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才球員董方卓的殘酷答案》的17個問題|硬核分享

關於《天才球員董方卓的殘酷答案》的17個問題|硬核分享

34 人贊了文章

上周五,故事硬核推送了一篇關於董方卓的人物特稿《天才球員董方卓的殘酷答案》。文章推出後,很多讀者在故事硬核讀者群里進行了一些關於董方卓和這篇文章的討論,也提出了一些關於本文和非虛構寫作的疑問。上周日,文章作者王天挺在讀者群里進行了一次交流,解答了讀者的一些疑問。

Q1:這篇稿子采寫花了多長時間?整個採訪過程順利么?有沒有發生什麼特別讓您記憶深刻的事情?

滿打滿算一個多月。但因為其中一位採訪對象約了很久沒答應,拖了有小半年。寫了好幾封情深意切的約訪信,最後他可能煩了,最近終於答應接受採訪,我才把稿子寫出來。

可能是覺得我讓他們回憶以前的事比較費時間,因為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有趣的就是裡面的當事人互相都不聯繫了,但他們還互相打聽對方的事。我就一個一個來迴轉達,其實他們坐一起開個會比較容易。

Q2:董方卓本人處在相對低谷期,在採訪過程中如何讓他打開話匣子,繪聲繪色、充滿細節地回憶這些故事呢?

董本人的表達能力很差。我前後找他聊了七八次:廈門跑了兩回聊了五六次,北京又幾次。錄音應該有20多個小時。你不太可能讓不會聊的人繪聲繪色,只能多聊幾次。更重要的可能是他周邊人的採訪,那些人可比他更能聊。你看文章也會明白這一點。

Q3:董方卓本人看過這篇稿子了么?他的評價是什麼?

當然。他好像還是對寫出來的形象不太滿意。

董希望文章內容塑造的形象大概是什麼樣的?

當時馬上表達了。他想要的是健康的、積極的和充滿正能量的形象。

您對此的回應是什麼呢?

好的。

其他受訪者看過這篇稿子了么?他們又怎麼說?

暫時沒有直接反饋,但我知道他們私下有聯繫了。讓他們重新聚到了一起。

Q4:好幾個讀者表示「他最喜歡的食物是薯條,因為薯條是他媽比利時發明的。」這樣的句子相對主觀,讀起來流暢性不太強。請問究竟是直接引語還是有一定加工的轉述呢?為什麼這樣處理?為何文中多次出現「他媽的」?如果是一種風格的選擇,作者的心態是否因此變化?如果有,是不耐煩么?為什麼?

這個問題很牛逼,所以我提前寫了下。

說不耐煩是開玩笑。採用這種處理方式是想讓大家體會他當時的心情。你看一下上下文,這一段說的是他一個人被扔到比利時的場景。他面臨了諸多瑣事的挑戰。這對於一個成年人不算什麼,但當時對他來說都是巨大的、無法處理的問題。這就是一個19歲小孩的心情,一個單親家庭長大只會踢球的小孩面臨的處境。

我希望讀者能體會這種心情,從而抱有同理心。薯條也是一樣,因為前文在說他抱怨俱樂部,抱怨媒體。他明明喜歡曼聯,為什麼媒體一定要他說是安特衛普?他明明不喜歡薯條,為什麼一定要說最喜歡薯條。這是他對成人世界規則的不理解。也是文章反覆想告訴大家的主題。

關於「他媽的」。一方面他的採訪對話中這個詞他經常說;另一方面,我還是希望讀者能去體會,他說這句髒話時的心情,沒人幫他他又無處求助的心情。這是一個小孩對自己的保護,也是所能給出的最大抗議。如果沒有讓讀者體會到這點,反而把大家弄迷惑了,我覺得挺抱歉的。

(編輯林珊珊:作為編輯我完全get到了,但還是刪了幾處。這也是我沒刪掉的原因。建議大家也去了解下自由間接引語。)

關於字句流暢性的問題,因為有的時候我寫得厭煩了,就想用一種新的寫法。可能攪和在一起了,平時正常寫不會有這個問題。我下次會注意寫法的統一。

Q5:文章立意看起來如同揭露了一種宿命的必然性,十分有力量。作者本來用意就是如此嗎?

沒有。我相反想去寫一些宿命外的東西。我不喜歡通常寫天才的那種宿命寫法,好像我們嘆句命運如此,天才墮落就結束了。「命運」之上再也沒有解釋了。

我想看到他身上一些面對更強大東西展現出來的勇氣,哪怕只有一瞬間。這是珍貴的。他來過更高的地方,見識過美好的東西,他比大多數人活的要豐富。但這是複雜的難以闡述的,我寫了一些,大家可能沒有get到。

Q6:那麼在非虛構作品中,如何把握作者主觀臆斷和客觀事實間的關係?比如您提到的宿命之外的東西,或許更像是您的心得和操作奉行的意識。

我建議多去採訪,多去了解人,多使用你的同理心。這樣才能知道所謂主觀臆斷和客觀真實的邊界在哪,他們的關係是怎麼樣的,而不是拿著新聞系教材上客觀性的小把戲來做結論。

大多數人對客觀性一無所知。因為你不接觸人,從未試圖去了解一個人,你就根本不知道真相是什麼。主觀事實和客觀事實都是通向真相的鑰匙。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無聊,是國內新聞系教出來的最無聊的東西。

Q7:文中講董方卓被高琪選中(從此開始奇幻之旅)的原因用「因為誠實」來概括,還有呢?作為非球迷讀者,對文中一些細節和專業術語理解起來有點困難但為何作者沒有解釋?(比如「租借球員」)

租借球員就是「曼聯買了很多球員,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上場。就租給其他球隊,其他球隊支付租金,他代表其他球隊踢球。時間到了,他再回到自己的球隊。」的意思。

選他的原因除了誠實,當然是因為身體條件好。這確實是個失誤。因為顯然應該交代他的身體素質優異到什麼程度。因為我自己是球迷,我忽略了,我覺得大家都知道這事。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Q8:「對董方卓自己來說,他的人生【始終】【只有一個】簡單的、徘徊許久的問題,那就是……」這句話里括弧中的部分是否過於絕對?

那下次我用他人生中可能、也許、大概提可能就比較讓人舒服了……

(硬核小助手:很明顯這裡是指人生重大的主題的意思)

Q9:一直很好奇,「事實核查」這個角色具體需要做些什麼呢?比如這次的稿子,是根據董方卓的說辭去找第三方核實情況么?

事實核查員劉洋:這篇稿子天挺的採訪與資料整理大約近50萬字,這些都會同步給事實核查,你能看到董方卓在反覆談論、最為在意甚至始終無法釋懷的東西都是什麼。

從採訪來看,在我的理解里,董方卓是很簡單甚至單純的人,除了足球上的天賦,其他方面是個平凡人。但做任何事,只靠天賦都是很可怕的。他遇見的就大體是這樣一個問題,他的軌跡里有個所有人都顯而易見的落差巨大的弧線,這個問題也幾乎籠罩了他生活的其他方面。所以我覺得那一句「對董方卓自己來說,他的人生【始終】【只有一個】簡單的、徘徊許久的問題,那就是……」是建立在全面大量採訪與深入理解基礎上的判斷。

Q10:是怎麼想到做董方卓這個題的?又是什麼時候確定了主體的故事線?

做這個題因為我是曼聯球迷。第二是你只要是球迷,就知道這些年,中文互聯網上的評價和嘲諷,我覺得對他不公平。

Q11:文中結尾處寫董方卓在廈門的時候,提到了廈門有很多人在踢球,但是又提到十幾年前的大連,感覺作者對現在中國足球是非常悲觀的態度?

我是覺得挺樂觀的。廈門這個小地方和傳統上不重視足球的地方,這麼欣欣向榮。我覺得是有希望的。但我最後寫累了,最後一部分沒有處理好。

Q12:這麼多年後董對高的看法有沒有變化,30歲以後的他現在的心態相對以前是成長了還是無法釋懷?

我覺得的幾乎沒有成長。這也是讓我覺得遺憾的地方,我甚至不能給他安一個光明的結尾。

Q13:文章看到最後,感覺到一股悵然若失的意味,這是老師在文章處理上的安排?還是順其自然的寫作或者情緒流動呢?

因為我自己悵然若失了。我不知道怎麼評價他,也下不了定義,我寫的時候就不知道該把他寫成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努力想從他的視角寫,想體會他的心情。最後體會不了了,情緒就到那了。

Q14:文中對董方卓回大連隊的生活著墨較少?天挺老師關於這部分是怎麼考慮的呢?

大連因為沒採到關鍵人物,而他自己(董方卓)說的我有覺得不可信。就沒有寫。

Q15:為什麼覺得董方卓那個關於青訓、兩個小孩子簽入曼聯的夢是俗套的?

因為名人都喜歡說夢一類的東西,以表示對某個東西的熱愛。

Q16:董方卓回大連後,教練跟他說「忘掉曼聯標籤」,他不理解,為什麼?董方卓有跟您說原因嗎?

就是不理解字面意思,董方卓就是不理解。這句話的真實意思就是不要再帶著曼聯標籤生活,不要再想著出去,把自己放在國內球員的身份踏踏實實踢。董不理解這個,他現在也不理解。所以他也不會有好的回答。

Q17:關於中文互聯網對董的嘲諷,董自己有回應么?文章完全沒涉及到這部分,是不是操作難度太大?

回應了買豪車、活埋之類的。但他的回應大多是相同的詞句,我也說過,他不太會說話。


推薦閱讀:

TAG:足球 | 董方卓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