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加劇,距離完全失控僅剩12年

氣候問題已經成為21世紀最難解決的問題

,人類不得不去重視,但是如今的人類做得如何了?我們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今年夏天,許多地方人們的命都是空調給的,

世界多地遭遇異常酷暑,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全球的用電負荷創下歷史新高

事實上,在今年初氣候異常就已經初見端倪。

2月25日北極點附近的溫度就曾達到零上2攝氏度,比該時間段的正常溫度高出30攝氏度以上

。要知道在那個時間點北極點還處在極夜狀態下,並沒有陽光作為熱量來源,通常應該是全年最冷的時候。

像這種極端天氣事件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次數,已經變得越來越頻繁了。

10月8日,為應對嚴峻的氣候變化問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仁川的會議向人類發出警報——

「最後的警報」

他們在提交的報告中警告說,

2030年之前全球面臨的風險將增加,全球氣溫與工業革命以前的氣溫相比將上升1.5攝氏度以上

想想看,留給我們的時間只剩12年,再不行動就太晚了。

報告認為,要實現全球氣溫增幅控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之內,全球各國土地、能源、工業、建築、運輸和城市建設等各個層面都應「迅速而廣泛」地改變。

需要

使人為

二氧化碳凈排放量至2030年要比2010年水平減少45%,2050年要實現「零凈排放」,

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消除量對等。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數

為什麼要控制在1.5攝氏度,

如果升溫2攝氏度影響有多嚴重?

在報告中,IPCC發現,全球氣溫如果上升2攝氏度的真實影響將比預測中更為嚴重,這也意味著將氣溫增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不能有效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壞影響。

若將目標調整為1.5攝氏度以內,將能避免大量因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與風險。

如果我們不能把氣溫增幅控制在1.5攝氏度內,就會——

珊瑚礁?

一去不復返了。

在升溫2攝氏度的情境下,科學家預測全球99%的珊瑚礁都將退化,而在升溫1.5攝氏度時,珊瑚礁退化的比例減少到70%~90%。

極端天氣事件?

會頻繁發生。

在升溫2攝氏度的情境下,北極夏天完全無冰的情況每十年就會發生一次;而在升溫1.5攝氏度時,這一風險降低到每百年一次。

在亞洲東部和北美洲東部等世界多個區域,升溫2攝氏度情境下,強降水事件發生的概率要比1.5攝氏度更高,而升溫1.5攝氏度情境下森林火災的影響比2攝氏度情境下有所減弱。

海平面?

會上升10米以上。

相信到時候,現在的沿海城市都將成了魚類的家園。

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中國科學家翟盤茂表示:

「這份報告強烈傳達的一個關鍵信息是,我們已經看到了全球變暖的後果,包括更極端的天氣、海平面上升和北極海冰減少等。」

政府部門該如何行動?

如果現在立刻行動起來,控制在1.5攝氏度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

不過需要連續20年,每年為此投入相當於全球經濟產值2.5%的錢,還需要依靠樹木植被和機器捕撈空氣中的碳,然後深深地、永久性地埋到地底下

報告還為各國決策者列出了5個步驟:

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在2010年基礎上減少45%;

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佔全球發電量85%;

煤炭使用減少到接近零;

能源作物種植面積達到700萬平方公里(比澳大利亞面積略小);

到2050年後全球實現碳凈排放為零。

我們個人又該怎麼做?

既然行動刻不容緩,那麼我們個人方面該從哪裡著手?

我們個人可以從衣食住行開始。IPCC聯合主席黛博拉·羅伯茨博士說:

「個人也許無法決定土地怎麼用,種什麼,卻完全可以決定自己餐桌上要什麼不要什麼。」

例如:

餐桌上少點肉類、牛奶、乳酪等乳製品,多買應季食品,再少扔一點食物;

個人可以決定步行、騎自行車還是開車,如果開車也可以儘可能選擇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外出工作選擇火車而不是飛機;

工作上,還可以選擇用視頻會議代替外地出差;

節約用電、少用煤氣也是個人力所能及的,可以用晾衣繩,不用烘乾機,空調溫度設高一點,暖氣溫度降低一點,有可能的話選擇太陽能熱水器,等等。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氣候問題是末日天災般遙不可及的事情嗎?面子君想說,地球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氣候問題從來不是一國一家之事,是需要全世界的人們都參與進去的。

如果等我們閉著眼睛都知道必須要採取大力度措施時,遏制氣候朝不利方向變化的最好機會可能已經浪費

所以就從現在開始,面子君希望大家從我們自身做起,切實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活環境吧。

MIANZI JINGXUAN

  • 傷害該如何定義?BDSM性愛機器人會是個悖論嗎?

  • 眨眼的你,為什麼不會「眼前一黑」?

  • 合乎邏輯還是反烏托邦?由電腦決定的人生,近了

推薦閱讀:

TAG:氣候 | 氣候變化 | 距離 | 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