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爸爸不親,很可能是因為媽媽
爸爸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爸爸的教育和引領,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許多爸爸卻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自己的事業上,導致孩子家庭教育中爸爸的缺位。
但在細究之下我們會驚人地發現,爸爸的缺位大多是因為孩子跟爸爸不親,而原因竟是媽媽潛意識的「排擠」。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媽媽是如何讓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逐漸成為邊緣人物的。
媽媽和孩子的親密無間
有些媽媽比較「心疼」孩子,孩子都很大了,還和父母一起睡。這不是個正常現象,一般建議3歲分床,5歲分房。而遲遲不和孩子分開睡,或者爸爸乾脆讓位給孩子,獨自睡書房等,往往說明了家庭關係的失序。
一方面媽媽跟孩子過度親密,會導致孩子很難長大,情緒和行為上更易出現問題;另一方面,爸爸在家缺乏應有的地位,自然也很難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這樣家庭里的媽媽,亟需找回除了「母親」之外的其他角色,有意識地和孩子拉開點距離,並同時去做一個女人,一個妻子。
媽媽總是懷疑爸爸帶孩子的能力
有些媽媽對於爸爸帶娃存在著各種擔心和憂慮,她不敢把孩子全權交給爸爸帶,寧願自己累得半死,卻同時不停地抱怨。所以,有時候真的不是爸爸不想帶孩子,而是媽媽不放心爸爸帶孩子。
媽媽就像監工一樣,爸爸稍有不妥,媽媽馬上一頓數落,並把孩子接管過來。久而久之,爸爸哪裡還有帶孩子的積極性呢,索性當個甩手掌柜,免得再聽到媽媽的嘮叨和責備。然後就此惡性循環,爸爸帶孩子不夠完美,媽媽嘮叨不停,爸爸越來越不喜歡、不會帶孩子……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爸爸和媽媽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各有優勢,必須做到陰陽互補、平衡,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媽媽偶爾放手,讓爸爸多照顧孩子,除了能夠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也能讓家庭關係更和睦。
家庭中「愛的序位」錯亂,讓爸爸邊緣化
對於人來說,家庭是最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隱藏著一個動力,操控者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那就是「愛的序位」。如果我們跟隨「愛的序位」和家人相處,家庭關係會很好,大家都能夠快樂和健康的成長。
一個5歲的男孩問媽媽:你最愛誰?媽媽說:最愛爸爸。男孩問了爸爸同樣的問題。爸爸說:最愛媽媽。男孩一臉幸福,擠到爸爸媽媽中間說道:我同時愛你們倆!
故事雖短,卻清晰、準確地闡釋了一個三口之家正確的「愛的序位」,即夫妻關係(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優先於親子關係(爸爸愛孩子,媽媽愛孩子)。
但是在中國的家庭中,「愛的序位」常常是錯亂的,即親子關係,尤其是母子關係(媽媽愛孩子)遠遠高於夫妻關係。這樣的錯序,是把爸爸邊緣化的最大原因,而媽媽是讓「愛的序位」錯亂的操控者,是媽媽聯手孩子將爸爸排擠到一旁的。那應該要怎樣做呢?那就是好好經營夫妻關係,好好愛丈夫。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女孩缺少父愛容易學不好數學,男孩缺少父愛容易產生情感障礙。耶魯大學的研究表明,從小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高、聰明、精力旺盛、善交際、學習成績好。除此之外,爸爸多參與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必然會緩解媽媽的壓力和負擔,能夠增進夫妻感情,豐富夫妻生活,促進家庭的幸福和穩定,給孩子成長提供一個更良好的環境。
無論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自己,媽媽都要行動起來,逐漸讓權給爸爸,鼓勵爸爸回到家庭的中心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