽谷、舊金山、洛杉磯出現了港口,城市的發展,人才的聚集,催生了通訊的需求。1892年,GE出現,誕生了電力傳輸和無線電通信行業。1939年惠普成立,矽谷出現半導體產業,緊跟著催生了微處理器產業,這就是矽谷的來歷。到這個時候矽谷還是在做硬體、做晶元,1981年,個人電腦誕生,這是建立在晶元技術基礎上的。
個人電腦是一個全新的基礎設施。圍繞這個基礎設施,比爾·蓋茨出現了,微軟誕生了,為個人電腦提供了軟體,這是一種新型的服務。當比爾·蓋茨的夢想實現,人類每個人的桌面都有一台電腦,誕生了新的需求。這時候需要把這些電腦都連起來,思科的出現讓所有的電腦產生了連接,產生了互聯網。思科是一個市值上千億美金的公司。我原來的公司是做光通信的,當年光通信的一個器件公司,叫JDSU,2000年它的市值也是一千多億美金。當時矽谷最火爆的一個股票就是JDSU,矽谷的人都會搶著去購買它的股票,就跟現在的facebook、谷歌是一樣的道理。
1992年開始鋪設信息高速公路,鋪到大概1999、2000年的時候,與當年鋪設鐵路類似,出現了巨大的泡沫,這種泡沫導致了光纖通信線路鋪設的過剩狀態。鋪設鐵路時,美國的股票市場大多數都是鐵路股票,現在則是互聯網股票的市場,這兩者如出一轍。
在鋪設大量的光纖通信的基礎之上,2000年左右就誕生了互聯網公司。谷歌、百度、阿里、騰訊幾乎都是在1999年成立的。因為那時已經通過硬體鋪設了大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的巨頭有了誕生和發展的基礎,BAT就是在那個時代產生的。所以創業的時間點非常重要,每個時代的科技浪潮都會催生出大型科技公司。
7
要想誕生新的科技巨頭核心是硬科技
2007年IPhone誕生,到2009年左右,智能手機的數量大概突破了一億。智能手機作為新的硬體和基礎設施,數量足夠大就會形成移動互聯網。現在所有市值過百億美金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幾乎都是在2009年到2010年成立的,比如微信、Uber、airbnb。現在是2016年,要想再做移動互聯網創業,是不可能達到像微信那麼高的市值了。
縱觀矽谷的科技發展史,它就是從基礎設施到服務,再從一個新的基礎設施到一個新服務,是一個軟體硬體交替爆發的巡迴往複的過程。
我認為現在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基本已經過去了,要想誕生新的科技巨頭,一定需要下一個新的大型的硬科技基礎設施。在此基礎上,才能誕生新的服務型科技巨頭。
具體來說,一個是人工智慧,這可能是比移動互聯網大百倍千倍的行業,最近人工智慧也越來越熱,我們的基金在人工智慧上做了很多布局,投了包括無人駕駛技術、娛樂和服務機器人、大數據等項目。
還有一個就是萬物互聯。依照整個科技發展的邏輯,當所有的電腦都聯在一起,然後就出現了更小型的手機——掌上電腦,手機又把所有人都聯到一起。因為電腦的發展一定是往越來越微型化、集成化去發展。下一步智能手機會變得更小,比現在手機的尺寸小一百倍,可能就會進入我們的人體,同時,每個人能控制身邊所有的物體,能把自己與身邊的物體全部聯起來,也就是萬物互聯。當萬物互聯變成現實的時候,就會誕生一個更大的歷史機遇。
8
中國需要新一代的科技企業家
現在中國的互聯網巨頭,都在布局娛樂等很多行業,但是美國的互聯網巨頭在布局什麼?谷歌的AlphaGo通過人工智慧打敗了世界最頂尖的圍棋棋手李世石,對整個人類認知產生了巨大的衝擊。谷歌的兩個創始人,現在讓一個印度人去管谷歌,然後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硬科技,包括基因技術、谷歌X實驗室里的無人汽車、互聯網氣球、Google Fiber,包括物聯網裡很多新的高科技。
不光是谷歌在布局,微軟、facebook也在全面布局硬科技,包括無人駕駛、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基因檢測、量子通信、雲計算數據中心。所以我認為,中國要想在未來跟美國去PK的話,核心問題是中國的下一代企業家,能不能出現像拉里·佩奇、扎克·伯格這樣夢想著改變世界,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已任的企業家。只有出現新一代的科技企業家,才能使中國的企業有可能PK美國的企業。
如果你有行業轉換、職業提升的困惑可以加公眾號:換行(ID:huanhangedu),裡面有更多真實案例、解決方法、行業前景剖析等。幫您一站式完成賽道轉換、內部晉陞、求職備戰等問題。
【福利】關注公眾號回復關鍵字「書單」,送你20本收藏過10w+次職場必讀書籍電子版資源。
推薦一個優質的職業發展交流學習群 期待升值加薪的你可以加入 ,入群請添加微信huan_hang,說明來意即可。
推薦閱讀:
TAG: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