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孔雀東南飛》背後的三國正史

《孔雀東南飛》背後的三國正史

4 人贊了文章

親愛的朋友,如果說《孔雀東南飛》和《三國演義》有著非比尋常的密切關係,您會不會頗為驚奇以至於大跌眼鏡呢?

其實這並非天方夜譚。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背景首先請看《孔雀東南飛》一詩的序言:「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建安是漢獻帝的第三個年號,始於曹操遷都於許的公元196年,終於曹丕建魏代漢的公元220 年,也正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那個歷史時代。

更值得一提的是,《孔雀東南飛》故事的發生地廬江府在建安時期乃是曹操集團和孫權集團激烈爭奪的軍事要地,多場慘烈戰役在此發生,眾多三國名人在此駐足。

根據歷史學者馬伯庸先生的考證,劉蘭芝(後世通常這樣稱呼焦仲卿妻劉氏)和焦仲卿雙雙殉情發生在公元200年,即曹操和袁紹在北中國展開官渡之戰的那一年。根據詩中劉蘭芝的自述「十七(應該是傳統的虛歲,作者注)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和焦仲卿對母親所說的「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來判斷,劉蘭芝投水自儘是在她二十歲左右時, 而焦仲卿「自掛東南枝」時應該與她年齡相仿。兩個推論放在一起,可以推算出劉蘭芝和焦仲卿生於公元181年左右,和諸葛亮、孫權年齡大體相當。

那麼,這一對苦命鴛鴦從小到大親身經歷了三國時期的哪些重要事件呢?

孫策奪廬江

公元184年,張角掀起了席捲中國北部的黃巾起義,廬江郡雖然位於南方,也受其影響,陷入了盜匪橫行的混亂狀態,這一年,焦仲卿和劉蘭芝還是腳步蹣跚、未諳世事的孩童。

正當廬江百姓即將流離失所,背井離鄉之時,朝廷派來了一個能力超群又愛民如子的好太守,他就是三國名將陸遜的叔祖陸康。陸康到任後,一方面安頓百姓,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加強軍備,嚴格練兵,不久就憑藉著訓練出來的新兵平定了廬江郡內的大小盜匪。百姓們對陸太守的豐功偉績充滿感激之情,廬江境內到處傳頌著陸太守戡亂救民的傳奇故事。

劉蘭芝與焦仲卿雖然不幸生逢漢末亂世,但他倆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幸運的,因為陸康在他倆的家鄉廬江做了十年的太守,為廬江百姓帶來了長期和平而溫飽的生活。

遺憾的是,陸康為了百姓利益得罪了軍閥袁術,於是廬江郡在公元194年成了袁術進攻的目標。

袁術佔據的九江郡就在廬江郡北面,他在攻打徐州的劉備時向陸康獅子大開口,索要三萬斛軍糧。陸康看不起袁術那樣禍國殃民的割據者,更不願給治下百姓增加負擔,當然就婉言謝絕了袁術的要求。袁術聞言大怒,派剛剛來投的孫策帶兵攻打陸康,並且許諾如果孫策能拿下廬江郡,就任命他為廬江太守。

孫策當時迫切需要一個地方作為立足之本,就奉命打響了廬江爭奪戰。

對於孫策來說,這實際上是一場攻堅戰,因為陸康深得民心,萬眾擁戴,就連正在休假的士兵都主動趕回城內為陸太守效命。可是,孫策不僅是一代名將,還是絕世勇將,在長達數月的對峙後,他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城破之後,陸康堅貞不屈,面北而逝,孫策則又一次被袁術所騙。袁術沒有按照當初的承諾把廬江郡歸入孫策名下,而是安排他的親信劉勛擔任了廬江太守。這時歷史已經進入了公元195年,按照《孔雀東南飛》的描寫,正是劉蘭芝「十五彈箜篌」的那一年,也許她彈得正是懷念好太守陸康的曲子。

劉勛做了四年的廬江太守,這段日子相對比較安定,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婚禮就是在此期間舉行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公元197年的某月某日。

廬江再引爭端

孫策當年雖然沒有得到廬江太守的位置,卻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一蹶不振,相反,他的鬥志被激發了起來。在隨後的幾年內,孫策帶兵東進南下,攻伐征討,先後佔據了丹陽郡、吳郡、會稽郡,將江東的大部分土地歸入了自己名下,接著他又將目光轉向了廬江郡。

公元199年,劉勛接受孫策建議向南用兵,而孫策則採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之計,再次向廬江郡發起了進攻。在這種情況下,結果就是明擺著的了——孫策佔據廬江,劉勛無家可歸。這時,劉勛的後台袁術已經死掉,他只好北上投奔老友曹操,一年後因為冒犯曹操而被殺。

孫策進入廬江後,安排了一個新太守,此人姓李名術,據馬伯庸推斷,給兒子向劉蘭芝提親的太守就是他。

李術是一個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努力和劉蘭芝家結親是有別的目的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先來看看《孔雀東南飛》中對劉蘭芝嫁妝的描寫:「妾有綉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顯而易見,劉蘭芝是一個大家閨秀,她身後矗立著廬江城裡的名門望族,而這正是上任伊始的李術想要結交的對象。

儘管李術和劉家聯姻的計劃因為劉蘭芝為情赴死而失敗,但他應該成功地籠絡了廬江城內的其他望族,而且他在和廬江官民交流時很可能利用了他們對於陸康的懷念。正因為有了廬江民眾的支持和擁護,李術才在孫策死後做出了一個並不明智的大膽決定——和繼位的孫權翻臉對抗。

孫權沒有想到李術會這麼快背叛他,更沒有想到廬江民眾會和李術一起背叛他,他當時正是年輕氣盛之際,一怒之下下達了血腥殘酷的屠城命令,給他的上半生留下了一個大污點:「是歲舉兵攻術於皖城。術閉門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糧食乏盡,婦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梟術首,徙其部曲三萬餘人。」

廬江屠城發生在公元200年年中,這時劉蘭芝和焦仲卿雙雙殉情的愛情悲劇剛剛過去了半年,不知正史中的屠城慘案降臨時,在文學史中那座松柏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的情人冢上,雙飛的鴛鴦鳥會發出怎樣的哀鳴……

參考文獻:《語文老師沒教過的三國》 憶江南


推薦閱讀:

TAG:三國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