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自我表達的集成:技法的重要性

截拳道-自我表達的集成:技法的重要性

5 人贊了文章

在我們正式開始學習技術之前,需要先搞清幾件事。正如我在上本書中所說,在過去的30年中,對於李小龍截拳道的誤傳已經泛濫成災。《截拳道之道》裡邊的很多哲學筆記都被人斷章取義和肆意歪曲,去支撐一些毫不相關的論述。諸如「以無法為有法(usingno way as way)」,「沒有圓周的圓(circlewith no circumference)」,「最好的形式就是沒有形式(thebest form is no form)」,「你學會的就是你失去的(learninggained is learning lost)」之類的語錄都被作為隨意刪減技法的借口,而且還錯誤地貼上了截拳道的標籤。

這些冒牌的截拳道教練沒有告訴你的是,這些哲學語錄都源自禪學,放在原本的上下文里,含義是完全不同的。禪學裡邊有一個基本宗旨就是,物質和精神是無法分割的。滿嘴的哲學不算什麼壞事,但是如果只有思想,沒有物質,沒有用以檢驗和表現它的有形載體,那麼思想就是毫無意義的。禪既是原理性的,也是實踐性的。你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神學博士鈴木先生在《禪與日本文化》一書中對此做過精彩的闡釋:

「但是我們必須明白,只了解精神的定義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將其付諸實踐。我們可以口若懸河地談論它,我們可以編著書籍來闡釋它,但是這樣是遠遠不夠的。無論我們如何充滿智慧地談論和描述水,也不能讓它變成真的水。火也是一樣。僅憑空談並不能讓嘴裡生出火來。知道並不等於經歷過。烹調書並不能解決飢餓的問題。要想吃飽必須得選擇真正的食物。只要還停留在空談階段,就不能成為真正的知者。」

那些冒牌截拳道「大師」的問題在於,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去學習過截拳道的物質層面。這不僅是對李小龍本人的不敬,也是對他所要傳達的信息的完全誤解。要想達到超凡的境界,你必須要有可供超越的東西。這就是用以實踐禪學的載體——可以是劍術、茶道,也可以是截拳道。但是在你能夠超越它們之前,必須先學會規則。所以,「截拳道就是隨心所欲」的說法是有問題的。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沒有流派了!如果沒有流派,也就沒有用以實踐禪學,或是用以理解截拳道哲學基礎的途徑了。

還有人主張說截拳道沒有固定的體系。但是還是那句話,這是對李小龍原話的斷章取義。關於這一點,李小龍自己寫道:

「人們經常錯誤地認為,截拳道是反對形式的。對此我不想細說,因為其他章節還會加以說明。我們必須要了解的一點就是:執行某個動作必然會有一個最有效、最生動的方式(而且不能違背基本的槓桿原理、身體姿勢、平衡、步法等等)。不過,生動、有效的形式只是其一;突破傳統套路的束縛和制約是其二。除了上述之外,你還必須搞清楚『沒有形式』和『無形之形』之間的微妙區別。前者是無知,後者是超越。」

如果不先學會「基本法則」,你就無法實現從無知到超越的轉變,可是,這卻正是那些所謂的截拳道大師所宣揚的。那麼你可能會說,那些仿冒的截拳道也有自己的流派,因為他們也傳授技術。但是它們卻並不是真正的截拳道。更不可能跟李小龍有任何關係。研究其他武術流派或技法並沒有錯。而且,任何努力追求卓越的行為都是值得讚揚的。

但是我之前已經說過,並且在有生之年會一直說下去——你不能隨意地從任一流派中胡亂拿些技法加進來就稱其為截拳道。你也不能錯誤地把詠春之類的流派當成是截拳道。這樣做既是對李小龍的侮辱,也是對詠春拳,或是其他任何被竊取了技法並貼上截拳道標籤的武術流派的不尊重。同時,這也是對一個人畢生努力的否定。李小龍花費一生時間所創立的截拳道的的確確是包含一些基本技法和法則的。

在《前手直拳》一書對於截拳道的本質進行了技術論證,通過李小龍的手稿可知,截拳道顯然起源於西方拳擊和擊劍,而且,李小龍實際上是想創立一門完全脫離詠春拳的拳法。

你會發現,在這本書中並沒有擒摔技法。這是有原因的。根據黃錦銘的親身經歷,擒摔技法並非李小龍日常訓練中的重點。除了公開出版的李小龍著作中的幾張摔法示意圖和注釋之外,在李小龍的個人手稿中幾乎找不到任何相關的論述。這並不是說,李小龍不想深入研究擒摔技術。遺憾的是,他還沒來得及完成整個拳法體系的創建就已經離世了。

我覺得近距離格鬥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不會打著「截拳道」的旗號來寫這方面的內容。我們不應該去推斷截拳道應該是什麼樣。我們不能妄加揣測李小龍可能選擇的方向,並給它貼上截拳道的標籤。我們必須追溯那些有跡可循的東西——他的手稿。再說一遍,研究其他的技法並沒有錯,但是不要引用那些無法證明跟李小龍有關的內容並稱之為截拳道。

截拳道的「概念化」與李小龍的本意是背道而馳的。這種誤傳完全違背了李小龍手稿中要求我們所做的「不是一天天減少,而是每天做到最少(dailyminimize instead of daily decrease)」以及「精簡至上(simplysimplify)」。實際上,截拳道只包含5種拳法,3種腿法和幾個地面技法。個中緣由極為簡單。當壓力來臨時,你根本來不及去海量的技法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你需要足夠的技法來應對所有的情況,而截拳道正是如此。所有的東西必須簡化,這樣在臨敵之際才不需要思考。這就是禪的精髓——無心(mushin)。

不幸的是,很多截拳道「教練」借著李小龍的名號四處斂財。為了維持武校的運營,他們不停地向學員傳授新的技法。早在15世紀,傳奇劍客宮本武藏就深知這種做法的愚蠢,他在書中寫道:

「傳授大量的劍法無異於兜售商品,通過展示各種各樣的劍法而讓初學者相信在他們的訓練中有一些高深的東西。這種情況要盡量避免,因為一旦認為可以用很多種方法把人砍殺,就說明思想已經陷入了混亂。在現實世界,砍殺敵人並沒有不同的方式。不管你是技藝超群的大師還是毫無經驗的新手,或是女人還是小孩,擊打、拍打和劈砍的方法也無非就是那幾種。除了這些動作之外,就只有水平方向的刺和切了。因為,只要是砍殺敵人,用什麼方法都沒有太大的區別。」

砍殺敵人的方法可能不多,但是要完善這些方法,清楚使用的方式和時機,你需要有一種思想意識,就是教會學員自己去尋找答案。很多教練並沒有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建立這種意識,所以也就無法將其傳達給自己的學員,從而讓學員始終處在黑暗之中——花了大筆的金錢——卻沒有給予他們能夠自立的工具。這種庸才冒充大師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了21世紀。

我之所以要花費這麼大的篇幅來解釋禪學,是因為我們馬上就要開啟截拳道武學之旅了。你會發現,如我之前所說,技法只有寥寥數個。但是對於每一個技法我們都會不厭其詳地深入闡釋其原理、用法及應用的時機。對於那些不明就裡的人來說,可能覺得根本沒有必要這樣面面俱到。他們可能會說,你就直接從「無知」跳到「超越」就好了。但是他們漏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最重要的步驟——學習。再說一遍,你必須先學會規則,然後才有可能超越它們。

李小龍說過,一旦學會某個技法,就要「拋開」它,他的意思並不是讓你忘了它,也不是讓你永遠也不再用它。他的意思也不是說,作為一個武術家就是要今天學這個技法,明天學那個技法——或者更糟糕的,今天學這個流派,明天學那個流派。

不,按照禪學的說法,「拋開」的意思是,一旦掌握了一個技法,就不要再去想它。當你需要的時候,它就在那。身體自然會做出反應。你的思想和身體是一體的,思想意識不會再去干預肢體的動作。正如「龍爭虎鬥」中的台詞所說:「我不用出擊,我的拳頭自己會出擊(Ido not hit. It hits all by itself)。」

在李小龍的手稿中,有一篇筆記提到,李小龍打算寫三本書,分別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這篇筆記寫於1970年,其中寫道:「有三卷,分別對應三個階段,最終達到最高等級。」這「三段」分別稱為「純真階段(TheStage of Innocence)」、「修真階段(The Stage of Art)」和「歸真階段(TheStage of Artless)」。第一階段當然是針對初學者。該階段的學習缺乏自覺意識,主要靠天性驅動。在第二階段,學員要進行技術和體能的訓練。他開始學習拳法的具體細節。由於在該階段他能夠有意識地去編排身體的動作,所以有時他的思想意識會與身體相互衝突,從而妨礙其表現。等他掌握了拳法的技術要領之後,就進入了第三階段。這一階段在禪學著作和李小龍的手稿中被稱為「般若不動(prajnaimmovable)」。在這個階段,大師的返樸歸真的「無心(no-mindedness)」狀態再次與初學者的狀態相合。到了這個階段,整個圓就完成了。

李小龍的這三個階段與禪學著作中提到的三個學習階段相一致。鈴木博士翻譯的沢庵宗彭(Takuan Soho)的著作中,將純真階段和修藝階段合二為一,稱為無知與感動(Ignoranceand Affects)階段。那麼這個階段就包含了從初級水平到知識和技巧的學習階段。而歸真階段就是「般若不動」。

截拳道的問題在於,現在每個人都在談論「般若不動」。每個人都想達到那個境界。但是卻很少有「截拳道教練」願意在到達歸真階段之前付出艱苦的努力去領會修真階段。他們漏掉了細節,而這些細節正是理解禪學和截拳道的載體。

至於「無心」,甚至連沢庵宗彭都提醒我們,不做技術訓練是無法達到的:

「但是也不能忽視技法細節的訓練。僅憑對原理的理解並不能讓你掌握身體和四肢的動作。我所說的細節,就比如像你們分別用五個文字表示的五種身體姿勢。精神力量需要掌握——這一點無需多言——但是同時你也必須進行劍術的訓練。但是訓練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力和技就像是車的兩個輪子。」

所以,這本書講述的就是純真階段和修真階段。涉及的都是截拳道的具體細節。再說一次,截拳道里沒有太多的技法——也不應該有——但是我們會詳細闡釋其力學原理。當然,你在激烈的格鬥中不會去考慮力學原理。但是了解一個技法的原理和使用方式肯定會讓你具備一定的技術優勢。當你進入修真階段時,了解技法的作用原理並將其應用於實踐中,能夠讓你變得速度更快、更有力量,也能夠更好地做出恰當的反應。它能讓你更加接近歸真階段。

李小龍寫到:「最高的技藝是無藝。最好的形式是無形。(Thehighest art is no art. The best form is no form)」你知道,如果單拿出來,這句話聽上去好像李小龍是反對技法規則的。但是從之前引用的文章里我們已經知道,截拳道是不反對形式的——實際上,李小龍認為「基本的槓桿原理、身體姿勢、平衡、步法」是「不能違背的」。而這些都是這本書中給出的法則。

現在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禪學的一些基本思想,我們明白,「最高的技藝是無藝」的觀點來自於歸真階段。「沒有圓周的圓」並不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虛空。不,你必須完成整個圓,從純真階段開始,到歸真階段結束。但是中間你要先經過修真階段。你不可能直接從純真階段跳到歸真階段。

可能有人會說,花這麼長的時間,這麼詳細地去學習這麼少的技巧根本就是浪費。但是,還是那句話,這種說法與禪學和截拳道所堅持的原則是完全相悖的。要想真正精通一門技巧,你必須把它簡化到讓這個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覺得近乎病態的程度。你必須精鍊、精鍊,再精鍊,直到你覺得再也不能精鍊了——然後再精鍊一點。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每一項技法都理解到這種深度的話,那麼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新的技法了。至於哪幾種技法適合你,你要自己去尋找答案。你當然不能通過頻繁改換流派或師父的方式來尋找。關於這種技法的簡化,李小龍引用了羅傑·克羅尼耶(Roger Crosnier)的一段話:

「簡化是教學的巔峰,不完全的教學則容易流於浮誇。因此,越接近功夫之道的真相,無用的動作就越少。功夫精湛並不意味著掌握更多的技法,而是能夠摒除雜質和浮誇,達到至精至簡——就像雕刻家創作塑像一樣,不是去增加,而是剔除掉不需要的東西,這樣才能讓真相展露無遺——返樸歸真。」

在《禪與日本文化》中,鈴木引用了喬治斯·達修特(GeorgesDuthuit)關於一個人如何通過不斷地完善畫竹子這件小事而達到「般若不動」的一段話:

「畫十年竹子,做到成竹在胸,然後在作畫時忘掉跟竹子相關的一切。他擁有無可挑剔的完美技法,作畫時完全由精神來掌控。」

對於本書也是如此,我給了你發展完美技法的工具,因為它們是由李小龍創立並實踐過的——後來又通過黃錦銘師父傳給了我。為了突出李小龍創立截拳道過程中的研究手段、方法、思想和側重點,我也大致闡述了這些技法背後的科學和生物力學原理。我這樣做是希望你有朝一日也能達到由精神來掌控的境界。


推薦閱讀:

TAG:李小龍 | 截拳道 | 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