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出現問題行為您別慌,這項工作要做好

兒童出現問題行為您別慌,這項工作要做好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家長課堂中指出:想要解決兒童的問題行為,功能分析是關鍵。問題行為就像兒童發展的指南針,正確分析和處理,可以幫助兒童快樂成長。

問:老師您好,我記錄了孩子的行為:A媽媽上廁所或換衣服關門。B孩子哭鬧說,找媽媽。C別人哄,或媽媽出來後哄後安靜。孩子哭鬧的行為是否是要媽媽關注,怎麼解決?

答:家長您好,有些小年齡的孩子,他們需要獲得持續的注意力,他們獨處的能力很弱,有時甚至少於1分鐘。在不當行為發生之前,在一定的時間間隔中就主動給予關注,避免不當行為的發生。當媽媽走進衛生間時,可以喊孩子的名字,告訴她媽媽在做什麼,告訴孩子等等 媽媽馬上出來。過一會兒在表揚他「很棒啊,你在等媽媽」。這樣的關注直到媽媽從廁所出來後。

當媽媽在衛生間時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要給她關注,短時間的去訓練兒童與家長分離。比如,媽媽走出門關上1秒,孩子沒有哭鬧,媽媽立刻打開門,給孩子關注。慢慢延長關門的時間。但是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要給到他回應關注。

問:老師您好,今上午準備給孩子複習昨天上過的識字內容,孩子挺反抗的,不願意安坐下來回顧舊知識,開始大吵大叫,我拿了衣架放在桌子旁邊,孩子才能安靜坐下來。如何處理孩子的不願學習的情緒問題?

答:家長您好,孩子這是在逃避和尋求關注。您可以將複習識字這個項目穿插在遊戲中,讓學習變得有趣,從生活中複習,例如:複習餅乾的「干」,零食包裝上會有,可以拿著包裝袋讓孩子找找干字在哪裡,指者餅乾的干,讓孩子命名干字,並利用餅乾座位強化物強化孩子。

您要記住行為改變的標準:減少某行為(問題行為)的同時增加某行為(適應行為)是要同時進行,若如只是減少問題行為勢必會引發其他問題行為,減少行為同時要增加行為,如果沒有增加行為,干預是無效的。

您還可以教導孩子替代行為,在生活中要能的到泛化。這裡可以教孩子說我不想做這件事情,或者給孩子雙重選擇,但這個雙重選擇最終的結果還是孩子可以完成這項任務。也可以將這項任務進行分解,比如複習10個字,可以5個字、5個字的讓孩子來複習,做2組同樣也是複習10個字,比起連續複習十個字,看看孩子會選哪個。

問:老師您好,孩子撿樹葉放嘴巴和紙巾和垃圾,搶起來生氣大鬧一會就沒有了。怎麼處理撿垃圾和撕紙張的問題?

答:家長您好,這個問題描述的不是特別的詳細,需要更詳細的前事和結果才能分析。在什麼樣的前事下,孩子會撿東西?結果是截斷行為還是孩子拿到手裡了進而被家長拿走了。

關於撿垃圾的行為可以幫孩子做一些區辯,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撿、什麼不可以撿 差彆強化能撿的物品。例如:孩子撿起地上的玩具,可以強化、表揚孩子。若孩子撿掉在地上的零食,可以輔助她撿起來扔到垃圾桶。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提示:

有經驗的家長都會記錄孩子行為的ABC(前事、行為和結果),從老師的回答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記錄的重要性。您也可以根據孩子的ABC配合上節「功能行為」的內容對兒童行為進行分析,再與老師進行交流。

推薦閱讀:

TAG:兒童教育 | 兒童心理 | 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