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正在降臨的開放銀行時代

大革命:正在降臨的開放銀行時代

來自專欄新金融琅琊榜3 人贊了文章

開放銀行是一場大革命,它意味著「銀行是一種服務,而不是一種場所」,以及「用戶在哪裡,銀行的服務就在哪裡」。

如果大銀行不積極打造開放銀行平台,螞蟻金服和騰訊金融們會取而代之——事實上後者正在成為超級金融平台,留給銀行的時間並不多;對中小銀行來說,如果拒絕開放,只會在未來的競爭中輸得更慘。

文 | 董雲峰

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正在成為全球銀行業愈演愈烈的一股新浪潮。

在中國,伴隨著金融市場改革與金融科技的興起,近年來,從新興的民營銀行,到股份制銀行和國有大行,紛紛向開放銀行轉型。

尤其自今年下半年以來,先是浦發銀行推出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之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和建設銀行都對外明確釋放了打造開放銀行的信號。

或許多年後回過頭看,我們會將2018年視為中國的開放銀行元年。

什麼是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並不是一個確切和固定的概念,與之類似的提法諸如銀行開放平台、無界銀行等。

過去幾年裡,諮詢公司Gartner對開放銀行的研究相對權威。該機構認為,開放銀行是一種平台化商業模式,通過與商業生態系統共享數據、演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業務功能,為商業生態系統的客戶、員工、第三方開發者、金融科技公司、供應商和其他合作夥伴提供服務,使銀行創造出新的價值,構建新的核心能力。

興業數字公司總裁陳翀曾撰文指出,開放銀行是API經濟在銀行業的具體應用,即指銀行把自己的金融服務,通過Open API或SDK等技術方式開放給合作夥伴乃至客戶。

陳翀舉例稱,比如一個電商平台希望銀行為其客戶提供賬戶查詢、支付、消費貸款等服務,銀行開放若干個金融服務介面供電商平台調用,那麼客戶就可以直接從該電商平台在線獲得上述銀行服務而無需再到銀行辦理。

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在整個服務鏈條中位置後置,通過開放自身金融服務介面給第三方使用,這就是開放銀行。

目前,開放銀行在歐美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組織形態:一種是大型銀行自主搭建開放銀行平台,另一種是中小銀行通過第三方平台的開放API,融入金融科技生態圈。

另一個與開放銀行緊密相關的概念是金融數據共享,這是目前全球許多國家都在推動的一項舉措,目的是打破金融機構對數據的壟斷,促進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以更好地服務用戶。

在新金融琅琊榜看來,開放銀行的實質是通過開放與共享,打造銀行生態圈,實現服務升級與價值再造。

開放銀行是一場大革命,它意味著「銀行是一種服務,而不是一種場所」,以及「用戶在哪裡,銀行的服務就在哪裡」。

簡而言之,開放銀行意味著一種全新的銀行業態,促使銀行服務隨時隨地、無處不在,全面回歸以用戶為核心。

一句話概括:銀行即服務。

實際上,什麼是開放銀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銀行必須意識到唯有開放才能走向未來。過去多年的互聯網金融及金融科技的發展,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對大銀行來說,如果它們不打造開放銀行平台,螞蟻金服和騰訊金融們會取而代之——事實上後者正在成為超級金融平台,留給銀行的時間並不多;對中小銀行來說,如果拒絕開放,只會在未來的競爭中輸得更慘。

開放銀行在中國

中國銀行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開放平台的概念,並在2013年正式發布中銀開放平台,開放了1600多個介面,涉及跨國金融、代收代付、移動支付,以及地圖服務、網點查詢、匯率牌價等服務。

據官方介紹,中銀開放平台整合了銀行各類金融業務介面,為廣大開發者打開了開發各類金融服務應用的大門,通過將銀行、開發者、用戶匯聚在一起,建立互利共贏的」金融服務生態圈」。

儘管起步很早,中銀開放平台的市場影響力似乎並不那麼盡如人意。開放銀行概念的升溫,主要歸功於近年來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以及民營銀行尤其是互聯網銀行的積極探索。

以微眾銀行為例,該行一方面連接了諸多中小型金融機構提供聯合貸款,另一方面連接了多家O2O生活服務平台,將其金融產品嵌入不同的服務場景中。

微眾銀行還推出了「微動力」開放平台,將線上理財產品和服務封裝到SDK(軟體開發包)中,直接集成到合作夥伴的移動銀行APP里;通過應用軟體包的嵌入,中小銀行的用戶能夠在其銀行APP上體驗到微眾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及服務。

同為民營銀行的上海華瑞銀行和四川新網銀行,亦是開放銀行的積極踐行者。

2017年4月,上海華瑞銀行推出了一款綜合金融服務SDK產品「極限」,通過互聯網技術將金融服務直接融入生產生活場景中、通過合作場景尋找客戶和服務客戶。目前,「極限」SDK已覆蓋包括租房、教育、醫療、出行、旅遊、生活服務和企業服務各個領域。

新網銀行自稱「活在手機里」的互聯網銀行,依託金融開放平台,與電子商務、移動通訊、乳業、二手車等多個場景平台進行深層次的跨界融合,將網點開到合作夥伴的APP里,滿足場景閉環內的碎片化金融需求。

2018年下半年以來,開放銀行概念呈現引爆之勢,股份行與國有大行加快了開放銀行轉型步伐。

7月12日,浦發銀行推出業內首個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將通過API架構驅動,將場景金融融入互聯網生態,圍繞客戶需求和體驗,形成即想即用的跨界服務。

具體來看,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將全面開放銀行服務、無縫融入社會生活、生產、管理的各個環節,只要客戶有需求,即可通過企業門戶網站、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微信小程序、合作夥伴APP等各種渠道調用銀行API,在客戶金融服務需求的第一時間、第一觸點獲得滿足。

在8月末披露的中期業績報告中,工行提出,全面實施e-ICBC 3.0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推進傳統金融服務的智能化改造,向服務無所不在的「身邊銀行」、創新無所不包的「開放銀行」、應用無所不能的「智慧銀行」轉型。

9月16日,中國建設銀行信息總監金磐石在中國銀行家論壇上提到:要將包括商業銀行、租賃、保險、基金等集團業務的功能和數據能力,以服務的方式向社會開放,按照計劃明年2月份所有的銀行服務功能將對外開放;將技術服務推向社會,為同業,客戶、合作夥伴、整個社會賦能。

9月17日,招商銀行宣布迭代上線兩款APP產品7.0版本——招商銀行App7.0、掌上生活App7.0。招行提出,銀行卡只是一個靜態的產品,而App是一個生態,因此要將其打造為一個開放式平台。

基於這種經營理念,招商銀行兩大APP在本次7.0版本更新中,將支持非招行卡用戶註冊手機號、綁定多家銀行卡,打破了封閉賬戶體系,轉向開放用戶體系。在打造開放式的互聯網金融平台上,招行通過API、H5和APP跳轉等連接方式,實現了金融與生活場景的連接。

在監管層面,2016年7月,銀監會(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主動開展架構轉型,建立開放、彈性、高效、安全的新一代銀行系統;探索制定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建立互聯網金融技術平台,在保障安全和合規的基礎上逐步開放互聯網金融服務介面。

上述徵求意見稿稱,支持開展跨界合作,拓展金融服務場景,建立新的獲客與活客模式,積極拓展互聯網金融跨境、跨領域、跨行業的服務能力。不斷完善上下游產業生態鏈,加強線上線下金融服務銜接,針對細分客戶群和業務場景,提供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金融服務價值,構建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開放銀行在海外

一些海外研究者將PayPal在2004年推出PayPal API視為開放銀行的先聲。

2011年,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成為全球首批提供SDK和應用程序商店的銀行之一,以便第三方開發者可以構建新的移動應用程序,幫助客戶更好地管理他們的財務狀況。

在開放銀行理念的形成過程中,英國監管部門作出了重大貢獻。

央觀智庫專欄作家周科在《開放銀行理念的緣由、實施和挑戰》一文中回顧了開放銀行理念的發展歷史。

英國政府探索實施開放銀行,源於其希望成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引領全世界銀行業開源數據進程。

2014年6月,開放數據研究所(ODI)等機構受英國政府委託,針對個人活期賬戶和中小企業貸款領域開展課題研究:通過應用程序介面(API)和開放數據(銀行將客戶數據與第三方共享)對於競爭和用戶有何影響?

研究結論認為,此種對銀行數據的更佳運用有助於增進銀行業競爭、中小企業生產率和消費者福祉,且建立API標準對用戶、銀行和第三方機構均有利。

應英國財政部HMT要求,開放銀行工作組(OBWG)於2015年9月成立,旨在研究如何使用數據以幫助人們開展金融業務,並於年底發布《開放銀行標準》。

競爭和市場委員會(CMA)早在2013年6月啟動面向個人和中小企業的銀行服務情況市場調查,其於2016年8月發布的報告指出:用戶更換銀行的比例極低,使得傳統的、大型的銀行競爭不充分,而新興的、小型的銀行則發展舉步維艱,消費者的支出高於合理值(如高昂的透支費)、且並未從新服務中獲益。

因此,CMA提出採取一攬子改革措施,確保用戶享受到技術進步的好處並使小機構能夠公平競爭,其中核心即是開放銀行。應CMA要求,由英國9家最大的個人和中小企業活期賬戶提供方(CMA9)成立開放銀行實施機構(OBIE),致力於制定標準和指引、推動開放銀行的落地實施。

與此同時,2015年末,歐盟通過了《新支付指令》(PSD2),要求成員國在2018年1月13日將其落實在各國法律中正式實施。

根據該指令,歐洲銀行「必須」把支付服務和相關客戶數據開放給客戶授信的第三方服務商,主要目標是推動支付行業的創新,通過引入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促進市場競爭和活力。

歐盟及英國的監管舉措,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重要影響。從新加坡、香港到澳大利亞,都通過各種方式積極推動開放銀行發展。

花旗銀行和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等機構被視為全球開放銀行的典型實踐者。

2016年11月,花旗銀行在全球推出Citi開發者中心,開放出包括用戶賬戶、授權、轉賬、信用卡、花旗點數等7大類API。開發者既能方便快捷,搭積木般用花旗銀行的API模塊「拼湊」出想要的金融應用程序,還能使用花旗銀行海量的數據。

BBVA早前確立了BaaP(Bank-as-a-Platform)的平台型銀行定位。2017年5月,在經過一年測試後,BBVA開放了8大類API,成為全球第一家以商業化運作開放API的銀行,實現了BaaP的轉型,真正意義上實現了Open Bank。

在亞洲,星展銀行走在了前列。2017年底,星展銀行推出API平台,共有155個API,橫跨20個範疇,包括轉賬、獎勵、移動付款應用PayLah,以及實時付款。

2018年5月,星展銀行提出了「Live more, Bank less」的全新品牌定位,意為在數字時代,銀行服務應該不斷追求更簡單、更順暢,輕鬆易用,讓客戶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從而客戶可以有更多時間花在自己在乎的人和事上。

這是對開放銀行再貼切不過的闡釋了。


推薦閱讀:

TAG:金融科技 | 互聯網金融 | 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