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醫生高效地溝通?
來自專欄 FAI髖關節撞擊綜合征盂唇損傷患者的日常4 人贊了文章
如何與醫生溝通,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可能也覺得並不是什麼問題,不過長久以來的尋醫問葯,看到醫生從8點一直看病到下午1點中途不休息,想想每天見到那麼多不同病情的患者,其中應該也很疲倦吧。而作為病人又很急切地希望快點看上病,能和大夫多說兩句,但是結束後又覺得這個問題忘了問,那個問題忘了問。所以,我們一起探討如何有效和高效地與大夫進行溝通,讓彼此的時間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提前做功課了解大夫的專長
利用網路或者詢問醫院,了解到醫生的專長,病情盡量與醫生專長相匹配,這樣不至於白挂號耽誤時間。
準確描述自己病情
向大夫準確描述發病時間、疼痛位置、疾病變化、服用過的藥物及效果、是否有其他疾病等病情描述。盡量不要向講故事聊天一樣大篇幅描述,簡要概括這些內容即可。然後根據大夫詢問和看診做精鍊回復。
帶好相關影像資料
如果之前做過X光、CT、核磁共振、B超、驗血等相關檢查一併帶在身邊。我們都知道專家號比較難掛,有些專項檢查可以嘗試在普通號階段完成,縮短自己的看病周期。
如果醫生還要求做其他檢查並且不能立刻出結果,最好能與醫生約定下次看診的時間和方式,比如是否可以提前約號或者檢查結果出來後直接前來就診等方式,畢竟自己再去掛專家號依然非常困難。
管理期望值及身體
去過醫院的都知道,從挂號到就診、交費到拿葯哪個環節都是人滿為患,醫生也馬不停蹄地完成手術、坐診、科研等工作。而我們這類疾病也都只是影響生活質量的範圍,還不屬於急症和重症,不要過於指望大夫去安撫你的情緒,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值,理性來聽取大夫的意見和建議。
一旦決定手術,也要了解到手術日程安排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快,床位少病人多的局面一時還無法改變,做好術前等待的準備,身體上也要保持好的狀態,不要在術前感冒發燒。如果有其他可能會影響到手術的疾病也要提前與醫生溝通,按醫囑控制好相關指標保證髖關節手術時身體狀態良好。
不要人云亦云,過度糾結
常常看到網上病人的詢問里夾雜著「網上說應該這樣」,「其他病友說應該那樣」,「我會不會怎麼樣?」拿這些道聽途說的問題或者擔憂來詢問醫生。如果我們隨便網上搜搜或者和別人聊聊就能看病那還需要醫生嗎?這並不是有效地溝通甚至會引發反感,適度交流很可貴,但必須把握自己的情況和選擇一個可信的渠道,而不是四處打聽,過度糾結。
有些問題需要自己給答案
醫生有專業知識和經驗,但不能全部依賴醫生,有些問題比如要不要做手術?手術有沒有風險?這類問題醫生會告知做與不做的利弊,任何事都無法避免風險。但最終是否要做手術,能不能暫時保守治療這些問題都不是大夫能代勞做決策的,需要自己來衡量定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