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e James Garrett講「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

Jesse James Garrett講「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

這是我第二次讀《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第一次讀是因為想謀求一個產品經理的職位,這次讀是想知道為什麼我們公司的產品會失敗。第一次閱讀時帶著的功利心的確削弱了我對這本書的理解,現今再讀完才感嘆這本書真的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兼備。也讓我好奇,書中一再強調不要走入的誤區,難道我們公司的產品總監就不明白嗎?這也體現出不斷學習、不斷思考的重要性。


閑言少敘,進入正題,首先我對這本書講的內容進行一個大致的總結。

圖1 《用戶體驗要素》內容框架

Jesse James Garrett是一個邏輯性非常強的人,將網頁設計分為由低到高「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的5個層次,並按照功能型產品和信息型產品在每個層次中分別敘述。

圖2 全書框架總結

與其說Jesse James Garrett講了一種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設計方法,不如說他講了一下產品經理到底該做什麼。如果在5個層次上達到嚴謹和統一,那麼用戶體驗就可以有很大改善。說起來很簡單,但關鍵在於加快開發速度,要避免「範圍蠕動」——不要提任何的臨時需求,除非已經到了非常緊急的關頭。

一個好的產品,需要戰略文檔、需求文檔、邏輯圖、UI圖、配色方案、排版、視覺模型、風格指南,是多方協商、共同博弈出的結果。所以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需要耐心、溝通、執行力、責任心等各種素質。

開發一個產品,是一件辛苦又幸福的事情。


說到這裡,思考一下為什麼嘀嗒出行這款APP是失敗的。

  • 無人承接領導需求

領導的想法往往是片面的,或者說是跟產品本身的迭代節奏相違背的。這不全怪老闆,他看待問題畢竟更高一個層次,但這並不是指Jesse James Garrett的戰略層,可能只是單純地滿足投資人需求,或者看別家APP有。在我們公司里,沒人會說「老闆,你這個想法得再考慮考慮」,老闆說什麼就做什麼。

圖3 「看準網」上匿名用戶對嘀嗒的評價

  • 沒有任何文檔意識

在嘀嗒出行,做產品經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他們不用寫嚴謹的PRD,不用為任何的KPI負責,在以前還是9點半上班,6點半下班,現在是996了但是也沒有什麼卵用,仍舊是玩著玩著過一天。這導致了什麼呢——需求沒有得到好好把控,出現了「範圍蠕動」的現象。

  • 省錢省在了技術身上

程序猿辛苦、單純,這也造就了他們質樸似小孩的性格。996是留不住好的程序猿的。只有信任、激勵,配合調休、加班費,才能讓程序猿真正開足馬力寫代碼。另外,在福利達到的條件下,那些還說「人手不夠,不能開發」的小領導,能開除就開除。

  • 沒有掌握好推廣的節奏

這個跟我們部門有關係,我們部門是做增長的,但是我們掌握好增長的節奏。沒有好的產品就去做推廣,即使拉新人數很多,但留存率很低,最終白白浪費很多錢。所以增長的前提是好的產品。除此之外,「成本-收益」意識缺乏,也讓整個業務陷入了僵局。


以上所言儘管消極,但也是肺腑之言。

Jesse James Garrett的《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給我另外的一個啟示是,我們做增長的,也需要一個「增長文檔」,將部門內所做實驗、實驗結果、結果分析、成功/失敗原因,即每一個想法從產生、落地、結果、推進都進行記錄。這樣做的好處有如下三點。一是可以激發新想法的產生,二是避免了後續的很多無用功,三是讓公司內其他部門也知道業務進展到什麼程度,讓別人了解我們提出新開發需求的原因。

關於這個文檔的事情,我要再好好考慮一下,如果有機會將「增長文檔」用於實踐,我會再寫篇文章介紹一下。

推薦閱讀:

TAG:用戶體驗 | 產品經理 | 讀書筆記 |